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分退化原因及修复对策分析

2018-01-25石金城

绿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福建省

石金城

摘要:指出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严重,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林分退化问题,而这一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环境发展的难题之一了。结合福建省马尾松林分退化的现象,从土壤、人为因素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修复对策,以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福建省;林分退化;原因;生态建设;修复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174-02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森林林分退化问题日趋严重,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森林严重衰退的现象,尤其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笔者结合福建省马尾松的案例,说明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在我国造成林分退化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而自然因素主要指的是土壤肥力退化。为了保证我国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找出林分退化的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很有必要,从而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2 福建林业概况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2000 mm左右,且年平均气温为17~21℃,地形多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甚至占国土面积的80%以上。因为福建省温和、多雨的自然条件,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一项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5.95%,在全国排名第一(台湾省除外)。由此可见,福建省在林业生态建设上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福建省森林覆盖率仅为37%,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在25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与10年前相比,福建省活立木蓄积量从4亿m3提高到4.2亿m3,位列全国第七。虽然福建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之一,且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是也有不少植物出现林分退化的现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尾松林。邵武是南方重点林区县之一,林业用地面积348万亩,其中马尾松商品林面积就达53.2万亩,林分退化严重,林地变的更贫瘠。

马尾松林是我国南方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类型,且造成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退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物种多样性的丧失、水储存能力的降低、土壤肥力下降严重以及病虫害严重。接下来笔者将以马尾松林分退化为重点阐述退化原因,并以此提出修复对策。

3 森林林分退化的原因

3.1 土壤退化机理

土壤退化指的是在各种条件的影响下,尤其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壤的生产能力或环境调控能力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某些物理、生物和化学特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过去的和现在的,是土地退化的核心内容。其实,在福建省马尾松林分退化最严重的地区是红壤区,主要是因为红壤的岩性特质较一般土壤不同,而红壤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恶化和土壤养分减少:当下部抗腐蚀性差的砂土层裸露在地表的时候,侵蚀程度会不断加深,导致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变得极为贫瘠,从而使得植物生长困难。例如在花岗岩母质发育生长的红壤一旦遭受侵蚀,就会出现逆生长的现象,不仅失去原先排列整齐的土体结构,土壤的水热肥气也会随之恶化,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目前相关的红壤研究者对红壤退化机理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从红壤内部找原因,这些学者认为南方地区红壤本身比较特殊,其可腐蚀性较高,这是造成红壤退化的主要内在因子;另一种从红壤外部环境进行研究的学者则认为红壤母质受坡形、坡位的影响较大,土层厚度、土壤养分和水分受此影响而出现重新分配的现象,从而影响到马尾松林的生长发育。

3.2 马尾松林群落结构单调,丧失生物多样性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植物多样,但是,马尾松林的群落结构却相对比较单调,树林上层乔木几乎只有马尾松种群.并且很难划分出亚层,马尾松林下部植物种类稀少,无明显的灌木丛,分布最多的草木丛为簇生茅草覆盖率也仅为30%。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就明显多于马尾松林,从这也可以看出马尾松林生物多样性严重丧失,而且人类大面积地消灭荒山,种植单一的马尾松纯林,使得生物多样性丧失越发严重。

3.3 人为破坏和不合理的经营方式对马尾松林的影响

我国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人类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在人口密集区,大多数林分退化都与人类活动脱不开关系。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植被破坏的方式主要有砍伐、樵采、劈草炼山等,这些破坏方式归根结底是土地利用和管理机制不合理造成的。就因為大面积的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从而让该地区逐渐成为福建省林分退化治理的典型。

4 针对林分退化问题的修复对策

4.1 自然封育

自然封育又称封山育林,封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半封、全封和轮封,常应用于稀疏林地、灌木丛地以及天然伐木区的更新等,尤其适用于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经济木发展以及不适合人工造林的地区,且具有操作简单、省事经济的优点。我国南方红壤马尾松林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经济较为落后,在林分退化严重的地区,自然封育是最为理想的修复方式。实践证明,在自然封育的基础上,适当的加人人工干扰能加快植被恢复的速度,甚至是改变树种的演替方向。其中,稀疏地区补充植被和次生林改造是加快演替方向的常用方法,而人工抚育则是排除非目的树种的干扰,重点促进目标树种生长,从而达到树种自然恢复的目的。

4.2 提高生物多样性

自然界的植物群落多是由多种植物种类组成的,很少存在单一的群落。每种植物都是由生态链连接在一起,多种植物组成一个群落,既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循环,又能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生物多样性。一些学者认为在以水分涵养为基础的前提下,林下植被的恢复和良好的生长能有效地维护土壤的生态系统。对此,采取的修复方式为抚育间伐,具体内容为合理调整林分的密度,将林分的郁闭合度尽可能减小,提高透光度,同时注意乔、灌、草的合理搭配,避免因搭配不当而出现的物种单一的情况,对土壤微生物的保护也是改善土质的有效方式之一。

4.3 加强林地保护管理

首先,加强林权管理,明确森林资源的所有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森林的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强林地管理。认真贯彻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对林地用途进行严格管制,确保林地面积只增不减。同时重点监督工程建设占用林地的全过程,尽量保证其少占或不占林地。第三,做好林木采伐管理工作。明令禁止砍伐天然林,尽量做到管住人工林,管好商品林。第四,建立森林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生态林建设,加快推进以生态环境为主导的养山富民工程,逐年增加生态林补偿费,给管护森林的人员一定管护费和林权所有者的补偿金.以此调动农民养山的积极性,有效处理森林资源和农民利益之间的关系。

5 结语

从当今人类活动来看,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破坏,就像马尾松林,其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除此之外,土壤的退化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只有积极研究林分退化的原因并及时開展修复工作,才能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王莉萍.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林分退化成因分析及修复措施[J].农业科学研究,2010,31(2):63—67.

[2]刘致远.天然林保护与退化天然林恢复对策研究[J].山西林业,2009(4):19~20.

[3]范金媛.试论天然林退化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17.

[4]国政,臧润国.西南地区天然林退化原因及恢复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28~232.

[5]包秀兰.凉城县林分退化原因分析及修复对策[J].国土绿化,2016(12):41.

[6]郭全淑.泾川县刺槐退化林分现状及改造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6(6):113~114.

[7]马文元.三北防护林林分退化及更新改造调研报告(一)[J].林业科技通讯,2016(3):10~15.

[8]王林.西吉县三北防护林工程退化林分现状及改造模式[J].现代农业科技,2016(3):207~208.

[9]张易,蒋连山,武晓玲.浅谈陇东黄土高原林分退化原因及恢复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4):28~29.

[10]王莉萍.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林分退化成因分析及修复措施[J].农业科学研究,2010,31(2):63~67.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福建省
福建省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掠影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东南风福建省青年油画展作品选登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三步曲”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改善环境安居乐业
“慕课”建设本土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