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

2018-01-25潘宏益

绿色科技 2018年5期

潘宏益

摘要:指出了在传统珍贵树种种植工作中,只利用了单独的品种种植方式实施造林,不能提升造林工作水平,难以增强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严重影响了造林工作的良好性。提出了在造林工作中,需合理使用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方式,制定完善的技术机制与方案,创新技术管理内容与形式,以保证在未来发展中,提升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维护。

关键词: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061-02

1 引言

在多树种混交工作中,需明确珍贵树种的实际特点,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确保在多树种混交工作中,能够加强珍贵树种的管理力度,优化造林工作内容与体系,为其后续发展与进步奠定基础。

2 实验分析

2.1 实验基地

实验基地主要选取某村镇的林场,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中的夏季时间很长,且降雨量充沛,日照较为充足。且年均日常时间很长,降雨量在1200 mm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2℃左右,且全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4%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3℃,极端最高气温为39℃。实验基地中的土壤为赤红壤,且平均厚度为81 cm左右,在实验的过程中,前茬是龙眼果园,林下植被主要为越南悬钩子植被等。在基地设计工作中,主要选择的为当地区域典型的代表树种,树种较为珍贵,为:柚木树种、灰木莲树种与观光木树种。在实际实验期间,采取3种实验处理方式,形成混合林的配置模式,其一为格木与柚木混交林造林模式,其二为格木纯造林方式,其三为格木与灰木莲混交造林模式。经过对照方式,计算多数中混交造林的具体密度,并按照国家与当地标准,随机开展苗木栽培工作,根据当前的实际要求与工作目的,更好的实施树木管理工作。且在混交造林工作中,开展铲草与除杂等活动,将实验造林的总面积设计成为11k㎡,在造林工作完成之后,將成活率控制为90%左右。于2010年开始挖穴,坑穴的规格长度为50cm,宽度为40cm,深度为40cm,并施加专业混交造林肥料,于11月份除草,第二年施加复合肥,每年抚育两次。造林的工作时间为3年,需针对萌芽与侧枝进行修剪,培养良好的干形。

2.2 调查方式

于2010年针对实验基地中的珍贵树种混交造林进行调查,根据标准地的调查方式,针对树木高度、胸径与冠幅等进行调查,明确具体的混交造林技术要求与特点,并在实际工作中,创新总蓄积量的管理方式。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需针对单株的计算形式进行分析,明确蓄积量的实际情况,并使用SPSS分析软件针对珍贵树种多数中混交造林技术进行严格的分析,明确各方面工作要求,实现方差分析工作,以此提升混交造林技术的应用水平,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2.3 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基地调查之后,可得到准确的结论与信息,需针对结论与信息进行严格的分析,明确具体的生长效果,利用比较方式形成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的应用体系,明确具体内容与原则,创新管理形式。

第一,在实验之后可以发现,实验基地的树种保存率都在86%以上,第一个实验基地的林分保存率为92%,第二个实验基地的林分保存率为92.5%,第三个实验基地的林分保存率为93%。针对不同树种的不同配置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其中,柚木与格木混交的单株木材积累的数量很高,纯林的林分蓄积量处于中等状态,且在不同混交林配置模式中可以发现,第一实验基地的总蓄积量高于第二基地,第二基地的总蓄积量高于第三基地,需利用科学分析方式明确具体的内容。

第二,在不同混交林配置模式中,会对格林的生长量产生一定影响,表1为具体的内容。在实际造林期间,树木高度的生长量不会出现林分差异问题,第一实验基地比第二实验基地的平均树高多,在3%左右,且平均胸径高出20%。与格木、柚木混交林相较,纯木的造林技术方式树高差异较为明显,混交模式的树高普遍高于纯林造林方式,差异不是特别明显,但是,树木的胸径指标差异较为明显。在实验结果分析工作中还可以发现,第一实验基地比第二实验基地的磷肥高,而第三实验基地的树种整枝能力很高,总蓄积量与木材的品质优越,可增加树木胸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树木的改善效果,形成积极的混交林作用。

