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荷优树生长与叶果性状分析

2018-01-25卓宁化

绿色科技 2018年5期

卓宁化

摘要:主要对木荷优树生长与叶果性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阐述了优树林分起源、优树的生长情况,指出了木荷是重要的造林树种,能够美化生态景观,对于促进城市建设有着重要作用,研究了木荷优树表型形状的规律,以期能够为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木荷;优树;叶果性状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063-02

1 引言

木荷是一种广域性分布树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华东、华南等地区,木荷树干通直,成为建筑、桥梁主要用材,大大提高了木荷的使用率。对木荷优树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不但能够加深人们对木荷的了解,还能充分发挥木荷的作用,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木荷资源的重视,从而提高我国生态效益。

2 木荷概述

木荷是山茶科木荷属下的一个种,是我国较为珍贵的用材树种,木荷具有显著特点,其一,属于有毒植物,能够对害虫进行毒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害虫的产生,人们不要用手直接碰触木荷,避免给人们的安全带来影响。其二,具有较强的抗火性能,一旦森林发生火灾,能够避免火势继续蔓延,所以在防火林带中得到了广泛影响,很多林业人员都在森林中种植木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火灾的产生,有效保护了我国森林资源。其三,是重要的混交造林树种,木荷能够与松杉类树种进行混交,从而营造良好的森林氛围,提高了人们对木荷的观赏性,在生态景观林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伴随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木荷种源试验提供了有利条件,王秀花等人对木荷进行研究,揭示出木荷种源生长主要表现为纬向变异模式,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有效促进了木荷的生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工作人员对木荷进行大量砍伐,没有及时对木荷进行栽种,给森林资源带来较大破坏,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理念,并定期对木荷进行栽种,使得木荷资源越来越丰富,促进了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

3 木荷实验调查研究

主要以福建省为例对木荷进行有效分析,对福州、古田等地开展木荷资源调查和优树选择,工作人员以五株优势木法进行选优,并对优树填写登记表,对优树实际情况进行记录,这样不但能够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优树具体情况,还能对其进行对照,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由于每株优树生长环境不同,使得优树的枝叶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实际情况进行严格考察,按照优树的质量进行划分,确保调查结果较为准确。有的优树数据不够完整,并且有的优树调查当年无果,使得优树性状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大限度内提高优树质量。

对于这次的调查结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优树年龄组成。木荷优树树龄主要为大于10年、小于等于20年生,所占比例为56.21%,表明木荷种质资源受到的破坏较为严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木荷的保护,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使其具有生态保护理念,定期对木荷进行种植,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木荷资源,减少病虫害的产生,还能充分发挥木荷的优势,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提高木荷的利用率,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其二,优树林分起源。优树选择林分主要有天然林、人工林和次生林,工作人员在对优树调查时,选择140株天然林、65株人工林和68株次生林,这就不但能够有效了解各种优树的性质,还能加强对优树的了解,从而提高优树的利用率。

其三,优树生长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优树胸径与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相差在40%左右,要想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工作人员要加强对选育的重视,确保所选择的优树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代表性,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接下来的工作顺利进行,还能为其他人员的调查提供参考依据,减轻工作人员的任务量,节省树种资源,促进我国林业事业持续发展。

其四,树高生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各个变幅中,所选择的优树在树高生长上优于5株优势木,这样工作人员能够对影响树高生长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为优树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五,优树树干尖削度分析。在木材生产加工利用中,尖削度较小的木材容易加工,所花费的成本较低,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树木育种的重视,对树种进行合理选择,充分发挥出优树的作用,从而提高利用率。在育种过程中,主要以高径比来衡量树体尖削度,高径比越大,尖削度越小,技术人员在加工时更加容易,这样能够减轻技术人员的任务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工作人员要尽量选择尖削度较小的优树,这样优树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相关知识,对优树有较深了解,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从而做好选育工作。选育工作在整个调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但能够确保选择的树种具有代表性,还能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选育工作的重视。

