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工作安全

2018-01-30董新胜

关键词:干部工作

□董新胜

一、“工作安全”的提出

说到安全,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或者是食品安全、医疗安全,还有现在大家共同关注的网络安全,等等。无疑,这些安全都很重要,实际上,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安全”都很重要。因为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而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工作安全”则是一个全新的、重要的命题。说他新,是因为此前还没看到有什么人提出“工作安全”这个概念;说他重要,是因为自十八大以来,“工作安全”这个问题在大家尚未做好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已经轰然而至、不约而来,并严肃地摆在了每个党员、干部的面前。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先来看一组十九大中纪委报告公布的数据:十八大以来,处理中管干部440人,其中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纪委委员9人。处理厅局级干部8900人,县处级干部6.3万人。处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7.8万人。共计处分153.7万人。

五年处分153.7万人,平均每年处分30多万人。其中还有1个正国级、6个副国级。分别是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苏荣。可以说,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虎拍蝇猎狐,这样的惩腐力度在我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说,“工作安全”的问题是在大家尚无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如一夜、轰然而至。

工作安全在从前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从前”是什么时候?就定为十八大以前吧。从前我们党也反腐,但在一个时期表现的非常“大度”,党中央把这种现象叫做“宽松软”。指的是在管党治党方面,出现的失之于宽、使之于松、使之于软的问题。十八大以来变“宽松软”为“严紧硬”,十九大报告继续坚持“严紧硬”的提法,并明确提出“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面对变化了的形势,大家或许都要给自己打上一个问号,怎样才能做到安全工作一辈子呢?

在我们的古汉语中并没有“安全”这个词,而是通常把“安”和“危”联系在一起。《周易》中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这里“安”和“危”是相对的,“安”就是安全,“危”就是危险。他告诉我们,安全和危险是对立的,若不注意安全,就会发生危险;如若规避了危险,那就是安全。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给“工作安全”下个定义了。“工作”,在这里特指的是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安全”,《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由此,“工作安全”是否可以定义为:工作安全是一种让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避免受到威胁、遭遇危险、遭受损失,不出事故,能够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的状态。

二、“事故”频发的原因

这里说的“事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某人在工作安全方面“出事了”。无论是大领导、还是小干部在工作或者在生活方面因为违纪、违法受到了纪律或者法律的惩处。这几年反腐案件已经是各大媒体的常客,而且多是“窝案”、“串案”,一端一窝,一扯一串,还有山西式的“塌方”。一拨又一拨的人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或者是倒在了本已安享退休生活的林荫道上。这几年,党员、干部在“工作安全”方面出的事,恐怕可以和持续高发的交通事故一较高低,说“事故”频发并不是危言耸听。

这些“倒”下去的人,轻者“断崖式降级”,多的一次降个三四级,有的还一撸到底,一辈子背着个处分,搞得自己见人矮三分,颜面扫地;重者锒铛入狱,穿着囚服,剃着光头,过着无自由、无尊严的牢狱生活。这也应了那句老话,昨日座上宾,今天阶下囚。

痛定思痛。官场的“病情”很重,病根在哪儿呢?有人说官不好当了,从政是高危职业。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监狱里,委托律师给自己的女儿带话:“千万不要从政”。原重庆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司法局局长文强在被执行死刑前,留下遗言:子子孙孙以后再也不要从政,不要当官。原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出事后,他的75岁的老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念叨:“当啥子干部呦……”。这些话,其实都表达了一个意思,若不是当初走上仕途,就不会有今日的牢狱之灾甚或性命之忧。

事实果非如此吗?其实不然。咱就不讲因噎废食的故事了,倒是当年刘青山在被执行死刑前,说过一句挺有哲理的话:脚上有泡,不能怨鞋。出了事儿的人从根上说,是忘记了一个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往实处说,就是说了不该说的、拿了不该拿的、吃了不该吃的、玩了不该玩的、用了不该用的、动了不该动的。说、拿、吃、玩、用、动不是问题,问题出在“不该”。这“不该”就是法纪,就是规矩,你违犯了纪律、法律,坏了规矩你就出事了。前面那几个人之所以对家人做出那样的交待,就是因为他们半生为官,对那个时候的“官场”太了解。并且作为当事人参与其中,对官场的潜“规则”、官场的丑陋、官场的风险,知之甚深。正因为他们也混迹于鸡鸣狗盗之中,做了许多龌龊肮脏之事,“知己知彼”,所以他们对那个时候党内的政治生态彻底的丧失了信心!在这若干案例中,有一个叫鲁恩光的人,被称为“五假”干部。这个6年连升6级的副部级领导干部是怎么上去的呢?他本人介绍的“经验”是“送”。卢恩光出事了,就拔出萝卜带出了泥,包括从乡镇到北京的几十个人。卢恩光和“卢恩光”们,真可谓演出了一部又一部的活灵活现的现实版的《官场现形记》!当然,还有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们,每个人都带出了一大串。出事的大官们往往都带出一大串或者端出一大窝,小官们都带出一小串或者端出一小窝。媒体报道,郭伯雄的儿子郭正钢曾公开讲:全军干部一半以上是我家提拔的。还有那些存在于党内的大大小小的“圈子”、“码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旧上海滩的帮会。真令人为我们的党脸红、害羞;真叫人为我们的党担心、担忧,着急、后怕。为什么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毅然决然的坚决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因为,我们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认为,我们不但需要自然界的绿水青山,我们更需要党内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如果说,自然界的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那么,党内的绿水青山就是共产党的红色江山,就是老百姓的坚强靠山。

