APP下载

《修真十书》研究文献综述

2018-01-30逄礼文

关键词:内丹道教文献

逄礼文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修真十书》以钟吕金丹派南宗一脉相承的内丹著述为核心汇编而成,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为南宗大型文献丛书,是研究金丹派南宗的重要文献资料。《修真十书》六十卷,除少数在《道藏》中别有单行本,部分撰述止见于此书,如叶士表、袁公辅注《悟真篇》,萧廷芝撰《金丹大成集》等,故而弥足珍贵。然而,当前学界仍无专著针对《修真十书》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亦无论文是以《修真十书》为主题进行文献或是思想研究。

鉴于《修真十书》在道教思想史上的重要性,以及文献资料上的独特性,前辈贤者在围绕《道藏》、内丹、金丹派南宗等问题进行研究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相关成果,其中一些观点引人深思。

一、国内学者《修真十书》研究文献综述

(一)以《道藏》为中心的《修真十书》研究现状潘雨廷在《道藏书目提要》[1]中,以提要的形式对《修真十书》及其子书子篇作了大量研究,其中包括《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黄庭内景玉经注》、《钟吕传道集》、《悟真篇叶袁注》、《天元入药镜》、《钟离八段锦法》、《体壳歌》、《还源篇》、《丹髓歌》、《翠虚篇九转》、《金丹四百字》、《谢张紫阳书》、《谢仙师所寄书词》、《金丹四百字注》、《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修真指南》、《养生篇》、《杂著指玄篇》、《杂著捷径》、《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金丹大成集》等。潘先生的这些研究对进一步研究《修真十书》及其子目的成书时间、内丹思想等方面提供了登高之阶梯。其他以《道藏》为研究主题的著作,对于《修真十书》的研究,或是以丛书整体的形式出现,对该书内容进行简单提要,如任继愈主编的《道藏提要》[2];或是将该书看作丛书,仅列出该书目录,如朱越利所著《道藏分类解题》[3];或是以索引形式出现,注明辑作者为(宋)石泰,如(法)施舟人原编,陈耀庭改编的《道藏索引——五种版本道藏通检》。[4]凡此等等,都不是对《修真十书》的专门研究,只是为了解该书概貌提供一点信息,可作为进一步研究《修真十书》的线索。

(二)《修真十书》子书子篇的研究现状 对于《修真十书》子书子篇的研究,学术界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

例如,对萧廷芝《金丹大成集》的研究关注不多,除了综合性研究论著中有所粗略涉及外,专题性研究可以说是空白。在《金丹大成集》的著者、成书时间、版本源流、丹道思想等各方面均无相关论著的出现。

又如,近年来学术界对全真道各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但大多集中于对王重阳的研究,或是对全真诸派中影响最深远的龙门派的研究,而对王志谨以及《盘山语录》所创的盘山派的研究较少,其中较有价值的论文有:杨讷的《元刻本〈盘山栖云大师语录〉及其作者王志谨》[5]、张广保的《全真道盘山派心性论》[6],等。