其六,冠幅与冠径比变异分析。对有冠幅数据的239株木荷优树进行分析,表明冠幅小于等于6m的有128株,大于6m的有98株,一般情况下,树冠越大,光合作用面积越大,优树的生长速度越快,因此,工作人员要尽量选择树冠较大的优树,这样不但能够加快优树的生长速度,还能提高优树利用率。但由于冠幅较大的优树竞争较为激烈,给蓄积量带来一定影响,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于木荷来说,要尽量选择冠幅为4~6 m的优树,这样能够避免材料发生浪费,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4 叶果性状分析

在叶的性状中,叶长变化较大,变异系数达到了21.49%,其一,优树间性状差异。工作人员对优树间性状差异进行全面分析,主要从木荷优树间的果重、叶长等方面进行研究,由于各地区木荷优树生长环境不同,叶果性状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影响叶果性状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这样不但能够加强对叶果性状的了解,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选择质量。其二,种源间性状差异。工作人员对木荷优树的生长环境、水热条件进行充分考虑,并使用相关软件分析种源间性状差异,有的地区温度较高,使得木荷优树生长速度较慢,果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木荷种源的果质量。在此背景下,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种源的重视,对存在的性状差异进行全面分析,这样不但加强对叶果性状的了解,还能充分了解木荷优树性质。其三,叶果形态动态聚类分析。工作人员对230株木荷优树进行动态聚类分析,短叶轻果型树种有70株,叶长宽比为1.63,果長宽比为1.02,长叶重果型为38株,叶长宽比为3.12,果长宽比为0.89。通过对木荷优树的分析,加强了对叶果性状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实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5 结果分析

首先,从木荷优树表型性状分析,要尽量选优结果,这样不但能够确保调查结果的合理,还能为以后的选育提供参考,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木荷优树间和种源间的重视,对叶果性状进行有效分类,从而提高木荷优树利用率。从木荷优树龄结构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对大龄优树较为紧缺,表明对木荷资源的破坏较为严重,要想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林业部门必须加强对木荷资源的重视,提高对木荷优树的种植,加大对林业人员的培訓力度,使其有效保护木荷资源,避免大量对木荷优树进行砍伐,影响我国生态效益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木荷树种的保护,尽量选择天然林树种资源,降低优树间亲缘关系,从而为遗传改良提供有利条件。从吴文谱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在前、中期生长速度较快,在后期生长速度较慢,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木荷后期生长的重视,为木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避免其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给木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木荷树高年平均生长在0.6 m以上,这对接下来的研究是非常有用的,在这次调查中,树高生长量达速生指标的优树有170株,占总量的72.5%,这表明所选出的木荷优树是科学、合理的,这些能够为遗传改良提供主要材料,从而确保接下来的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从形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优良树干尖削度的优树有120株,占总量的71.3%,冠幅优良的优树占总量的54%,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工作人员要尽量选择尖削度较小的优树,这样能够为研究人员带来较大的便利条件,减轻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研究效率,进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次对木荷优树生长调查研究主要以福建省为主,福建省有较多的木荷资源,工作人员在对其调查时更为方便,为了提高乡土阔叶树种种苗的质量,福建省在2000年启动了包括木荷在内的树种遗传改良研究工作,这对于我国木荷优树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木荷优树生长与叶果性状分析的重视,对影响木荷优树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这样不但能够提高木荷资源,还能提高我国生态效益,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促进我国持续发展。与其他几次调查不同,这次调查规模较大,调查结果表明木荷优树的叶果性状在优树间和种源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优树间的重视,对其进行全面分析,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还能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6 结语

近年来,伴随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生态环境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加强对木荷优树叶果性状的研究,充分发挥木荷的优势,使其在建筑、纺织业中得到有效应用。木荷具有较强的抗火特点,在森林中种植木荷,能够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的几率,从而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通过分析木荷优树叶果性状,能够加深人们对木荷优树的了解,进而对木荷优树进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思红,蓝燕群,连辉明,等.木荷优树生长与叶果性状分析[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7, 33(3):12~19.

[2]辛娜娜,张蕊,徐肇友,等.不同产地木荷优树无性系生长和开花性状的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4):33—39.

[3]杨天平,韦书远,戴勤,等.桂北木荷生长性状及其相关性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5, 36(5):79~83.

[4]蔡金锋.木荷种源和家系试验林早期生长性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5, 21(12):88—90.

[5]黄宇,林智勇,范辉华,等.木荷1代种子园无性系生长及结实性状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6, 36(4):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