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教育理念下开放大学的基本特征探析

2018-01-27张旭敏

山东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开放大学基本特征终身教育

张旭敏

摘 要:本文探讨终身教育理念下开放大学的基本特征,正确把握这些特征,对于担负着终身教育的历史重任和神圣使命的开放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基本特征是:理念的开放性;教育的整体性;学习的自主性;运用的实用性;质量的监控性。

关键词:终身教育;开放大学;基本特征

本文探讨终身教育理念下开放大学的基本特征,正确把握这些特征,对于办好开放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终身教育理念下开放大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理念的开放性;教育的整体性;学习的自主性;运用的实用性;质量的监控性。下面先讲第一个特征,理念的开放性。

一、理念的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开放大学相对于与全日制普通高校来说的,一般理解开放性大学,是面对成年人已借过普通高校学习机会的有意愿的求学者来说,给求学者留更多的学习空间,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能更为广泛地为有意愿的求学的人提供更便捷的学习机会,为社会和区域经济、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更多的方便和人才支撑。开放大学在这一点上是开放的,方便有意求学的成年人,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满足学习者“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有的人把开放大学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形象地说明开放大学的开放性特征。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理念上的开放,由于理念上的开放,必然带来学习形式上的开放,学习内容上的开放,学习方法上的开放,学习主体上的开放,学习时间上的开放,学员年龄上的开放,不论男女老幼,年龄差别,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中国人还是外人,只要有愿望学习的都是可以来开放大学学习。办学层次比较多,有专科有本科,要分类管理;学生年龄差别比较大,少的20多岁,大的50多岁,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60岁退休老年人的“后期教育”[1]日益凸现,我国现有60岁老年2.22亿人[2],这是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教育的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人的一生不同年龄阶段接受学习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既有学校内的教育,也有社会上的教育,整个教育过程的持续性和整体性。从小学到大学,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的全部内容、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各子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活动,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从教育方针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从教育理念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中國特色的现代化;从教育全过程看,既有班级的整体教育活动,也有个别学习辅导、个别阅读的教育活动,既有理论教育,也有实践教育,既有校内教育,也有校外教育,还有家庭教育,这些教育活动构成一个严谨的系统的整体功能。而开放大学,是教育系统中又一重要系统,能及时为曾失去学习机会的人补上学习机会,它面对的是成人教育,面对的是继续教育,面对的是曾失去学习机会的成年人,他们现在“五有”俱备,即“有机会、有时间、有需要、有愿望、有条件”提升自身职业能力,面对的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样终身教育的整体性效果就彰显出来,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做出新贡献,增添新力量。这种新力量来源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开放大学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抓住本科和专科专业技术职业能力教育,抓住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学习机遇,开发在线“线上和线下,自学加辅导”的学习平台和教学模式,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精品的网络课程,拉长天线,广招学员,向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更多的有意愿的求学者,特别是老人群体,及时提供更为通俗、易懂、便捷的网络学习课程和学习资料,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向求学者提供学习信息咨询、学习信息反馈等多种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使走上开放大学的学习者,实现“人人能学,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方便之地。

三、学习的自主性

开放大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学习的自主性。 何谓自主性,既是一个理念,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自觉意识的反映,也是人的自觉行动的目的的有效行为的集中体现。自主性对于有意愿的学习者来说,不是被动的学,而是自觉的主动的学,缺什么就补什么,学习目的非常明确,计划学习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要求,都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反映。人能由自主性的终生教育走向自主性的终生学习,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自身的进步,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可见树立终身教育和学习的自主性,对人的全面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在多方面:在学习的理念上,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在学习方法上,用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规律和技巧,达到学而有效、学而管用;在学习态度上,不懂就问,虚心求教,甘当小学生,既要学习书本知识点,还要接受老师授课和辅导或网络教学,既要向同学学习,还要向电教、视教课学习;在学习途径上,坚持开门学习,运用多种途径,如自学、自省、自测,活到老学到老,向长辈、前辈、专家、大师学习,向社会大课堂学习,读好社会大课堂这本无字天书;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向书本、报纸、杂志学习,向电视、电影、互联网学习。开放大学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有更大更多的自主性,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为每个求学者提供的学习机会是相同的,提供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针性和实用性,只有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性,用心去学,用心去做,取之不尽,必有收获,学有所成。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开放大学的学员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充实自身的人生,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时代,有益于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运用的实用性

