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探讨

2018-01-28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1期
关键词:馆员互联网+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16)

1 引言

“全民阅读”在2012年被写入十八大报告,自2014年起连续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包括讲座、培训、展览、阅读推广活动、年参与活动总人次和图书馆服务宣传等内容的“社会教育活动”占据重要地位[1]。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草案》计划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战略,旨在鼓励民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政府层面到行业内部,一系列的举措都对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加强阅读推广工作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北京公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2]。该数据显示出国民旺盛的阅读需求;“互联网+”时代,知识载体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对读者阅读方式以及传统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产生了冲击。面对读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需要作出相应的转变。

2 “互联网+”时代下阅读推广服务的特征和现状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在互联网模式下,行业在线提供服务的方式。互联网和行业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在互联网支撑下,行业服务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促进行业服务不断走向健康、完善、可持续化[3]。

“互联网+”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共性特征。第一,去中心化,解放人心、创造动力。去中心化使得读者与图书馆员、读者与读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弱化了图书馆自身的主导地位,以读者为主体,更好地发掘读者的潜在阅读需求,使读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更深入高效地实现了阅读推广服务的宗旨。第二,扁平化,解放人力、创造效力。图书馆与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关系,变得更开放、包容。扁平化原则使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不再只是行业内部的专业行为,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力、财力、物力都能加入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中来,处处都是与读者直接接触的节点,实现了以阅读为纽带,营造跨领域、跨行业的阅读推广服务生态圈。众多社会力量自发的阅读行为能在图书馆领域得到共鸣、得以强化。很多民间倡议、图书馆认可并得到多方支持的阅读推广行为,扩宽了传统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主体和受众。服务的形式,不再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向社会发散的线性模式,而是图书馆、社会组织、社会个人等多个中心,结为网络,向整个社会发散的网络模式。简言之,当前的阅读推广服务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行业跨界融合发展,激发了更强的创造力和执行力[4]。

目前,图书馆行业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基本实现了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5]。以基于WAP的移动服务为例,随着移动上网的网民人数的增多,移动图书馆网站也相应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基于WAP的移动图书馆在数量、深度上都不亚于国外同行[6]。2014年5月,内蒙古图书馆率先推出的彩云计划“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的创新服务,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云服务理念,打造“云图书馆”,开始了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随后,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陆续推出相关的阅读推广服务,成效显著。有别于其他馆需要微信支付等形式的押金,杭州图书馆(以下简称“杭图”)将信用体系引入图书馆系统,依托杭州独有的互联网基因,和芝麻信用结合,率先实现了零押金线上借阅[7]。这些成果为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完善阅读推广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互联网+”时代杭州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实践

3.1 发扬互联网精神,加强社会化合作,拓宽阅读推广渠道

开放、共享是互联网精神的一个重要要素。在适应“互联网+”的大势下,各行业的颠覆性转变使得跨界合作成为必然。只有兼备开放和共享的姿态,才能实现全社会的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杭图在立足本馆资源履行阅读推广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宽和深化社会化合作,将阅读推广服务纳入图书馆服务的日常运行机制。以杭图为中心馆,区县(市)图书馆为总馆,街道(乡镇)图书馆为分馆,社区(村)图书室为亚分馆,构成四级网络服务体系。通过服务体系的完善,实现阅读推广服务的城乡全范围覆盖。以最近兴起的“你借书,我买单”为例,杭州在开通农家书屋官方数字平台并为所有农家书屋提供免费WiFi的基础上,借鉴城区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实现图书阅读服务的“私人订制”[8]。得益于总分馆体系的运行机制,杭图与区县、社区的深度合作,使得阅读服务与社区活动密切相关,也使得阅读推广能不受地域、时空的局限,有效且及时地开展。与此同时,杭图积极与区政府、文化单位、环保部门等开展合作,以合作办馆的方式,建设科技、运动、印学、环保、运河文化等主题图书馆。通过开展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将阅读推广服务与各个分馆的主题密切结合。

