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学习“正向迁移”助力英语课堂教学

2018-01-26王莉娟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激活思维提升能力小学英语

王莉娟

摘 要:学习英语不同于学习母语,由于语境的缺乏,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经常滚动与复现,注重知识间的融合。通过采取歌曲迁移、文化迁移、情感迁移、语境迁移、教材迁移等多种迁移手段,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学习“正向迁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正向迁移;激活思维;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31-0059-04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而正迁移则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英语教学由于平时缺乏语境,因此在学习知识时,需要经常的滚动与复现,也需要前后的融会贯通,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习得语言,形成技能,促进自身的多元发展。将“正迁移”巧妙地运用到英语学习中,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近日,笔者观摩了一节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1 Cinderella第三课时的市级公开课,教师游刃有余地导用“学习迁移”,不但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让他们有了一次充分的思维、合作、参与、互动体验,而且为整节课的教学增添了亮色。

一、歌曲迁移,回顾故事

英语课上,教师常常会选用一些脍炙人口、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歌曲,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歌曲哼唱中产生正迁移。同时,“歌曲有利于调动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协作,使有关想象、直觉、发散及整体的综合思维的作用获得合理的释放”。

教学回放一:

(一)课前,教师播放动漫歌曲Cinderella

T: Boys and girls, lets enjoy a song. You can sing after it.

学生开心地跟唱歌曲。

T: What is the song about?

Ss: Cinderella.

T: Yes, this song is about Cinderella. Today well keep on learning Unit 1 Cinderella.

(二)板书课题,朗读

(三)Lets review

1.T: Lets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tory

2.逐幅呈现插图,并提供一些关键词

书本插图一:There is...,but Cinderella... Because ...

书本插图二:A fairy...Cinderella has...

书本插图四:Cinderella has...The prince...

书本插图五:Cinderella goes...She leaves...

3.学生逐图、以个别形式讲故事

学生在反复听、唱动漫歌曲Cinderella之后,对歌词记忆犹新,对歌词中传达的故事情节也心中有数。这时,让他们来回顾一下书本上所学的Story time,讲一讲书中Cinderella的遭遇。这是一种很好的歌曲到文本的迁移,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可以展开合理的相象,也可以将思维进行适当的发散。虽然讲的是文本内容,但学生一定会将其与歌曲中的情节进行联系与对比。学生对讲故事的兴趣倍增,在无形中就会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与记忆。

二、文化迁移,融贯中西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增强国际意识。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译林版《英语》教材中,Culture time的編排,无疑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之后,也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而这,取决于教师是如何认识、理解与解读这一板块、在课堂上又是如何来教学的。

教学回放二:

(一)回顾Story time的内容

T: Do you like the story?

Ss: Yes.

T: Do you like reading?

Ss: Yes.

T: So do our friends Mike and Yang Ling. (引出Culture time中人物)

(二)呈现Mike,Yang Ling及书上的三幅插图

T: What stories do they like reading?

1.呈现要求:自读Culture time,匹配图片

2.学生自读

3.学生个别交流,多媒体呈现连线

Mike likes fairy tales.

Yang Ling likes Monkey King and Nezha.

(三)呈现Culture time句子,学生读一读

(四)学习:Grimms Fairy Tales

Q1: Who wrote the story?

学生自主交流,用中文或英语。

T: Brothers Grimm. (学生跟读:Grimm)

(呈现一本童话故事书的封面) Q2: Who is she?

Ss:集体叫出名字:小红帽。

T: Yes, she is Little Red Riding Hood.

Q3: Do you know any other fairy tales?

1.学生交流,可中文,也可英文。教师重复时,将全部表述转化为英文。

2.呈现三本童话故事书,学读书名:Sleeping Beauty,The Frog Prince,Snow White。

(五)T: They are nice fairy tales. Which Chinese stories do you like?

