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郑州市旅游精准扶贫现状研究

2018-01-25雷俐丽

绿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郑州市全域旅游

雷俐丽

摘要:指出了全域旅游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旅游发展模式,更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理念,是新型区域经济形态下的一种创新力较强的形态与模式,为精准扶贫政策的逐步推进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探讨了郑州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以期对郑州市旅游精准化扶贫工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全域旅游;郑州市;旅游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229-03

1 引言

2016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中国的旅游发展要从“景点旅游”转变到“全域旅游”。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这一观点,以“全域旅游”来指导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将景点景区从原本被限制的状态下解脱出来,进行整体旅游规划的建设。紧接着,国家旅游局又在2016年2月对外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包括郑州在内的262家旅游单位榜上有名,全域旅游的局面正式拉开。旅游业有着其他行业所不及的带动作用,全域旅游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旅游发展模式,更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理念,是新型区域经济形态下的一种创新力较强的形态与模式,是实施推进精准扶贫的新动力。

2 相关概念

2.1 全域旅游

在2016全国旅游工作会上,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指出:“全域旅游就是要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

简单来讲,所谓全域旅游即调动区域内可调动的所有力量共同打造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兼顾了尽量多旅游消费需求的地区性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所依托的优质产业为旅游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不仅有利于资源整合的优化与产业统筹发展,同时社会共建共享的局面也顺利打开,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的创新型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与模式。

2.2 旅游精准扶贫

在国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为保证精准扶贫政策能够顺利推进,不断有政府及学者就产业精准扶贫的概念进行界定,而首次提出“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是国务院2014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31号)。意见第七条明确提出要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足以证明.旅游精准扶贫是建立在精准扶贫基础上的,其为精准扶贫的现实写照,就是同当地旅游扶贫政策的具体发展情况人手,同贫困户的旅游扶贫参与情况相结合,通过合理高效的手段及程序提高对于扶贫对象识别、管理以及帮扶的精准度,进而使旅游扶贫应有的价值得到充分施展。

旅游精准扶贫由以下3个方面构成。

2.2.1 旅游精准扶贫识别

旅游精准扶贫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在旅游资源拥有量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切实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充分调动贫困户的旅游发展参与积极性,并使其真正参与其中,促进其发展能力的逐步强化,最终达到脱贫致富之目的。足以证明旅游精准扶贫直接影响着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其是通过有效帮扶的举措得以实现,主要致力于为贫困人口提供帮扶,也就是说贫困群体是旅游精准扶贫的对象。因此,影响旅游精准扶贫的关键就在于目标群体的选择,其不仅决定着精准扶贫的有效性,更在其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同精准扶贫的效果优劣相挂钩。

2.2.2 旅游精准扶贫帮扶

所谓旅游精准扶贫帮扶,即系统且全面地了解区域内的旅游发展环境、发展项目以及帮扶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同目标区域以及目标群体的个性化特征与需求相结合,就具体的帮扶内容进行选择,对帮扶对象进行选择,并建立起针对性的帮扶方案,使地区的旅游发展环境逐步优化,逐步激发目标群体的旅游发展参与积极性,并不断优化其质量,使旅游精准扶贫的应有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旅游精准扶贫应有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其关键就在于扶贫帮扶,其有利于目标群体自我造血功能的不断强化,使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扶贫主体、扶贫内容以及扶贫举措问题均得到妥善处理。

2.2.3 旅游精准扶贫管理

旅游精準扶贫管理则强调的是为保证旅游精准扶贫应有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全面组织规划精准扶贫的要素、过程以及结果的整个过程。其中扶贫要素主要有旅游发展项目、目标群体、参与方以及扶贫资源等等;扶贫过程则强调的是精准的识别、管理以及帮扶。旅游精准扶贫既定目标能否得以实现,其关键就在于精准扶贫管理,其同不同的环节以及要素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在整个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随处可见。旅游精准扶贫管理以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目标为导向,主要解决旅游精准扶贫中“为什么管”、“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

