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

2018-01-25丁美

绿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改造技术

丁美

摘要:指出了衡阳南岳区现有油荼林多存在普遍老龄化、品种混杂、残次林多、嫁接不当病虫害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油荼单位产量及其品质偏低。若要提高林分产量,可以从更换良种,垦复抚育,老林更新,科学嫁接等方面对油荼低产林进行改造。从分析南岳区油荼低产的原因入手,结合南岳区实际情况,探讨了油荼低产林产生原因,著重提出了改良技术措施(林地清理和密林疏伐,深挖复垦,更新复壮,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目的是优化油荼低产林分,同时提高油荼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油荼;低产林;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097-04

1 引言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小乔木,又叫茶子树,典型的阳性树种,树皮淡黄色,平滑不裂,芽鳞密被长毛,叶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卵形,喜光,幼时稍耐荫,深根系,适生于酸性茶土壤pH值为5~6.5之间,年平均温度14~21℃左右,海拔在300 m以下最好,油茶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之一,在我国南方15省区均有分布,是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具有食用、医药、化工、农用化肥及环境等多种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品质的提高,茶油逐渐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食用油之一,茶油也称茶籽油,油茶丰收后,油茶籽经过加工榨出茶油,色泽金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油茶籽含油率一般在25%~35%左右,茶油主要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例与橄榄油极为相似,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甚至茶油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活性物质茶多酚和茶皂素,不含芥酸、胆固醇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了80%以上,易被人体吸收消化,具有降低血压、血脂,软化血管等功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茶油籽油性寒凉,味甘平,有清热化湿、润肺去痰,利头目”等功效,深受广大人民喜欢。茶油提炼可制成高级护肤品,茶油含有大量不饱和酸,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能使皮肤光洁润滑,是制造化妆品的天然原料。茶饼可生产有机肥,生物农药;茶壳可提炼茶碱、栲胶,制造洗发香波等;树干、根部可用作雕刻、砧板和生产生活物品等。油茶林还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绿化荒山、美化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生物防火等作用。尽管油茶是具有以上多种功能的一种植物,可是油茶种植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科学合理与全面,经济效益远没有发挥出来,单产很低,大多数油茶林分处于“老、弱、病、残、劣、荒”等状态。

2 油茶林地产原因分析

衡阳市南岳区油茶单产低,产量不稳定等状况,分析问题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油茶普遍老龄化

南岳区油茶大都是20世纪50~60年代种植的油茶树,油茶树龄大部分已达60~70年,树龄普遍已趋老龄化,有的油茶已出现骨干衰老、根幅变小、根颈处出现了大量不定根、结果期出现负果繁重、落花落果严重等衰老症状。近年来,南岳区政府对发展油茶产业日益重视,大力提倡和鼓励种植油茶,但绝大部分油茶种植地区仍面临更新良种、新老交替等问题。

2.2 管理粗放,缺乏抚育

近年来,随着南岳区对油茶种植大力提倡和发展,南岳油茶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荒芜面积也大,主要原因是林农经营意识不强,只栽种,不管护,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栽后也要进行适当管护,如土壤垦复、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必不可小,如果放任不管,造成半野生状态,树冠混乱,稀密不均,缺水缺肥,严重影响油茶产量和正常生长。

2.3 品种不良,品种混杂,树龄不一

南岳油茶林多数为实生油茶,绝大多数产量不高,是因为品种落后,树龄不一,品种混杂,加之常年混交,密度不均,结构不合理,果实成熟度不一,严重影响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和油茶籽的出油率

2.4 缺少浇水,施肥

适当的水分和养分是油茶生长、丰产的保障,油茶成林后,人们大都忽视后期培护,有些油茶林因为由于长期不施肥,不浇水,营养不良,提前进入老化。

2.5 病虫害滋生

有很多病虫害会给油茶带来危害,如炭疽,茶煤污病、炭疽病株发病率在25%~30%,果实发病率达10%以上。茶煤污病发病率也很高。茶梢蛾、象鼻虫对油茶树危害也大,害虫大量发生时,可使当年茶籽颗粒无收。因此,病虫害防治与油茶产量关系极大.