第三,混交造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柚木的生长量。主要因为在柚木生长期间,混交造林技术的应用,可全面增加树木的胸径与树木生长量,并且柚木的胸径增长较高,与第二实验基地、第三实验基地相较,第一实验基地中的柚木胸径与树高优越,且在使用混交造林技术期间,可以针对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严格分析,促进珍贵树种多种混交造林技术的积极应用。

第四,在多树种混交技术应用中,可全面提升灰木莲的种植质量,主要因为在混交模式中,灰木莲的平均树高与平均胸径比纯林分提升了15%,在不同林分中,生长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使用混交造林技术方式,可提升植株的柔软性,使侧枝的粗度减少,分支的高度很矮,主干弯曲问题有所减少,在混交造林期间,结合抚育修枝方式实施工作,能够全面改善树木的树形,并形成良好的树木培育模式,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管理机制,全面优化具体的造林技术模式。

由此可见,在珍贵树种造林工作中,多种树种混交造林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可全面提升树木的高度,并增强林分的管理效果,优化具体的混交造林内容与模式,在加强管理力度的情况下,有利于促进珍贵树种多种混交造林技术的良好实施。在应用此类造林技术期间,还需针对珍贵树种的混交造林方式进行分析,合理搭配树木的种类,并提升技术的应用水平[1]。

3 丛植混交林营造技术分析

在珍贵树种实际种植工作中,传统的造林技术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求,需合理应用丛植混交林的营造技术方式,创新技术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种内互利与关系调节的积极作用,确保在营林过程中,提升珍贵树种的造林水平。具体技术形式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种内互利

很多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会形成同种或是异种的竞争关系,对于同种植物而言,在实际种植期间,可以形成种内互利的模式。首先,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植株之间能够通过水肥、光照资源的协调模式,在相互利用的情况下,提升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并在竞争的基础上,呈现互利的关系。其次,在树木生长阶段,种内互利会转化成为竞争模式,因此,在实际设计期间,需针对树种的丛植情况进行分析,并加大种内互利管理力度,形成良好的树木幼苗生长机制。在树木形成竞争模式之后,可以利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及时针对弱势的树木进行处理,保留竞争力较高且经济形状良好的树木,将其作为主要的培育目标,以此针对林分进行严格的调整[2]。

3.2 种内关系调节

在种内关系调节工作中,需明确丛植混交造林技术的应用思路,并针对每个丛植模式进行严格分析,明确目标树木的具体情况与内容,并在丛植模式中,针对个体进行全面的设计。同时,在协调种内关系期间,需明确相互之间的距离,并在实际管理期间,做好早期的选择。如果丛林的间距很大,就要减少目标树木,避免出现生长竞争的现象。在此期间,可以实现丛林采伐工作,将间伐作为主要的单元,根据实际竞争情况,全面调节自然树木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了解生长弱势树木的实际情况,提升操作的便利性[3]。

3.3 根系连生

对于相同种类的树木而言,可以实现丛植造林工作,主要因为树木之间的距离很小,可以利用互相穿插造林方式。但是,在使用穿插造林方式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个体根系连生的问题,不能确保个体结构的建设效果,难以创建良好的树木生长形式。同时,在完成间伐工作之后,需明确树木根系的具体功能,并根据系统的功能,明确保留使用的树木类型,并形成良好的树木种植混交造林技术模式[4]。

4 结语

在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工作中,需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明确各方面技术要求与原则,创新管理形式,以保证在混交造林工作中,按照完善的造林技术方案,全面提升工作效果,并在实际发展中,总结具体的造林技术经验。

参考文献:

[1]邓荔生,曾佩玲,黄春妹,等.珍贵阔叶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22):99~100,143.

[2]黄春妹,何应会,邓荔生,等.珍贵阔叶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生长比较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2):101—102,134.

[3]何应会,曾佩玲,韦铄星,等.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林的凋落物现存量及持水性能[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1):85~90.

[4]曾佩玲,何应会,蒋 燚,等.珍贵树种多树种混交造林效果[J].廣西林业科学,2014,43(3):28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