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及预后效果

2018-01-30黄映娟余世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7期
关键词:家属我院协同

黄映娟 余世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阻塞性肺部疾病,大多是由吸烟或有害气体、颗粒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具有气流受限、病程长等特点,通常表现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1],随着病症的不断加重,不仅会严重损伤患者气道、肺血管等组织,还将对其骨骼肌、心脏等重要器官造成影响,拥有较高死亡率,而患者个体间病程、症状表现及对药物的耐药反应都存在较大差异,为临床治疗护理工作带来巨大困难[2-3]。协同护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责任护理上,全面提升患者自主护理意识、能力,指导患者主动参与健康护理的护理模式,本次我院为研究协同护理实际效果,特行此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医治的COPD患者142例分为对照组及协同组,对照组71例,男48例,女23例,年龄42.7~86.6岁,平均年龄(69.51±2.42)岁,协同组71例,男49例,女22例,年龄43.8~87.1岁,平均年龄(70.14±2.84)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模式,协同组给予协同护理,包括:(1)生活干预: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帮助其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油漆、粉尘等可吸附有害物质,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及呼吸练习训练等,培养患者自主护理意识。(2)指导吸入装置使用:为患者详细讲解气雾剂使用及氧疗方式,并将吸入装置的功能、使用步骤分布讲解,对于使用不当患者进行及时纠正,保证所有患者均能正确使用。(3)家庭干预:引导家属为患者提供足够家庭社会关怀,充分发挥出家庭、社会支持作用,指导家属监督、帮助患者进行自主护理工作,可定期组织家庭交流会,由每个家庭分享心得、体会,增进患者、家庭交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护理4周后,由我院医护人员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分,共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其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观察两组肺功能恢复情况,肺功能评估主要包括最大肺活量(VCmax)及1 s呼气容积/肺活量比值(FEV1/FVC)。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

协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92.4±6.57)分,高于对照组(87.05±5.24)分(t=5.364,P=0.000,P< 0.05)。

2.2 对比两组肺功能

协同组VCmax(2.87±0.64)V/L,FEV1/FVC(75.14±2.71)%,相比对照组VCmax(2.01±0.52)V/L,FEV1/FVC(64.19±2.11)%,明显更高(t1=8.788,P=0.000,t2=26.864,P=0.000,P<0.05)。

3 讨论

由于慢阻肺病程较长,且治疗过程中个体间差异较大,使临床治疗工作面临较大困难[4-6],因此,使用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案,对于患者病症的控制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协同护理是一种比较新型完善的护理体系[7-9]。相比传统灌输式护理模式,协同护理更加侧重于培养、提升患者在护理中的积极性,强调护理人员临床教育及协调作用,将传统单方面护理,变为患者与护士的双方护理,使得护理工作更具系统性及针对性[10-13]。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正确生活方式指导,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减少可吸入颗粒对病症恢复带来的影响;为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慢阻肺发病机理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及时纠正,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通过家属与医院双方协同关注患者恢复进度,共同给予患者家庭、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监督、督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通过家庭氧疗可有效增强患者动脉分压,减轻肺血管阻力,对于改善肺功能效果显著,需为患者详细讲解相关吸入装置的使用方式及日常护理措施,对于记忆力较差的老年患者,需耐心、重复指导,确保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综上所述,利用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护理积极性,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且能有助于提升患者肺功能,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家属我院协同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