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湿地松纯林与湿地松桤木混交林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2018-01-25胡瑾陈彩霞

绿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病虫害

胡瑾 陈彩霞

摘要:指出了随着人工湿地松纯林的广泛种植,林木抗病能力減弱,病虫害对森林造成的伤害不可忽视,分析了湿地松纯林与湿地松桤木混交林主要病虫害种类,为在综合防治中,减少营造混交林病虫害的发生,提出了贵州省湿地松病虫害防治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桤木混交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109-02

1 引言

湿地松作为贵州省重要用材林树种,由于湿地松生长快干形好,既抗旱又耐劳,适应性广,已在贵州省大面积造林。目前贵州省湿地松纯林面积达2万多亩。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病虫害发生普遍,严重威胁湿地松的生长发育。笔者2014~2018年对贵州省湿地松纯林与湿地松桤木混交林主要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2 贵州省湿地松纯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由于贵州省属喀斯特地貌,湿地松纯林树种单一,抗病能力下降,能够导致虫害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适应的环境条件,大面积的湿地松纯林给病虫害提供了繁殖条件,严重威胁到湿地松生长发育。造林时没有按立地条件,在不适宜湿地松生长的地方种植了湿地松,以及栽植后抚育管理不当等致使林木生长较弱,一旦病虫害的侵害就会引发严重的灾难,病虫害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其他灾害。

3 贵州省湿地松纯林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

3.1 松褐天牛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其成虫补充营养,啃食嫩枝皮,造成寄主衰弱,幼虫钻蛀树干,致松树枯死。更为严重的是该天牛是传播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 xylophilus)病的媒介昆虫,被列为国际国内检疫性害虫。防治措施:营造针、阔混交林;在天牛成虫期,利用天牛诱捕器引诱天牛成虫,此措施也在贵州省全省推广使用;保护和招引益鸟;加强检疫等。

3.2 松毒蛾

松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在贵州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成虫趋光性强,第1代幼虫5~6月为害,至7月中下旬下树结茧化蛹,大部分茧在林间石块下、土洞内、杂树桩空隙间,少数结松树皮裂隙和分枝部位。7月底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8月中、下旬第2代幼虫发生为害,9月底至10月中旬第2代幼虫老熟,先后下树结茧化蛹越冬。防治措施:营造混交林,结合抚育加强林区卫生,根据此虫有群集在林间石块下、树桩凹洞里结茧化蛹的习性,组织人工采茧扑杀,茧收集统一处理。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可用灯光诱杀。化学防治在低龄幼虫期防治。生物防治,如施用蛹期寄生蜂等,还可用2.5×l09/ML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或质型多角体病毒喷雾。

3.3 松梢螟

松梢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主要以幼虫钻蛀主梢,引起侧梢丛生,树冠呈扫帚状,严重影响树木生长。防治措施:加强林区管理。根据成虫趋光性,甚至黑光灯以及高压汞灯诱杀成虫;保护与利用天敌;化学防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辛硫磷乳液等喷杀幼虫。

3.4 思茅松毛虫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在贵州1年1代,以幼虫越冬,取食快,食量大,常造成严重损失。防治措施:在幼虫期,采用球孢白僵菌(粉剂)和球孢白僵菌(燃炮)防治,降低思茅松毛虫幼虫虫口密度,达到及时控制虫情危害,防止思茅松毛虫迁移扩散和暴发成灾的目的。在蛹期,人工搞除虫茧,降低思茅松毛虫蛹的数量。在成虫期,根据云南松毛虫的趋光性和生活史,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和晚上堆烧柴火诱杀成虫.降低成虫数量。在幼虫期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即40%辛硫磷(350 mL/瓶)乳油喷雾防治。

3.5 松叶蜂

松叶蜂(Diprion sp.)在贵州1年发生2代,主要以幼虫危害松树林木的针叶,影响林木生长,重度危害时,可造成林木零星或成片枯死。防治措施: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在卵期、低龄幼虫期人工摘除有虫、卵枝条,茧期人工挖掘茧块,集中烧毁,幼虫期施白僵菌以及多核型病毒等。

3.6 松梢小卷蛾

松梢小卷蛾(Petroua cristata WaLsingham)以老熟幼虫在枯梢及球果内越冬。在桃花开时产卵。桃花谢时,约于4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蛀食新梢。5月份危害最为严重,当年新梢大多弯曲枯萎。防治措施:加强抚育管理,促使林分提前郁;剪除潜有害虫的被害梢、果,及时烧毁。3、4月当第一代幼虫孵化初期,喷雾50%杀螟松乳剂300倍液,防治效果达94.5%。

3.7 松纵坑切梢小蠹

松纵坑切梢小蠹(Blastoph,agus piniperda L.)不仅为害衰弱木使松树大量死亡,而且成虫补充营养时还钻蛀健康树梢,使梢头枯黄、脱落,如现切梢一般。防治措施: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在春季成虫飞出以前,将于基挖开深约10 cm,露出越冬蛀孔并将药撒在蛀孔部位上,然后仍将土盖上踏实。在卫生条件较好的林地,可采用饵木诱杀。设置饵木必须在越冬成虫出土前完成。