再如,《钟吕传道集》被誉为是“唐宋间最为系统之内丹撰述,钟吕金丹派教义之宗源”[2](P116),学界对该文献的研究早已有之,如张广保的《唐宋内丹道教》[7]、朱越利的《钟吕金丹派的形成年代考》[8]、丁培仁的《华阳子施肩吾的丹道思想》[9]、高丽杨的《〈钟吕传道集〉与〈西山群仙会真记〉版本考述》[10],等论文。这些研究成果都仅限于成书年代、版本、作者情况及基本思想等相关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将《钟吕传道集》置于《修真十书》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在这方面还有待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还有,《修真十书》中主要收载的是金丹派南宗的著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注重的是传承性的收集,其中收载最多的是白玉蟾的著作,而学界对于以白玉蟾为中心的,关于金丹派南宗的研究成果则不胜枚举。值得隆重推介的是盖建民所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11],分为上下两册,计117万字余。盖著对《修真十书》子书子篇作了大量的文献考证,其可贵之处在于不为学术界流行观点所左右,纠偏正实;还在于不畏学术迷障,以宏富的新证钩沉稽索,新论层出。该著以“竭泽而渔”的手段,详尽占有典籍文献和地方志、碑刻、笔记小说等史料,采用传统目录文献学方法和考据方法,通过《道藏》内外典籍文献与地方志史料和考古文献互证,整理和辑存散佚的南宗诸祖和后学文献,梳理道脉传承谱系,在道教金丹派南宗的文献考证、祖师生平、教团组织、教派关系、丹道思想、田野调查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深入研究,尤其是第二章《南宗典籍文献史料厘正与辑存》以及第七章《金丹派南宗丹道思想发微》最大限度地破解了长期以来笼罩在白玉蟾创立的道教金丹派南宗方面的学术纷争与谜团,弥补了相关学术盲点,推进了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深度与广度,拓展了南宗研究的水平。现存南宗史料文献可大体分为祖师张伯端《悟真篇》及其注疏类;二祖、三祖、四祖类;五祖白玉蟾及其后裔类;非白玉蟾系类;南北合宗类;其他笔记史料类等等。该著则在这些方面对南宗典籍文献史料厘正与辑存,线索清晰,体量宏大,为金丹派南宗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资料支撑。撷其观点以为例,“《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卷一所收内容就是白玉蟾著的《金丹捷径》,而卷一后面所附的三篇短文乃是白玉蟾后学为其师《金丹捷径》所写的序或者跋”[11](P202);“《谢张紫阳书》、《谢先师寄书词》,收入《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卷六。学术界过去有人认为白玉蟾上距张伯端有相当年代,不可能直接交往之事,因此认定此《谢张紫阳书》是后人伪托。盖教授看法恰恰相反,认为确为白玉蟾所著”[11](P149);“《修真十书》将《上清集》、《武夷集》和《玉隆集》编辑收入时,很可能发生错编,将一些本属《武夷集》的文字错排到《上清集》里,而将本属《上清集》、《玉隆集》的诗文误入《武夷集》。并且窜入《倪昭卿赋赠叶神童二首》、《忆神童歌》等非白玉蟾诗词。这种情况值得注意,尤其在研究武夷山地域道教历史文献时,应加以辨明。”[11](P227)

另外,《修真十书》在内丹视野下与医学、养生学的融摄关系中,主要关注点在于《黄庭经》图、注,《体壳歌》、《西岳窦先生修真指南》以及《杂著捷径》中的相关文献。盖建民的《道教医学》[12]等著作能够提供思想和方向上的指导,而比较重要的论文有:盖建民的《唐代女道医胡愔及其道教医学思想》[13]、靳士英的《五脏图考》[14]、祝亚平的《中国最早的人体解剖图——烟萝子〈内境图〉》[15]、詹石窗《〈黄庭经〉的由来及其与易学的关系》[16],等。

二、海外学者《修真十书》研究文献综述

(一)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修真十书》研究 著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五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内丹》[17]中,对“修真类书籍与黄庭经诸经”阐述时,使用了相当大的篇幅(约25页,相关章节的涉论不计),有重点地试图对《修真十书》按文献的大致成本时间顺序作出趋于完整的阐述和研究①,他在书中写到:“《道藏》中有一大批内丹著作,统称《修真十书》。《修真十书》本身在重要性上堪与《云笈七籖》相比,是由一位佚名的编者于约1250年编集而成的。它包括了上起隋代,下至南宋的一些很有价值的材料,其中有许多急需作更加仔细的研究。”[17](P80)从李约瑟对《修真十书》的高度评价和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修真十书》的研究价值在当今学术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应有的重视。李约瑟在对《修真十书》的介绍过程中,还为深入研究该文献提供了线索。例如,在介绍萧廷芝《金丹大成集》时提出猜测,认为萧廷芝“就是整个《修真十书》的编辑者”[17](P121);在介绍《体壳歌》时,不仅论述了解剖学与内丹接壤的情况,提到相关的文献图碑,还“附带地帮助我们确定烟萝子著作的成书年代”。[17](P110)李约瑟的研究提醒我们,必须对《修真十书》进行更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当然,毕竟李约瑟的研究也并非是对《修真十书》系统、深入的研究,故而对于此书的很多卷篇并未提及和考证,也不能对此书的内容进行详尽地阐述和探究。

