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结合区域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构建探索*

2018-01-28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8年1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长安区书屋

谭 博 熊 伟 王 锦

(1.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 陕西西安 710054)

(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陕西西安 710054)

(3.西安市长安区图书馆 陕西西安 710118)

1 引言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时间,是中国加快“城市化”的重要时期,迄今为止,城市居民占比已经开始明显超过农村居民。城乡结合区域是中国城市化过程自然形成的特殊区域,即核心城市的临近部分区域和居民初步完成了“城市化”,而其他部分区域仍属于农业区域,其居民身份仍是农民,尚未充分便利地享有相关公共服务。由于临近核心城区,该区域农民身份居民夫妻双方通常选择就近或外出流动进城务工,导致了约1/5家庭有1~2名留守儿童或“半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存在。城乡结合区域留守儿童公共服务的突出特征是区位优势机遇与基础劣势挑战并存,其区位优势是以城带乡延伸服务的临近便利性,而其基础劣势是城乡发展水平的累积差异性[1]。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明确提出“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2]。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其合法权益亟待保护,尽管不少基层公共图书馆针对留守儿童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但是客观存在“节庆化”“离散化”和“浅表化”等突出问题,其长效机制构建问题有待于着力研究解决。本文阐述构建城乡结合区域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思路,并以长安区图书馆的实践探索为例,就如何开展留守儿童阅读推广作进一步探讨。

2 总体思路

一般来说,任何公共服务领域长效机制的简化数学模型为:Pi= Sj(Rk,Tm),即该长效机制是一定规模数量公共服务资源集合(Rk)通过一定组织结构的公共服务体系(Sj)以长期稳定(Tm)地供给有一定质量保障的服务产品(Pi)的运行过程总和[3]。由此数学模型来分析城乡结合区域公共图书馆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可知:目前城乡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资源的总体稀缺性和留守儿童群体的弱势地位性,决定了真正建立该区域公共图书馆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筹措投入一定规模数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主要包括各级政府主导配置、公共图书馆行业自主配置、公民参与配置和全社会合作配置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资源、财政资源、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目前城乡结合区域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不完善性和留守儿童群体分布的离散性,决定了真正建立该区域公共图书馆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是,必须建立健全主要包括政府宏观管理、公共图书馆事业运行、必要市场机制支持和适当志愿力量辅助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城乡结合区域公共服务时间及质量的非稳健性,决定了真正建立该区域公共图书馆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保障条件是,必须建立健全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管办评相分离”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监督体制,及主要包括服务对象覆盖率、结构性服务量和优质化服务率等基本指标的专业质量评估体系[4]。

因此,构建城乡结合区域公共图书馆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的3个总体思路是:保障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服务资源配置,健全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服务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服务服务监督评估。

3 基本思路

3.1 大力建设面向目标群体全覆盖的区域留守儿童公共服务体系

国务院《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因此,地方政府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强国战略部署,统筹规划区域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建设,要特别考虑把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作为该服务体系的重要建设任务之一,明确责任主体与工作目标,落实经费保障与人力保障,开展科学的考核评估。各级政府应积极协调有关留守儿童工作机构,促进图书馆、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联合与联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生力军的公共图书馆,在推动留守儿童阅读方面,理应发挥主体作用。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来从事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工作,通过寻求政府多部门支持,积极整合学校、乡村、社区和农家书屋、基层文化站、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文化企事业机构及各类基金会或慈善机构等行业与社会资源,自主拓宽留守儿童服务领域等途径,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与政府部门、行业联盟、社会力量之间良性互动机制[5]。

3.2 着力建设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多元财政保障机制

有力的财政保障不仅是各地留守儿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更是支持留守儿童阅读推广的坚实基础。目前,值得重点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多元财政保障机制问题。可以根据国内外公共服务经费效能管理经验,采取政府财政投入总量控制、保证机构基本运行经费、实施活动专项补贴或购买社会力量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财政保障办法,来解决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所需经费及其经费配置问题。对于城乡结合区域来说,鉴于留守儿童公共服务机构的基本服务很难充分延伸至全部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地区,在中小学校和城乡社区本级解决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基层服务中心基本运行经费的基础上,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便利性,更适合采取专项活动经费补贴的办法。此外,为了解决中小学校和城乡社区本级解决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基层服务中心本身供给力量不足的问题,不仅可以向相关儿童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儿童服务组织和面向儿童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专项活动经费补贴,还可以向相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实施购买社会力量服务方式。

