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教小学生学习童话

2018-01-29刘学成

考试周刊 2017年59期
关键词:改革方向

摘 要:在苏教版的教材中,尤其是低年级学段,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安排了多篇童话。这样做的用意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可以从学习童话中,激發学生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判断和追求,鼓励他们适应社会,与人交往,锻造优秀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童话教学,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将从童话教学的误区,以及童话教学的方向展开具体讨论。

关键词:童话特点;传统误区;改革方向;引导得当

童话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早早就接触到了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听着家长讲述的优美的童话故事长大的,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童话故事中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也记住了立体有趣的人物形象。童话伴随着每一个孩子的童年,它可以教会孩子准确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同时从童话世界中明白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克服困难等,可以说,童话打开了孩子们通往世界之路的大门。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给孩子们安排了好多篇童话,这些童话故事精彩,情节突出,人物形象鲜明,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编写适合于孩子们看的故事,对于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其创造性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不过传统的童话教学存在只重视知识传授,忽略学生发展的误区,接下来笔者将针对存在的误区及改革方向进行具体阐述。

一、 传统教学存在的误区

在以往的童话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了让学生学习童话故事中的字词基础,或者只重视让学生明白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却忽略了最应该关注的学生心理的发展和想象力的培养。

1. 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

孩子们是听着父母讲述的童话故事长大的。很多的童话形象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心灵中,他们形象思维非常发达,对于童话故事的鉴赏力和想象力都是成年人无法比拟的。他们会对童话故事中真善美的主人公倾注自己的心血,会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变化而悲喜交织。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却忽视了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日久天长,孩子们对于这样的童话教学,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兴趣,对于语文课堂也会变得被动和消极起来。

2. 缺乏和学生的心灵沟通

在学生的眼里,世界万物皆有生命,并且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他们是会看到春天来临而欢呼雀跃,看到小花小草枯萎而伤心落泪的群体。可是在我们传统的童话教学课堂上,很多老师却缺乏和孩子的心灵沟通,只是以平铺直叙的语气和平淡无奇的方法带领学生分析形象,朗读课文,把学生的心灵发展放置一边,置之不理,那么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不感兴趣也不足为奇了。

二、 童话教学要改革的方向

鉴于上述传统教学的弊端和误区,童话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确如此,在小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在语文课堂的授课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激发是必要的,尤其是针对童话故事的教学时,就显得更为迫切和必须。教师可以依托文本教材,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充分激发其想象力,拓展他们对文本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狐狸和乌鸦的第一次交锋,以乌鸦爱慕虚荣,张嘴唱歌,最后失去了嘴巴里的一块肉而告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假如乌鸦第二次又叼了一块肉,再一次见到了狐狸,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让学生通过想象,再一次明确了乌鸦由于虚荣心作祟而上当的,有的学生说到乌鸦这一次深刻吸取教训,不再上当,也有的说到了狐狸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一次用了新花招,诱使乌鸦再一次被骗的经历。总之,这样的引导,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有益的。

2.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童话文本本身语言优美,意境丰富,是对学生展开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资源,对学生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但是不能为了教而教,而是通过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自己得出结论,这就需要每一位语文老师去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徜徉在文本之中,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真正的洗礼。

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通过朗读去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童话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品质,这时我们可以采取角色朗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狼和小羊》中,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明白了狼的凶残冷酷和小羊的温和善良,然后分角色朗读来读出两种形象的语气差别,从而明白大灰狼的残暴令人痛恨,小羊的善良惹人爱怜这样的情感体验。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每一个人由于自身学识和社会经历的不同,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是各不相同的,这也恰恰是文学多样性的有利展现,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不能要求他们千人一面,只要能够言之有理,可以尊重他们的想法,保留他们自己的意见,不必强求统一。例如在教学《三袋麦子》时,童话故事给大家讲述了三个小动物对于土地爷爷送的一袋麦子分别不同的处置方式,展现了三种不同的性格,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勤俭节约,以及小猴的聪明能干都给小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文后安排的问题是你喜欢哪一只小动物?为什么呢?这时我们不必强行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去喜欢小猴,应该尊重他们自己内心不同的看法,只要能够言之有理,都是被允许的。

三、 结语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而在课堂上教授童话故事,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能够掌握住故事中所安排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教学,充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文宜.美丽的意象——童话的演化.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3.

[2]王坤.儿童文学的教学之路.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12.

[3]郭蔼名.童话故事与孩子个性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5.

作者简介:

刘学成,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镇渠三座楼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方向
探析新时期下公证工作发展改革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研究
政府转型时期的工商管理改革方向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方
浅析个人房产税的征收现状及改革方向
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