(二)施舟人、傅飞岚《道藏通考》中的《修真十书》研究 施舟人与傅飞岚主编的The Taoist Canon: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道藏通考》)[18]不仅对《修真十书》作出了丛书提要研究,还对具体的“十书”分别在成书时间、文献内容等方面作出了相当程度的努力。除了《黄庭内景玉经注》、《黄庭外景玉经注》是由施舟人作出的简考②,关于《修真十书》的其他研究工作都是由侯赛因所完成的③。侯赛因提出了几个观点颇为新颖,他认为:“Texts 10-12,all of which deal with the Huangtingjing,together form the last of the ten books.Possibly,texts 11-12 constitute later additions”[18](P946),梁丘子《黄庭内景玉经注》与《黄庭外景玉经注》很有可能为后世所增,非原本《修真十书》所辑有;还将《杂著捷径》与元余觉华所编撰《修真捷径》联系起来,并将其成书时间标注为:Yuan(1279-1368)[18](P799)。尽管侯赛因在成书时间上,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态度,然而该研究的确颇有启发意义;“The original Ye Wenshu commentary ended with a series of diagrams by the author,entitled‘Wuzhen pian waizhuan悟真篇外传’(see Wuzhen pian zhushu,preface)”[18](P816),《修真十书·悟真篇》卷首(即卷二十六)含有一组图解(即《丹房宝鉴之图》),这组图解应该是叶文叔之作,名为《悟真篇外传》;《修真十书》“Compiled ca.1340”,[18](P946)约成于1340年,但是该研究没有注意到《修真十书》所收文献存在窜乱问题,尤其是现存《武夷集》、《上清集》与《玉隆集》之间的关系问题,[11](P226-227)因此在文献年代的判断方面尚存有疑问和深度研究之空间。

(二)日本学者对《修真十书》子书的研究 一些日本学者也曾作出对《修真十书》的一些相关性研究,横手裕的《白玉蟾と南宋江南道教》对《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的文献来源进行了考察[19],值得借鉴;福井文雅的《道教の历史と构造》[20](P245-271)以一章的篇幅对张伯端《悟真篇》的版本源流及思想特色进行考证,分析了《修真十书》收录的《悟真篇》版本篇章结构以及与其他《道藏》本的异同。

注释:

①对一些文献的时间确定也并非完全正确。

②施舟人是福州大学西方人文典籍图书馆"西观藏书楼"创办人,是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汉学首席专家(1973-2003年),并于1993-1999年间,在莱顿大学教授中国历史,1962-1970年间担任法国远东学院研究员和台湾中央研究院访问学者,在台南做田野调查期间,拜道士陈聬、陈荣盛为师,并于1967年入道。1976年在欧洲科学基金会的帮助下,他发起了道藏研究计划,他最为人熟知的著作是《道体论》(洛杉矶,1993年),他曾用法语、英语、汉语、荷兰语写了大量有关道教的论文。

③巴尔德里安·侯赛因在康德谟指导下于巴黎获得了他的博士学位,她的论文以Procedes secrets du joyau magique(巴黎,1984年)为题出版,研究的是钟吕金丹派的一部基本经典。她积极参加施舟人主持下的欧洲科学基金项目——道藏研究计划,她也积极参与道藏百科全书(柯曾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编写。她是北宋道教内丹方面的专家。她为《宗教百科全书》撰写了道教概论,此书由米恰尔·伊利亚德编辑出版(纽约,1987年),此外,她还在《远东亚洲丛刊》发表了许多关于内丹方面的文章,她目前的研究计划是为《道枢》,一本12世纪的内丹书籍编写纲要和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

[1]潘雨廷.道藏书目提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朱越利.道藏分类解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4]陈耀庭改编.道藏索引——五种版本道藏通检[M].上海:上海书店,1996.

[5]杨 讷.《元刻本盘山栖云大师语录》及其作者王志谨[J].文献,1992(01):175-181.

[6]张广保.全真道盘山派心性论[A].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四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7]张广保.唐宋内丹道教[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8]朱越利.钟吕金丹派的形成年代考[Z].天问(丙戌卷),徐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9]丁培仁.华阳子施肩吾的丹道思想[J].社会科学研究,1990(04):69-73.

[10]高丽杨.《钟吕传道集》与《西山群仙会真记》版本考述[J].中国道教,2011(04):28-33.

[11]盖建民.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2]盖建民.道教医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13]盖建民.唐代女道医胡愔及其道教医学思想[J].中国道教,1999(01):22-24.

[14]靳士英.五脏图考[J].中华医史杂志,1994(02):68-77.

[15]祝亚平.中国最早的人体解剖图——烟萝子《内境图》[J].中国科技史料,1992(02):61-65.

[16]詹石窗.《黄庭经》的由来及其与易学的关系[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04):1-5.

[17](英)李约瑟著,邹海波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五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内丹[M].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8](法)Kristofer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The Taoist Canon: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4.

[19](日)横手裕.白玉蟾と南宋江南道教[J].东方学报,(京都)68,1996.

[20](日)福井文雅.道教の历史と构造[M].东京:株式会社五曜书房,1999.

猜你喜欢

内丹道教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索宝
全真道圆明老人所述修性《十马图》试论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铸剑、剑解与道教身体观
西夏道教补议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道家道教研究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