3 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

针对南岳油茶林发展现况,可以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良和改进。

3.1 林地清理

油茶荒芜林因为长期得不到清理,林内杂草灌木丛生,林间通风透光不良,病虫害滋生严重,甚至油茶成为林下木被压,是造成南岳区油茶单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林地清理,去除林地杂草、灌木是目前改变油茶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砍掉灌木杂草,同时把病弱株、老残株、老化株进行清理,彻底改善林内光照和通风条件。且每年在油茶林要进行除杂草,清灌木,促进油茶的生长和发育。

3.2 土壤垦复

油茶土壤垦复要因地、因时、因树进行垦复。目前大致分为三种。

3.2.1 全垦

坡度20%以下的油茶林应采取全垦,清理石块和树根,整地深度一般在20 cm以上,每穴距为1.5~3 m左右,一般3年挖一次,全垦后按2m的行距,进行水平环山撩壕。坡度较大的地方可留带保土全垦,即“头戴草帽,腰围草带,脚穿草鞋”在山头、山腰、山脚各留3~4m,宽草带不垦,以利水土保持。

3.2.2 轮垦

适用于坡度在30%左右的林地。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梯带一般采取外侧高,内侧低,带间宽度根据油茶的行距、坡度大小而定,逐年更替垦复.

3.2.3 穴垦

坡度在30%以上,沿等高线按株行距定点挖穴,挖穴时注意把周围杂草灌木清除干净,边挖土,边将杂草,灌木埋人穴内。

3.3 水利管理

油茶喜光向阳,喜土壤保持湿润状态,近年来南岳区在发展油茶生产上,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利措施,如:①修筑水平梯田,坡度为15°~30°的林地修筑里低外高水平梯田;②挖“竹节沟、排水沟”,竹节沟是在梯面内侧隔4.0~7.0m筑一个小土埂,形似破开的竹节深;排水沟是坡度较大的林地每隔一段距离挖一条排水沟。“竹节沟”和“排水沟”能起到良好的拦水和蓄水作用。这些水利措施也创下了良好的效果,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据分析油茶花芽分化的盛期在7、8月份,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南岳的7、8月份正是高温干旱的季节,油茶缺少水分,花芽分化减少,严重影响了油茶单产产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喷灌和滴灌进入了视线。在南岳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林农们因势利导安装喷灌和滴灌,达到提高油茶单产产量的目的。

3.4 油茶整形修剪

油茶整形修剪一般在冬季11月或次年2月进行,以疏剪为主,幼树轻剪,老树重剪。幼树修剪:1年生幼树,距基部20~30 cm处,保留3~4个强壮主枝;2年生幼树,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3~4年幼树在正、副主枝上强壮春梢作为侧枝群,使之比例合理均匀。老树修剪原則:先剪下部,后剪上、中部;先冠内,后剪冠外。步骤:①可以将油茶基部50cm以下,直径5cm以上的大枝锯掉,保留强壮的主枝。②因树制宜,剪去交叉枝、重叠枝、徒长枝、枯枝、病虫枝。并继续对植株进行定干整形,要求培育成自然开心形或自然圆球形的良好结实树形。在整形修剪时应保留3~4个强壮主枝,主枝与主干成40°~60°使侧枝四方均匀向上生长,可以有利改善油茶接受光照条件,减少多余养分消耗,促进油茶健壮生长,同时也为油茶果采收提供便利条件。