3 全域旅游视角下郑州市旅游精准扶贫现状

在全国“两会”上,全域旅游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对于郑州来说,“全域旅游”早已跨步先行,郑州市委联合市政府早在2014年末就顺利举办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对各有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考虑产业环境、社会条件以及民生的具体情况,并据此明确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尽力将旅游业打造成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达到保障并发展民生的作用,为民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旅游服务,不断强化民众的满意度,尽力将郑州发展成全球影响力极强的旅游目的地。国内众多省会城市中,首个推广全域旅游概念的城市就是郑州。

在政策的指引下,郑州市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也不例外,分为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3个阶段,即“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

3.1 精确确定扶贫对象,促进地区的全面发展

旅游扶贫的宗旨就在于依托于旅游资源,始终围绕着脱贫致富之目的,以农村贫困群体为主体,促进地区的全面发展及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其中,旅游业发展是扶贫的基础,“扶”是手段,“贫”是“扶”的对象。郑州市现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由于人口众多,管辖的区域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应、对辖区进行全面排查,精准到人(户),才能使“扶持谁”的问题得以明确。严格以相关程度为参照,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并进行个人档案的建设,保证不漏登任意贫困户或家庭,同样不会让任意的非贫困户出现在档案之上。

从目前来看,2016年郑州共实现了3.2万人的脱贫致富,帮助88个贫困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新郑以及荥阳两市的脱贫目标全面实现;2017年郑州共实现了0.7万人的脱贫致富,帮助57个贫困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脱贫目标全面实现的地区共3个,分别为中牟县以及新密与登封两市,基本完全了所有贫困人口以及贫困村的“脱贫”工作。自2018年起,工作重心将向脱贫成果的巩固转移,尽量切断贫困再次发生的途径。

3.2 响应全域旅游的号召,旅游扶贫项目开发实施适宜

确定了帮扶的对象,接下来就要全面分析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人口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对旅游扶贫项目、旅游扶贫对象进行精确区分、辨别。郑州市目前采取“转、扶、搬、保、救”五项举措,并同具体的情况相结合,落实到每村每户。以帮扶措施必须保证在“N+2”条的规定为依据,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帮扶计划的制定。从字面意义上理解“N+2”中的“N”强调的是以家庭的人口数为依据,保证一人一策;而“2”则强调的是从以“转移就业”为代表的多项举措中最低选择2项来扶持贫困家庭,尽量使所帮扶的贫困户均能享受到更具针对性的脱贫计划,进而获得“一举多效”的突出成就。

目前来看,郑州市的扶贫项目众多。郑州向北,是惠济区风景绮丽的大河风光;向南,为二七区沟壑相间、曲径通幽的独特地貌,顺着通往樱桃沟的平坦乡村公路,路两边统一的白墙灰瓦、整洁的后厨、幽雅的院落,显得很是雅致。无论是惠济区,还是二七区,诸多地区均积极响应全域旅游的号召,纷纷予以践行,进而推出了包括都市游在内的多样化旅游业态,为旅游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