3.3 重点推进中小学校和城乡社区的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基层服务中心建设

除了家庭之外,中小学校、城乡社区是留守儿童群体最经常的活动区域。要深入开展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服务,必须本着普遍、均等和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原则,应优先考虑依托中小学校、城乡社区及其附设文化服务机构特别是相关基础设施建立重点面向留守儿童群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引起普遍关注的当代社会问题之一,迫切需要全社会采取得力措施予以有效干预。留守儿童在社会交往、语言表达、亲子关系等方面普遍弱于非留守儿童,他们在与人接触中显得胆怯、退缩,不爱说话或语言表达非常简单[6]。对于中小学校来说,除了接纳和对留守儿童开展第一课堂教育,还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特别是依托本校图书室来组织实施较为系统的第二课堂学习、寄宿生活和心理保健等多个方面的特别援助。其中,组织和指导留守儿童在校开展个体自主和集体互助的阅读活动是一条具有拓展视野、促进交流和陶冶情操等综合援助功能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小学校“大学区制”的试点及其推广,不仅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校际留守儿童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和家庭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采取促进策略:一是在中小学进行综合主题活动;二是建立亲情图书角;三是每月举行一次集体生日会和家书传递活动。不同学校的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基层服务中心可以联合举办儿童读书会、朗诵比赛和智力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开放交流的途径促进他们的社会化交往发展程度。对于城乡社区来说,需要认真、缜密地考虑帮助留守儿童愉快而充实地度过正常学期和寒暑假的校外闲暇时光,可以依托社区(农家书屋)来接纳留守儿童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3.4 加快建设全面支持留守儿童阅读推广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平台服务体系

从阅读推广工作角度看,建立健全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则是其实现长效化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很多省市乃至县级公共图书馆陆续筹建了少儿分馆,并且面向留守儿童开展了一些阅读推广活动。但是,与其他公共图书馆服务一样,同样面临着如何有效向基层日常化延伸与渗透的“最后一公里”难题[7]。

为此,学术界已经论证并提出了“馆校一体化”“馆乡一体化”和“馆屋一体化”等服务模式。上述服务模式实施的着眼点是建立某个基层公共图书馆与若干基层服务点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实现向基层延伸与渗透。然而,基层个体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动员与整合能力毕竟有限,特别是难以产生基于基层公共图书馆集成服务网络体系的规模效应。近年来,我国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进了相关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制度设计工作,特别是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制建设试点工作。众所周知,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够平衡,而且这些区域中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够均衡,在具体建设基层公共图书馆集成服务网络体系方面,必然存在从实际出发的多元模式选择。总体来看,对于东中西部的城市地区,可以优先选择总分馆制,而对于城乡结合区域特别是农村地区,则应考虑选择强调以基层服务点建设、管理和运行为中心的“馆点线制”[8],即“以特定区域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基层为重点,以免费开放为前提,以政府力量为主导,以行业力量为主体,以社会力量为补充,以公共财政投入为支撑,以区域公共图书馆集成服务网络为载体,以区域图书馆联盟为依托,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中心,以城乡基层服务点为终端,以馆、点、线之间的分工合作为准则,以标准化集成供给线为纽带,努力建成区域全覆盖、终端到基层、公平且高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宏观运行机制”。

4 长安区图书馆的实践探索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距离西安市中心8.9公里,交通发达,辖22个街道及561个行政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区域[9]。随着乡镇和街道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长安区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长安区图书馆2012年的调查显示,整个长安区有留守儿童8 200余人,占在校小学生总人数的17.48%。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中每年和父母一起生活在10天以下的占34.8%,没有人给辅导家庭作业的占到78.5%,课外兴趣爱好是打游戏的占85.2%,选择需要父母关爱的占88.3%,希望参加社会关爱活动的占100%。

近年来,长安区图书馆在长安区委和区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度关注并充分发挥留守儿童阅读推广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大力整合相关社会资源,构建相关服务平台体系,在积极构建留守儿童阅读推广长效机制方面作了若干有益的实践探索[10]。

4.1 大力参与推进农家书屋全覆盖,认真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

长安区图书馆在省、市农家书屋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大力推进本区农家书屋新建或改造工作,在2008年全区只有82家农家书屋的基础上,截至2012年实现了全区农家书屋全覆盖和全达标。为了巩固农家书屋达标建设成果,长安区图书馆每年都对其管理员进行一次专业技能培训,促使农家书屋日常管理规范化,保证了农家书屋正常开门。除了正常上班时间,在节假日要特别针对小学生开放,方便村里的小学生前来借阅。自2014年开始,明确农家书屋具有本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基层服务中心的职能,农家书屋管理员应成为留守儿童的监督员和联系员,重点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系列工作,特别要求增加针对留守儿童的课外作业辅导时间和课外阅读指导时间,并要求对乡村和社区留守儿童阅读推广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和汇总报告。在长安区图书馆的业务培训和日常督导下,整个长安区的农家书屋系统逐步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重点服务群体的工作格局,深受广大村民好评[11]。

4.2 探索构建“馆点线制”县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大力提升留守儿童阅读推广的系统保障能力