3.5 台刈和疏删

南岳区种植油茶林有很长时间了,其中很大部分超过50年,树龄趋向老化,且缺乏抚育和管理,使油茶林处于林内郁闭度大,杂草灌木丛生,有的甚至连林道都不通,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差,病弱株、老残株占主要部分,对这种油茶林有必要进行台刈和疏删。利用台刈和疏删,清除掉杂草、灌木,以及林内老、弱、病、残植株;对林内疏密不匀或过密林分,去除弱株,扶持强壮植株,林内空地则给予补植。甚至对一些树龄过大,或者品种落后,病、弱植株较多的林分进行重新栽植。

3.5.1 台刈

油茶林地内,把树龄长、品种好的油茶树进行台刈更新,台刈一般在冬季植株休眠期进行,把油茶从离地10 cm左右锯掉全部枝条,待到来年春天,萌发新芽,使其复壮。

3.5.2 疏删

油茶林地密度大,林内透光通风不好,利用疏删把林内过密,以及品相不好的油茶树处理掉,油茶初植密度在100~110株左右,株行距在(2.5~3.0)m×(3.0~3.5)m,成年后应进行疏删,密度控制在70~90株/亩,缓坡栽稀,陡坡栽密,病、弱、死株处理后及时替换和补植。

3.6 高接换冠

油茶林内有很大一部分,健康健壮、长势良好的油茶树,由于品种劣质,或是不适应气候环境,结果率比较少,低产的油茶可采用良品接穗,高接换冠,也就是俗称嫁接。嫁接一般分为夏接和秋接,夏接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接一般在9~10月进行

3.6.1 砧木选择

换冠对象一般选择长势良好,但结果率低,树龄10~15年的低龄树为好,在油茶树上选择3~5个分布均匀,直径在3~5 cm的主枝作嫁接枝。

3.6.2 穗条采集

穗条采集,一般要确认油茶是优良品种,选择油茶树中、上部,发育健壮,腋芽饱满的枝条。采下后剪去多余叶子,用湿布包好,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避免放在阳光下暴晒。

3.6.3 嫁接方法

油茶嫁接方法以拉皮切接为好,具体做法是:断砧选好砧木在离地面50~100cm处锯断,断砧时注意防止砧木皮层撕裂,每株留2~3个侧枝做营养枝和遮荫用,其余全部清除,

用剪刀将穗条剪成5~6cm的小段,每段小穗条上都有2~3个侧芽,在接穗下芽反面用单面刀片,平直往下斜削约2 cm的斜面,切面稍见木质部,基部稍见髓心,穗条侧条正面切一马耳短接口,切成20°~30°的斜面,为了减少养分消耗,可使穗条保持一芽一叶状态,放人清水待用。准备好的砧木,用刀削平锯口,在砧木断面的木质部边缘选一处向下直切一刀,切面长度、宽度应与穗条相差不多,然后将穗条长斜面向着砧木插入,需要注意的是砧木切面的形成层,与穗条的形成层至少有一边是对齐的,接穗插入时,接穗切面稍高于砧木断口(称露白),然后将砧木切口的皮层包在接穗外面。砧木粗的可沿周边多接几个接穗,接好后用宽2cm的薄膜一起绑扎,绑扎时稍用力绑紧,注意防止接穗移动。绑扎后罩上白色透明塑料罩带,用绳将罩袋扎好即密封保湿。嫁接完成后在阳光强烈的时候,还要进行遮荫养护,防止人畜伤害等,大约30~40d后,油茶长出新梢,适量施肥,以促进油茶生长。

3.7 合理施肥、灌溉

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需要各种不同的养分,促进其生长和发育,合理的施肥是油茶增产和健康生长的需要。

3.7.1 施肥原则

油茶施肥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人畜粪便,草木肥等),无机化肥为辅,氮磷,钾肥相配合使用的原则。

大年以磷、钾肥为主,小年以氮肥为主;秋冬以有机肥为主,春夏以速效肥为主;大树、结果多的多施肥,小树或结果少的少施;立地条件好、生长势强的林分多施磷、钾肥;立地条件较差、生长势弱的树多施氮肥。