反腐败斗争已经形成压倒性态势。接下来怎么做?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必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要继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三、“事故”频发的思考

(一)如何跳出“周期律”

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这已经是共识。但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破除黄炎培先生早在1945年于延安提出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依然在考验着我们。当年,毛泽东同志听后,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是毛泽东与黄炎培之间的著名的“窑洞对”。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什么意思呢?原文是“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见于《左传·庄公十一年》。多数解释是:禹和汤怪罪自己,他们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挡,桀和纣怪罪他人,他们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换成现在的大白话就是:管好自己就兴盛,而且兴盛会来得很快;管不好自己就灭亡,来得也会很突然。例如,国民党没有管好自己,从1927年结束军阀混战到1949年逃到台湾,满打满算在大陆执政22年。前苏联共产党没有管好自己,国家就分裂了,分为15个国家,苏联就没有了,改名叫俄罗斯了,执政74年。

前车之鉴。我们怎么管好自己?前边毛主席说,我们有民主。后来,在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召开的七届二次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路上,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也可以叫“毛周对”吧。岁月如梭, 一晃已近七十年,共产党人进京考试结束了吗?没有。只要历史还在继续,考试就不会结束。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同志们,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将长期存在。

(二)腐败与反腐败

腐败,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一直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为任何公权力都面临被腐蚀的危险。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所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腐败自古有之,反腐败便相伴而来。不可回避的是党和国之间的腐败程度差别很大,这是问题的关键。让我们再次回顾1991年12月25日这个共产国际不可忘却的日子。随着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晚,在夜幕中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一夜之间,世界上第一个由共产党执政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令人震惊的是,权力交接之平静。无人抗议,无人游行,一个多么可怕的“静”字。接下来,整个东欧发生“强烈地震”,其它8个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短短的几年内全部崩溃,荡然无存。应了那句可悲的预言:“其亡也忽焉”。

面对腐败,这个古今中外所有执政者的头号大敌;面对“腐”必“败”这个铁律,我们怎么办?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重点重审“三不”反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先谈不敢腐。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继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十八大以来,五年处分党员、干部153万是震慑,处理7名正副国级是震慑,八项规定、动辄则咎是震慑。《永远在路上》、《巡视利剑》、《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大型警示片中那些一夜白头、痛哭流涕、悔不该当初的真人真事也是震慑。十九大以来,短短几个月,又有一个副国级落马,又有一批老虎苍蝇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形成持续震慑。下面这个故事时间虽然稍微久了点,但对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还是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

故事的主人是原徐州市的一个女性局长,曾经是一位风光无限的女强人,出事后,她在监狱里算了七笔账:一算政治账,我自毁前程;二算经济账,我倾家荡产;三算名誉账,我身败名裂;四算家庭账,我夫离子散;五算亲情账,我众叛亲离;六算自由账,我身陷牢笼;七算健康账,我身心交瘁。七笔账,字字悔恨,句句带泪。

再说不能腐。十九大报告讲,要“扎牢不能腐的笼子”。“笼子”是什么?是制度。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就是继续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让想钻空子的人无空可钻,想赚便宜的人无法赚到便宜。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前些年,是权大还是法大,曾经一时说不太清楚。据说,一个外国记者采访一个公职人员,问:在中国是法大呀,还是权大呀?工作人员回答:那我得回单位问问领导去。不管故事真假,他确实反映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我们都经历过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制度建设是一项管根本、管长远的基础性建设,非常重要。我们通常讲,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什么是制度?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什么是程序?程序是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