3.2 依托互联网技术,将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日常化

分析“互联网+”时代阅读行为的特点,不难发现,社会化阅读日趋普遍。社会化阅读是一种以内容为核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注重分享、交流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9]。而传统图书馆带给读者的封闭式的、私人的、静态的阅读体验已经不能实现这样的阅读模式。为对抗碎片化阅读、注意力缺失带来的冲击,杭图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技术,将之前逢节日、逢事件才进行的阅读推广服务常规化、制度化,纳入日常读者服务机制和馆员的绩效考评机制中。通过开通微博、建立微信平台,组织线上阅读分享群,与传统纸媒合作、网络直播等形式,积极向市民推荐新书、传递服务新动态。

值得一提的是,杭图依托物联网技术,搭建基于O2O的悦民服务平台,全面感知读者的阅读需求。悦民平台的搭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2016年1月1日起,杭图推出“你看书我买单”的“悦读”服务。读者首次参与到文献资源建设中来,既解决了过去借阅周期慢、借新书难等问题,又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还掀起了全民阅读的热潮。2017年,杭图进一步创新借阅方式,将阅读服务向更多潜在读者推广。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联合芝麻信用,启动“书香中国信用杭州”芝麻信用借还图书项目。任何人,只要支付宝芝麻信用分在600分以上,即可免押金借书。

芝麻信用借还书服务推出以来,不到半年时间,杭图的新增读者量将近3万,每个月保持6 000~7 000册的线上借阅量。9月2日,2017公共图书馆信用服务论坛上,杭图宣布,杭州地区芝麻信用分满550分的支付宝用户可以免费借书。由于支付宝注册芝麻信用功能的用户,默认起始分值是550分,这一举措意味着只要市民开通了支付宝芝麻信用,就可以零门槛免费借书。至此,图书馆的书籍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操作,就可以实现线上借还书。足不出户,快递到家,互联网和物流以及芝麻信用借书的高效融合,让O2O悦民平台真正实现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3.3 应用互联网思维,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持续优化服务内容

互联网思维是建立在消费者主权的基础上,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参与和消费体验,由消费者决定一切。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定制化,同时有效保质保量,并持续改善用户体验,是当前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思维后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10]。基于消费者的思考,同样适用于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杭图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注重将读者体验与阅读推广密切结合。

(1)从空间设计入手,优化读者入馆的阅读体验。新馆面积的近90%面向读者开放,设有2 200个阅览座位,大厅空间、阅览空间、交流空间、休闲空间四块开放区域各具特色,为读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和环境感受。2016年底,在杭图“图书馆+”这个分享一切与互联网创新、创业相关内容的空间,北京理工大学杭州校友会举办了《从0到1》读书分享会,既有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又有总裁分享互联网行业的创业经验,一时间创业、企业管理类的热门图书一“借”而空。

(2)时刻将读者体验放为首位,持续优化已有的阅读推广活动。以低幼区的儿童阅读推广服务为例,之前的线下活动虽然也涉及国学、英语、亲子阅读等,内容丰富,但收效不够显著。通过分析到场人次和活动效果,尤其注重分析来自读者的反馈和评价等信息发现,低幼区的读者年龄较小,自主阅读能力差,单独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开展互动是不够的,因而加大了家长的参与力度,着重培养亲子阅读氛围,打造了“快乐家庭日”品牌活动,其内容涉及科普创客、手工制作、故事表演、艺术赏析等,受到小读者和家长的欢迎。

(3)为了进一步增强读者阅读体验、培养馆员的阅读推广能力,杭图及时优化了阅读推广策略:充分发动全馆馆员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由过去的一名馆员从事栏目内容编写扩大到所有有兴趣的馆员都可以随时投稿参与内容编写,经过审核后都能发布在栏目中。同时,成立了阅读推广小组,保证每期的内容都能按时按量完成。此外,细化了读者群。目前新上线的推荐栏目中,读者不仅能看到不同馆员的推荐,还有来自学校老师、小朋友及各行业热心读者的阅读推荐,推荐的书目也根据年龄段作进一步的细分。可以说,从馆员个人孤立的推荐到馆员和读者之间、馆员和馆员之间分享式的推荐,从针对低幼读者的“粗放式”推荐到将低幼读者分年龄段的“集约式”推荐,阅读推广服务在栏目的改版中不断深入、细化。