3.7.2 施肥量

要根据油茶树体的生长情况先择施肥量,生长差的多施,生长旺盛的少施。施肥时,一般情况下,尿素20~40kg/亩;磷肥50~60kg/亩;钾肥20~30kg/亩;有机肥等配合使用;最好是把有机肥与钙镁磷或过磷酸钙混合密封堆沤30d后,再施肥。一般对于成年树,每年施肥量在2kg左右,氮:磷:钾:钙为4:3:2:1。

3.7.3 施肥时间

油茶在初植要施足基肥(采用农家肥、厩肥、草木灰)外,成年后的油茶林,根据油茶生长特点,开春多施氮肥或复合肥,促进新梢生长,增强树势;5~6月春稍停止生长,施钾肥,有利于花芽分化;11~12月施磷肥、有机肥,增强抗性。

3.7.4施肥方法

沿油茶树滴水线内侧,挖半圆形环状沟或环形沟。挖大约深20cm,宽20cm,长50cm,将准备好的肥料倒人,拌土混合均匀,然后覆盖上土深施,每株施2~3kg,或堆肥5~8kg。次年春季新梢发叶时增施氮肥,每株1~2两;夏季是花芽分化,果实增大并进时期,多施磷、钾肥;秋冬季油茶果实成熟与开花时期,宜施全肥,即三元复合肥。

3.7.5 间作套种

间作套种是我国农林业的传统经验,是我国用在农林业的一项增产互利的措施。间作套种同样适合油茶种植。通过间作以耕代抚,能起到改良土壤,增加油茶产量的目的。油茶空地可套种黄豆、花生、凉署等矮小农作物。油茶间作套种既能提高地表覆盖率,起到保水、绿肥、改良土壤使油茶产量增高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可说一举多得。

3.8 保花保果,适时采摘

保花措施:11月初至11月中旬油茶盛花期,喷3%的硼砂和2%的尿素或者30×10-6的赤霉素,可有效控制落花。

保果措施:在花谢后的7~10d,喷施1~2次植物生长调节剂或专用叶面肥油茶果的采摘因品种不同,采摘季节也不同,南岳区油茶多为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一般采摘时间在9月下旬(秋分)~11月上旬(立冬)左右,油茶果开始阴面转黄,树上部分果实开裂为最佳时间。

3.9 放养蜜蜂

油茶是异花虫媒授粉树种,自花风媒授粉的坐果率很低。异花授粉的坐果率一般只有20%~30%,因此,引诱蜜蜂在油茶林地里栖息传粉授粉或在油茶林地边人工放养蜜蜂,以提高油茶的坐果率,但茶花蜜浓度大,皂素多对蜜蜂幼虫毒害,在油茶林边放养蜜蜂时要饲喂解毒灵或油茶蜂乐。

3.10栽培密度

因地制宜山脚土壤肥厚采用规格为2.5m×3.0m或3.0m×3.0m.中等肥厚和山腰采用规格为2.0m×2.5m,2.5m×2.5m,2.5m×3.0m.山顶土壤瘠薄采用规格为2.0m×2.0m,2.0m×2.5m的株行距是合适的,林株间种的株行距采用3.0m×4.0m,4.0×4.0m较好。

4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

4.1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

目前南岳区油茶发病率很少,比较常见的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煤污病。

(1)油茶炭疽病。是油茶非常普遍而且很严重的病,一般发生在4~10月,该病发生与温度有关,温度增加,病害蔓延加快,发病后,叶、梢、干、果实出现红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淡褐色病斑,果实上有圆形褐斑,边缘深,中间浅,然后慢慢扩大成黑点,在潮湿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粉红孢子粉。油茶炭疽病发病造成枯花蕾、蕾痕、病果、病叶芽、病枝,严重还导致枝干枯死、树木死亡等情况,严重影响油茶产量。防治方法有:①种植抗病性好的高产油茶苗。②严重病株在冬季、春季尽量清除烧毁。③定期喷洒0.5%波尔多液等混合液,春季长新梢时喷1次,发病严重时每半个月喷1次。