长安区图书馆在推广构建“馆点线制”县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逐步建立健全组织与经费保障体制。长安区图书馆积极把各农家书屋纳入到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之中进行统一管理,同时积极争取相关专项财政补贴支持,重点支持农家书屋作为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二是初步建立了区域公共图书馆集成服务网络基础框架。在区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目前正在建立健全由区中心图书馆、乡镇(街道)中心图书馆和行政村(社区)终端服务点构成的三级中心指导型集成服务网络工作组织体系。以区图书馆为中心,按照全区统一建设与服务标准,协调落实各级网点建设所需基本场地与设施。有效整合“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及各馆外借阅点等资源。三是初步建立了区级公共图书馆集成服务网络的运行机制。长安区政府依法按比例经常性支付公共财政经费,并配置必要的人力与物力,乡镇(街办)和行政村、社区按规定提供必要的人力与物力;利用流动服务车,面向各乡镇图书室定期进行资源循环调配,进而再向各农家(社区)书屋进行资源循环调配,特别是在组织面向部分中小学校图书室“图书漂流活动”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打造“接力阅读线”。四是初步建立了服务监督体制与考核机制。逐步完善各项监督工作制度,坚持组织有关调查研究活动,强化监督与问责,落实奖惩政策,定期对全区各乡镇图书室和农家(社区)书屋的建设、管理、服务、质量、效益等开展考评,每年进行绩效评估,切实推进了全区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2]。

4.3 依托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等行业和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留守儿童主题阅读推广活动

近年来,长安区图书馆主要依托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和长安区农家书屋系统,承办了由长安区委宣传部和长安区文体广电局共同主办的“书香长安全民悦读”活动,以“关注乡村学生 分享阅读快乐”为主题,重点策划开展了送少儿话剧、送书、送爱国影片、送科普知识展板、智力答题等进校园关爱乡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其中,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主要为长安区图书馆持续提供编目数据、数字资源和业务指导等方面支持,长安区农家书屋系统为长安区图书馆持续提供基层组织、场所空间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支持。

2016年6月,长安区图书馆特别联合“我的”美术教育培训中心,共同举办了“手拉手·艺术童年·精彩无限”主题系列活动,300余个家庭近700人参加此次活动,部分留守儿童代表和陪护人也参与了此次活动。2016年12月1日,由区文体广电局主办,区图书馆、灵沼街道文化站、灵沼小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关注乡村学生·分享阅读快乐”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诗词朗诵大赛在灵沼小学隆重举办,并为灵沼小学捐赠新书200册[13]。截止到2016年12月,长安区图书馆累计在学校、社区、乡村、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开展系列推广活动达55项(次),参与活动的成人和儿童累计人次达11.5万人次,累计赠书图书1.02万册。

4.4 积极组织开展结对帮扶系列活动,为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注入新鲜血液

长安区图书馆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了毗邻西安这座“大学城”的区位优势,在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协作委员会的支持下,自2015年起与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不仅组织了图书馆员到长安区图书馆所辖农家书屋进行整理、编目、赠书及管理等环节的帮扶活动,还在学期中间和假期中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近400人以开展文化、教育、卫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方式,深入长安区农家书屋、学校和家庭开展系列文化帮扶活动,对留守儿童群体进行功课辅导或开展支教讲授活动。部分大学生还坚持陪同留守儿童一起游戏或进行话剧表演,与留守儿童建立了亲密友谊关系。应该指出的是,上述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显著拓展了长安区图书馆组织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人力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也开辟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志愿服务的新途径和新形式[14]。

[1]李淼.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2]两会热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EB/OL].[2016-03-09].http://ccn.people.com.cn/n1/2016/0309/ c366510-28184513.html.

[3]周月莲,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创新发展策略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5):28-31.

[4]李金星,赵敏,蔺海洋.教育治理中“管办评”分离及其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6(16):9-12.

[5]周坚宇.关于图书馆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指导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3(12):50-54.

[6]亲子分离越早对儿童伤害越大[EB/OL].(2017-03-03)[2017-04-15].http://esb. sxdaily.com.cn/sxrb/20170303/html/page_09_content_001.htm.

[7]江洪涛,程彬彬,马桂莲,等.上海建立网上“农业图书馆”努力破解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难题[J].上海农村经济,2012(2):35-37.

[8]熊伟,索新全,陈碧红,等.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馆点线制”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宝鸡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设计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7):16-25.

[9]中国.长安[EB/OL].[2016-06-21].http://www.changanqu.gov.cn/front/zoujin changan/article. jsp?articleId=47016&nodeId=1315.

[10]中国.长安[EB/OL].[2016-07-13].http://www.changanqu.gov.cn/front/zhengwugong kai/article1. jsp?articleId=43857&nodeId=3190.

[11]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7-02-04].http://www.xa.gov.cn/ptl/def/def/index_1121_6774_ci_trid_2301114.html.

[12]中国农家书屋网[EB/OL].[2016-04-29].http://www.zgnjsw.gov.cn/ booksnetworks/contents/399/295365.html.

[13]长安区图书馆-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EB/OL].[2016-12-09].http://changan.sxplsc.org.cn/gzdt/201612/t20161209_243602.htm.

[14]长安区图书馆-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EB/OL].[2016-11-01].http://changan.sxplsc.org.cn/gzdt/201611/t20161101_242398.htm.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长安区书屋
以博学担当 勇立行业潮头
——王艳君和她创办的长安区洪英培训学校
篽箖·上野书屋
我的小宠物
梦幻书屋
建设
体育社团在城乡结合的初中学校有效开展的探索
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认识
一体化环境下城乡结合商贸流通体系构建
西安市长安区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