(4)将阅读与倡导休闲娱乐文化的方式密切结合,积极开展分馆品牌活动。生活主题分馆的“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音乐分馆的“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运动分馆的“当阅读遇上运动”等活动,成为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通过交流、互动、体验,凸显了主题馆的特色,并激发了读者通过阅读深入了解和学习的兴趣。通过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休闲娱乐的方式体验,来提升读者对文化和知识的感知和鉴赏能力,培养其阅读和思考的兴趣。

4 思考

互联网与图书馆行业的结合,为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但我们也要适当反思互联网的弊端,用历史的、辩证的视角看待互联网与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在满足读者的定制化、多元化阅读需求的同时,也要对流行文化、社会化阅读、阅读内容同质化等现象保持冷静的头脑,注重对经典文学、传统文化的坚守,对严肃阅读的倡导,有的放矢地遵循差异化发展。

要真正落实阅读推广服务,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提升馆员的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图书馆员。图书馆员不仅要掌握采编、流通等环节的必备技能,而且要主动学习“互联网+”时代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运营方式和内容特点。对新技术在传统行业的跨界应用保持敏感,对全民阅读在社会各界的流行和推广保持关注,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及时反思并改进服务,以身作则地成为“终身教育”“自我教育”的践行者。第二,坚持线上与线下服务密切结合,处理好其与传统阅读推广服务的关系。线上阅读推广与线下阅读推广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取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线下的阅读推广注重参与体验,无论是阅读沙龙还是亲子阅读,其共通之处都是让尽可能多的读者能融入阅读。参与面对面的阅读推广活动,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偏见和隔阂,搭建起一座沟通与交流的桥梁。线上的服务注重便捷、时效,无论是不方便出行的老年读者还是不愿意将时间花在路上的年轻读者,都能够节省其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等,享受图书馆线上服务所带来的便捷。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已经通过移动客户端、书店、物流,从馆内延伸到千家万户。线上线下的阅读推广服务各有侧重,应将两者紧密结合。第三,建立健全阅读推广服务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反思,指导工作。阅读推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考核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服务的准备、实施、效果等各环节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保证服务质量。此外,将服务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一方面可以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最开始的参与阅读推广项目到之后独立开展阅读推广项目,馆员提高了能力,发挥了专长,激发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可以将服务的考核落实到人,权责分明,奖惩分明,提高管理效率,完善服务质量。。

[1]谢蓉,范并思.用研究、数据和案例推动图书馆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阅读与推广活动情况报告》周年述评[J].图书馆,2015(6):9-12.

[2]新浪读书.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出炉:2016年人均阅读7.86[EB/OL].(2017-04-18)[2017-06-15].http://book.sina.com.cn/news/whxw/2017-04-18/doc-ifyeimqy2574493.shtml.

[3]黄晓军.“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探讨[J].知识经济,2017(3):137-138.

[4]王吉斌,彭盾.互联网+:传统企业的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与互联网转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7.

[5]曹畋.试论“互联网+”下的智能阅读推广[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1):95-96.

[6]曾小英.面向阅读推广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发展思路[J].情报探索,2015(3):57-58.

[7]王宏.拓宽“互联网+阅读”新模式.[EB/OL].[2017-09-27].http://news.sina.com.cn/2017-08-22/doc-ifykcirz3666839.shtml.

[8]浙江日报.私人订阅走进杭州农家书屋[EB/OL].[2017-03-28].http://fashion.hangzhou.com.cn/ssqy/content/2016-07/28/content_6256286.htm.

[9]刘亚.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基于社会化阅读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4(5):48-54.

[10]刘晓娟,尤斌.“互联网+”:新思维和新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6:20.

猜你喜欢

馆员互联网+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