(2)油茶软腐病。主要发生部位为果实、叶,引起大量的落叶、落果。叶片发病3月开始,叶尖、叶缘、叶的中部出现圆形、半圆形水渍状病斑;果实大概6月发病,果实初期同样出现水渍状斑点。软腐病在油茶林湿度大、生长弱、阴蔽的地方发病率较高。防治方法有:加强土壤垦复,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除病叶、病果,一般在5月前喷洒2次1%的波尔多液,或喷50%可湿性退菌特600倍稀释。

(3)茶污病又称烟煤病。在南岳油茶发现比较多,虽然没有大面积发生,但对南岳区油茶生产产生了危害,茶污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表面初生黑色、近圆形的小斑,后逐渐扩大至全叶、枝条,使叶面、枝梢覆盖一层黑色、褐色或黑褐色的霉层。致使植物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新陈代谢。防治方法:①通过土壤垦复,消灭病菌②加强整形修枝,促进通风透光,抑制病菌生长。③防治虫害。经调查凡茶污病发生林分,一般介壳虫、蚜虫发生严重,发现这类虫害应积极防治。

4.2 油茶主要虫害防治

危害油茶生产的虫害比较多,目前发现有以下几种常见。

(1)毒蛾、尺蠖等食叶害虫。防治毒蛾、尺蠖等鳞翅目、鞘翅目虫害,以预防为主,垦复灭蛹,保护有益昆虫,虫害严重时使用90%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

(2)茶梢蛾、茶蛀梗虫等钻蛀性害虫。及时清理剪除病虫枝,集中烧毁,在茶梢蛾或茶蛀梗虫成虫盛发期,卵初孵化后幼虫转移蛀梢盛期,以40%氧化乐果乳油等强渗透内吸作用化学农药喷洒。虫害较大的油茶林,可采用成虫羽化盛期点灯诱杀。

(3)茶籽象鼻虫。象鼻虫对油茶危害较大,幼虫在果内蛀食果仁,成虫危害茶果,林农所说“十担茶籽九担空”就是指象鼻虫。象鼻虫防治方法有:①选育抗虫品种。②收集虫害果,集中烧毁。③扑杀成虫。象鼻虫有假死的特性,扑杀时需注意。④茶籽采收后,放在阳光下翻晒。⑤在5~6月,高温高湿天气下,施白疆菌。⑥土壤垦复时,松土后喷50%辛硫磷、80%敌敌畏500~800倍溶液。

5 结论

油茶作为我国油料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还有很大发展和利用空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自然、无污染的生活,茶油作为天然绿色食品,深受人们青睐,价格节节上升。油茶种植也会越来越逐渐得到重视。油茶低产林改造,从油茶生物学和生态学以及结合前人实践经验表明:油茶低产林改造必须从土壤、种苗、成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全面的改变和改造油茶生产的落后现状。进行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是较大幅度提高低产油茶林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增产增效目的的有效措施。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每个措施都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只有全面实施密林疏伐、整形修枝、垦复深挖、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才能獲得最佳的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尹承勇,邹中华,王之颖.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效果分析[J].绿色科技,2017(23):125~126.

[2]江奉珍.浅析凌云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及经济效益[J].农技服务,2017,34(21):27+26.

[3]杨富贵.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及经济效益探讨[J].绿色科技,2016(9):113~115.

[4]陆家城,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J].南方农业,2014,8(6):77~78 +100.

[5]毛云光.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15(17):233—234.

[6]张乃燕,陈国臣,江泽鹏.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效果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1):103~105.

猜你喜欢

改造技术
内河LNG燃料动力船舶改造技术研究
浅谈水泥混凝土旧路面“白加黑”改造技术
水务公司PLC系统控制站冗余热备改造技术
浅谈八角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那坡县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
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双向网改造关键技术探讨
陇东山地低产核桃林改造技术试验初报
果树高光效树形改造技术及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