1.学生交流中文,教师用英文介绍补充,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水浒传、红楼梦、木兰从军等

2.呈现三本故事,学习书名:Calabash Brothers(葫芦娃),Lotus Lantern(宝莲灯),Mulan(花木兰)

(六)情感教育:Reading is the best learning

中国的孩子十分熟悉《格林童话》《西游记》和《哪咤传奇》这三本书。但是教师在教学Culture time的过程中并没有一笔带过,也没有在教授本部分内容时流于表面,而是深挖了细处、深处,让学生大胆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说出自己的已知——中文后,教师迅速用英语解说,学生很容易就被吸引住了:原来,这些故事均可以用英语来表达,而且它们的英语名还如此美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在中西文化中穿梭的乐趣,并逐渐尝试将它们融会贯通。

由外国童话到中国故事,学生自然、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真的是源远流长,居然有这么多经典故事一直在流传;唯有阅读,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一生。

三、情感迁移,角色体验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努力让学生“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语言学习是一个极需要模仿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进行角色的体验,模仿其中人物的语音、语调、语气,捕捉其心理,体悟其情感,再尝试、训练、实践,这样能够尽快地把握住语言,习得语言,从而合情合理地使用语用。

教学回放三:

在教学Cartoon time的故事内容后

(一)T: Now lets read the story.

(二)多媒体呈现:Listen and repeat!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三)逐句放,逐句跟读

重点仿读:

1.Do you have any snacks, Sam? Im very hungry.

T: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d “hungry”.

提醒学生,一定要读出“饿了”的那种感觉。

让多个学生单独仿读。

2. Look! There are some mushrooms. We can eat them!

T: What mood can we use? (可以用什么语气来读?)

Ss: 高兴,兴奋,开心。

学生试着读一读,先自己读,后集体朗读。

3. Would you like one? No, Bobby. We cant eat them.

教师与个别学生以对话方式进行仿读。

4. Oh, what a pity!

引导学生猜想此时Bobby的心情,带着失望的语气,读一读。

在朗读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也似乎进入了其中的特定语境。随着模仿的深入,学生需要捕捉Bobby的心理变化,把握住他不同时期的情感,进行适度的调节、巧妙的转换。当然,这需要学生的充分投入,唯有这样,才有可能将其完美演绎出来。教师“抓”的点比较准确,把能反映Bobby情感变化的几个句子,都单独拎了出来,让学生着重进行强化练习。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既丰富了情感,又自然地建构了文本、掌握了故事,他们的专注力、表达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语境迁移,拓展情节

“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在Cartoon time教学的拓展环节,为让学生能够连贯地运用目标语言,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将文本情境进行了迁移、延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进行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完成Bobby的觅食过程。

教学回放四

Lets imagine:

(一)多媒体呈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二)创设两个场景,并提供关键词

(三)学生对着多媒体上的提示,与同桌进行讨论、练习

(四)交流、展示

比照Cartoon time文本插图,我们会发现,教师扩充的两个新场景,并不突兀,反倒是极具新意。Bobby和Sam在森林里行走,因为蘑菇有毒没有吃成,之后却有可能遇见柳暗花明之景——突然见到大片果园和一条小河,偌大的果园里有各种成熟的果子,等待着他们的采摘;清澈的河里,鱼儿成群结队地嬉戏,等待着他们的捕捞。教师富有创造性,学生在编对话时,也富有创意,能够顺利地完成“用英语做事”。

这两幅图,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因此学生只要稍加思考,便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地进行对话和交流。无论是情境一,还是情境二,都让Cartoon time中的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结局,这下,Bobby不再hungry,終于如愿以偿地吃到美食。而这样的情境创设,也正符合学生的心理诉求。

五、教材迁移,完美再现

我们的英语教学,绝不能只停留在一节课的教学上;语言知识的习得,也并非一朝一夕。作为教师,要有大教育观念,要善于打通各册教材之间的间隙,寻找出其中的链接点、整合点、相似点、共同点,在必要的时候,及时复现,或提前渗透,这样,容易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利于他们语言的习得,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从整体来理解、思考、审视语言。

教学回放五:

在学生续编故事、展示之后。

(一) T: You are so great! Bobby and Sam find a garden in the forest, so they eat some fruit. They find a river in the forest, then they eat some fish.

(二)多媒体呈现:A snack bar

T: Maybe, they find a snack bar in the forest. Look, do you know this snack bar?

T: Lets watch the cartoon. What do they eat?

(三)播放动画(四年级上册Unit 6 的Cartoon time)

当学生兴奋地看着“新”出现的动画时,作为听众的笔者,也快乐地欣赏着。很显然,上课教师对各册教材非常熟悉,导致迁移顺利进行。这样巧用正向迁移,教师的思路得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惠幼莲,洪子锐.小学·英语 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焦晓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激活思维提升能力小学英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浅谈教育创新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让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找准 “自学” 着力点,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莫让对话止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