3.8 松横坑切小蠹

松横坑切小蠹(Blastoph,agus minor Hartig)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寄主枝梢内或树皮中越冬,翌年3~4月出蛰活动,寻找适合繁殖的衰弱木濒死木等,侵入韧皮部筑母坑道进行交配产卵,母坑道与树干垂直成复横坑,子坑道从母坑道向下两方伸出,坑短而稀,一般20~30mm。防治措施: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以提高林内的自控能,加强抚育管理,促进林木健壮生长,同时应严防山林火灾发生;及时清理衰弱木、濒死木、倒木、其它病虫木、受压木等,以保持林内良好的卫生状况,减少该虫的繁殖场所;剪除受害枝梢,保护、利用天敌等防治。

3.9 落叶松落叶病

落叶松落叶病(Mycosphaerella Larici - Leptol-pisito et al.)该病是松属树木常见的叶部病害。严重时,引起针叶提前枯落,影响林木生长,春末夏初受病针叶最初出现很小的黄色斑点或段斑,夏末秋初部分病叶开始脱落,至晚秋全叶枯黄而脱落。防治措施: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以隔离和减少病菌的传播;加强抚育管,促进林木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在孢子成熟飞散期间(4~6月)喷射1%波尔多液,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等。

3.10松赤落叶病

松赤落叶病(Hypoderma desmazierii Duby.)是贵州近年来严重发生的松树叶部病害。3年生苗和35年生的大树也有受害,引起针叶枯落,多年感病导致全株死亡。被害率23.5%~100%,感病指數6.7~74.9,死亡率1.2%~15.2%。叶先端开始感病,逐渐延至全叶的,病斑以下呈健康色,翌年全叶感病脱落。病斑初为淡黄绿色或黄绿相间的花斑,渐变为浅棕色或土红色。防治措施:加强抚育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林木抗病性,促进益菌生长,发挥微生物自控作用;砍除重病株,减少病原,避免发病中心形成;贵州省林科所研究,用抗生细菌P751和Bc752防治本病有效;过去贵州省内生产上曾用(621)及(741)烟剂,效果较好。

3.11松赤枯病

松赤枯病(Pestalotia funereal Desm)该病在贵州省分布甚广,危害严重。据普查,凡有松林分布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受害叶初为褐黄色或淡黄棕色段斑,也有少数呈浅绿到浅灰绿色,后变淡棕红色,或棕褐色,最后呈浅灰色或暗灰色梢凹陷或不凹陷的病斑,边缘褐色。根据病斑上下部叶组织是否枯死,分为叶尖枯死型、叶基枯死型、段斑枯死型和全针枯死型4种症状。防治措施:选用抗病性较强的树种造林;加强幼林抚育;积极营造混交林。用百菌清烟剂防治该病效果显著,过去贵州省内用(621)及(741)烟剂效果显著。

3.12松针锈病

松针锈病(Coleos porium solidagin,is(Schw.)Thum.)一般10年以下的中、幼林发病严重,影响较林,大树很少发生。该病在贵州省35个县有分布。病叶初期产生淡黄色段斑,段斑产生黄褐色小突起,后变为黑褐色,此即为病原菌性子器。随后在病斑又产生橙黄色舌状锈孢子器,锈子器常数个连在一起,排成一列,成熟后呈不规则开裂,并散发出黄色粉末状锈孢子。染病针叶先段斑干枯,后期全叶或被害处以上针叶枯死脱落。防治措施: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林木的抗病能力;在发病严重地区采用硫磺粉、1%的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等喷洒防治。

4 贵州省湿地松桤木混交林主要病虫害种类

贵州省湿地松桤木混交林主要病虫害种类有:①松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②松叶蜂(Diprionsp.),③松赤枯病(Pestalotia funereal Desm).④松赤落叶病( Hypoderma desmazierii Duby.)

危害桤木的病虫害有:①桤木叶甲(桤木金花虫)(ChrysomeaadamslornaticolllsGhen)食性专一,成虫、幼虫均只以桤木叶片为食,将叶片吃成网孔状或成缺刻。防治措施:可采用人工捕杀、施放741烟剂,可在二龄前的幼虫,可喷洒敌百虫800~1000倍液,保护天敌等方法防治。②桤木锈病,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淡黄色小点,以后在叶背形成桔黄色粉堆,后期周围形成黑褐色枯斑。病斑常边成有规则大斑,严重时病叶枯死。防治措施:适时开展幼抚、间伐、改善林分透光通风性能。

5 营造湿地松与桤木混交林的优点

通过调查:湿地松纯林病虫害发生种类多,而湿地松混交林病虫害种类少。因而说明营造混交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6 贵州省湿地松病虫害防治建议

以保护和营林生产为主,根据贵州省气候特点,按不同的立地条件合理营造混交林,选择当地优良的品种,实行集约栽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一是加强湿地松病虫害监测力度及虫情测报。二是要摸清湿地松病虫资源,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把好检疫关防止危险性病虫传人对当地的林业生产和生态植被造成危害,同时也要防止当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出,祸及他处。四是加强日常维护管理。五是合理使用各种农药。六是保护好各种天敌。七是使营造混交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执中.森林昆虫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

[2]贵州省林业厅.贵州森林病虫[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3]何小卫,顾育铭,罗洪.江西省吉安市湿地松纯林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4,4(1):11—12,19.

[4]唐启发,王俊怀.松叶蜂生活史调查及防治措施[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9):38~39.41.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浅谈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核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