从郑州下辖的县级市来看,向东,是潘安的故居——中牟。近期,中牟县始终是按照点、线、面的顺序开展全域旅游,主要致力于促进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带动作用的逐步强化,通过打造“一塔”、“一寺”、“一河”、“一湖”旅游点,使个体在田园、生态以及历史方面的特有优势得到最大化的施展,集中精力创精品旅游品牌,共包括4条旅游线路,分别为人文中牟游、田园中牟游、时尚创意文化体验游、黄河水乡休闲游。向南,则是有着“黄帝故里”之称的新郑,近年来,新郑以全域旅游的发展为契机,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以及城镇化注入了更强的活力,促进了集聚效应的强化,将以黄帝文化为代表的独特历史文化与当地的生态条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打造以生态环境为根本、以历史文化为主打、旅游产品多元多样的发展格局,将单极转变为多极,实现多极向组团的跨越,在将组团进一步扩张到全域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向西,是我国象棋文化的发源地荥阳市,在北部逐步建立起包括古柏赌飞黄旅游区在内的沿黄文华旅游产业带;南部则形成了自然风光旅游产业带,主要包括洞林湖景区、环翠峪风景区等等;在中部主城区则建立起以六大主题文化公园为首的旅游休闲服务中心。西南方,是有着“功夫之都”之称的登封,始终围绕着“全域旅游、统筹城乡、5A登封”的发展原则,实现城乡旅游发展与全域旅游理念与举措的有积极和,始终沿着最大化景区、最优化旅游目的地的方向进行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如此,新密市则是集聚着羲皇文化,依托于山水生态,在多元复合产品的作用下,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即“华夏圣地、乐都新密”,打造该地区特有的三大名片:乐养岐黄圣地、乐闲千年古城、乐游华夏圣地。

3.3 旅游扶贫项目过程管理到位

郑州市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摆到突出位置,实行旅游产业发展一把手负责,从产业定位、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另外,还要求加大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项目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做好全程服务,落实产业发展政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和优质服务。

与此同时,郑州市出台了《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各有关职能机构纷纷出台了对应的脱贫攻坚政策方案,包括教育扶贫、金融扶持、转移就业扶贫以及产业扶持等等。全市按照“一统三大三层次”发展思路,致力于多元化旅游业态的打造,比如养生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以及乡村游等等,构造全域旅游产业,分层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国内优质旅游品牌和区域知名休闲旅游品牌,着力把郑州打造成世界旅游城市、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郑州市旅游局迅速启动了全域旅游提升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九大新兴旅游业态推进工作组,快速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旅游交通标示牌设置等工程。荥阳、新密、登封、金水、二七等县(市)区开展调研座谈,梳理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中牟开始着手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在政策的指引下,郑州市还对贫困对象以建档立卡信息为依据,以包括因病在内的10个致贫原因为依据对现阶段的贫困户进行类别划分,责任具体到部门。促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房户护政策的逐步推进。

另外,郑州市督查考评办还把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及精准扶贫目标责任和绩效考核列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相关单位年度责任目标,做到目标到人、责任到人。定期对旅游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督促考核,并进行评优评差,做到措施过硬,奖罚分明。譬如,登封市出于压力传递以及责任落实的考虑,实施了三级分包责任制,即县级领导包乡、市直部门保村、干部包户,为分包工作的逐步推进提供保障。并且,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合力推进,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明确领导的责任划分,对其管辖的区域的扶贫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保证扶贫项目管理的科学系、合理性和真实性。

4 结语

全域旅游的大环境下,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旅游业独有的带动性作用,以此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尽快从贫困的状态下走出来,是精准扶贫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探讨了郑州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以期为后续郑州市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新思路及新模式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德刚.全域旅游助推精准扶贫[N].中国旅游报,2017 - 10 - 16(3).

[2]齐丹.全域旅游视域下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J].经贸实践,2017 (18):92.

[3]廖焕水,毛睿卿.“全域旅游十精准扶贫”的融合路径及其创新——以江西省上饶市为例[J].老区建设,2017 (13):45~50.

[4]马捷.全域旅游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2017(4):106~109.

[5]关于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以龙脊镇金江村为例[C]//.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9.

[6]李喜梅.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研究[J].江西农业,2017(7):128~129.

[7]邢紅芹.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02):41.

[8]李欣,吴泽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江西农业,2017(19):83.

[9]陈钰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分析[J].现代园艺,2017(8):104.

[10]邱 明,严国泰.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黑龙江科学,2016,7(24):86—87.

[11]谢海娥.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J].绿色科技,2016(15):137—138.

[12]朱昌来.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农经,2016(2):52~53.

猜你喜欢

郑州市全域旅游
贠红松作品选
郑州市高校健美操专项开展现状分析
郑州市校园足球试点小学足球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