要保证我们日常的工作安全,一定要做到三条:一是健全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且要把制度建得尽量细一点、密一点、全一点。习总书记把此前的一些大而化之、形同虚设的制度比喻为:牛栏关猫。牛栏怎么能关住猫呢?所以,制度建设要做到不留空白、不留空隙、不留漏洞。二是严格执行和遵守制度。制度是一份制定,九份执行,关键在执行。怎么执行?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只有管住了自己,才能管住别人。中央要求要有“看齐意识”,从客观上他包含着两层意思:由下往上看,一级看一级,全党看中央,中央给全党做榜样;由上往下说,一级做给一级看,上一级给下一级做示范。榜样也好,示范也罢,上级对下级的影响,要么是以上率下的正能量,要么是上行下效的负能量。就这么直接而简单。三是认真按程序办事。在日常工作中,按程序办事,就会不出事、少出事。不按程序办事,就会经常出事。环顾我们周围那些出了事的人,都是违反制度、不讲程序的人,无一例外。

重点探讨不想腐。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是“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我认为,不敢腐的震慑、不能腐的机制必不可少,而“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更具有基础性。

怎么才能做到不想腐?往大处说,对党负责,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往小处说,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不做糊涂事。

司马迁在《史记》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很容易懂,说的是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马克思也讲过:人们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既然利益驱动是人们的动力之源,就无须谈利益变色。这里的关键是“君子爱财”(爱官,等等),要“取之有道”。

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简单来说,就是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摆脱,那就是不义之财、是取之无道。如若《红楼梦》里所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官敛财不行;老百姓穷则思变,也要走正道,总不能用偷摸来脱贫、用诈骗来致富。一切靠歪门邪道得来的东西都是不义之财,是取之无道。

这里,孔子所说的“道”,就是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靠劳动来追求利益,正大光明,心安理得。如果总想着不劳而获,投机取巧,就必然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其结果往往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甚至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中国的士大夫讲究的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习总书记于2003年在《之江新语》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文章。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什么叫“大道至简”;什么叫朴实无华。全文如下:

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

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是赋予我们的责任,是给我们为党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的机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能为自己个人谋。我们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恪尽职守,尽心竭力,讲奉献,有作为。既要多办一些近期能见效的大事、好事,又要着眼长远、着眼根本,多做一些打基础、做铺垫的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让我们记住,“当官”“绝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能为自己个人谋”。

(三)最后的“漫谈”

毫无疑问,“工作安全”和“平安工作”,对各级领导干部、各类公职人员而言,将是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的严肃命题。为什么?因为认识新问题、适应新要求需要有一个过程,人们思想境界的提升、道德觉悟的提高,总是参差不齐。现在,许多人虽然身子进入了新时代,但是一些老观念、旧思想还时不时地主导着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人们通常把过时的东西叫“老黄历”,对这些还在出事的人我这里好有一比:按照“老交规”走新路,“扣分又罚款”。十八大以来颠覆了多少这方面的老观念呢?比如:刑不上大夫?法不责众?“安全着陆”?生活作风是小节?等等。这一切已经统统成了过时的“老黄历”。仅十九大以来,据中纪委通报,平均每个月还有五千多人因为违犯了八项规定而受到处理。事实反复证明,惯性思维要不得,作风不硬害死人。

怎么才能做到工作安全不出事呢?讲一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反贪的事。朱元璋建国之后,规定贪银60两者杀,并且把“剥皮萱草”的稻草人摆在朝堂之上,以警示他人。一天,他问众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的说是金榜题名者,有的说是位居显赫者,有的说是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均不满意。沉默了片刻,一个叫万钢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听后顿时大悦,夸赞万钢的见解非常独到。后来人们把万钢的观点引申为“畏法度者最安全”,用来告诫各级官员。“畏法度者最安全”,这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应该谨记的。

接下来,我把非常“糟糕”的3个词写出来,希望引起大家的警觉。它们是:欲望、诱惑、侥幸。为什么单挑这3个词呢?因为“欲望”太可怕了!“诱惑”太可恶了!“侥幸”太坑人了!出了事的人无一不是为了满足不良欲望、经不住诱惑、又心存侥幸的人。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不良欲望,不要有那么多的非分之想;一定要经得住诱惑,要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一定不要凭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赌上自己的事业和前程。

这些年,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一句认可度非常高的话:健康是1,其他都是1后面的0。意思很明白,人如果没有了健康这个“1”,什么金钱啊、事业啊、地位啊等等,一切等于0。按照这一逻辑,我认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工作安全”是1,职务、地位、财产、荣誉等等,都是1后面的0。如果没了“工作安全”这个“1”,其它也将会一切归0。而且,一个人一旦出了事,不但个人的一切归0,他的家庭、亲人也将由此受到沉重打击,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老话说得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讲话中说:“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还把“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名句,改动了两个字,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变动两个字,更加斩钉截铁。我想,只要我们炼就一副“自身硬”的强壮体魄,就能阔步行进在新时代的平安大道上。

猜你喜欢

干部工作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五拍”干部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干部任免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