对于成年人来,实用性是终身教育理念下开放大学又一特征。终生教育的实用性是指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在社会生产和实际工作有很好的帮助,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并能产生积极效果。有针对性解决现实问题,有选择性“用什么、学什么”[3]。这种实用性国家已作过试点,并取得较好的经验。

早在1999 年“1 + 5”[4]( 国家开放大学+ 5 所地方开放大学)开放为学,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既考虑人才培养需求,又照顾学历提升,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一大批应用性技术人才。如广东开放大学依靠自身独立开设本科4个,依靠国家开放大学开设专科29个,本科19个。专业有文化产业管理、标准化工程、法学、信息安全等。他们提出的办学目标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汇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终身教育,特色鲜明,与国际接轨的国内一流开放大学”。在办学特色上具有地方特色,服务区域经济,通过构建“互联网+”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线上+ 线下,自学+ 面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有支持的自主学习,这种实用性人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这种实用性既体现在办学目标上,还体现在办学方针和办学模式上。endprint

今天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和社区,对有意愿的求学者来说不出家门就能念上开放大学,不是梦想而成为现实。开放大学所开设的招生专业, 兼顾本土,服务地方,发展经济,就近办学, 就地招生,就地培养, 就地学习, 就地实用,就地贡献。

五、质量的监控性

开放大学学生质量上有保障,得益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得益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撑,得益于学校领导大力支持,教师、学生和教学质量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担负起对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担,凡有意愿求学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何種需求,都可以来开放大学学习,成为开放大学一名学员,以满足“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愿望和求学要求。

开放大学这样做满足了求学者终身学习的要求,方便求学者,服务社会,提高能力,社会满意。开放大学的学生为什么会得社会认可和欢迎?这种学习是建立在求学者自主性的基础上,“缺什么,补什么”,工作学习中“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目的性、能力性、实用性的内在动力很强。为保障求学者达到学习目的,开放大学的领导者、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制订了严密的教学计划,严格的组织管理,并成立质量监控办公室,独立处室,属开放大学二级机构,确保教学前准备阶段的质量监控,教学过程实施阶段的质量监控,教学结束阶段的质量监控,人人参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自己的质量要求,每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使整个“教与学过程”处在质量监控之中,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既实现了办学目标,又满足了社会需求;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又提升了人的素质和能力;既符合成年人的学习需要,又符合教育大众化、终身学习的需求。开放大学人才质量受到社会欢迎,体现了开放大学自身的价值和高质量的实用性人才。

开放大学办学实践和自身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走出一条有别于普通高校办学之路,办出特色,独成体系,理念开放,管理规范,监控到位,办出水平,学员满意,社会欢迎。那种认为开放大学是“放鸭子”,“赶自由市场”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只有深刻理解这些基本特征,才能克服和消除这些认识误区。

总之,开放大学除上述基本特征以外,还有灵活性、便宜性等特征。但主要体现是这五个基本特征,这五个基本特点构成中国开放大学的一大特色,正是这些特征的体现,使担负着终身教育的开放大学更有活力,更有希望,更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对开放大学来说,应更具文化自信力。

[参考文献]

[1]范燕萍,自学考试: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习与思考》,1998(9)12-13.

[2]民政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人,[N],山西晚报,2016(7)12.

[3]朱天利、终身教育的特点及其实施途径,[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101-104.

[4]张楠,莫淑坤,基于历史视角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2016(4)118-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放大学基本特征终身教育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新媒体时代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