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日本枯山水石景艺术认识

2018-01-25郑晓燕胡希军

绿色科技 2018年5期

郑晓燕 胡希军

摘要:指出了日本枯山水园林借鉴于中国古典园林,并且融合了佛教中的禅宗思想意境,自古以来就有“无石不园”的说法。搜集了大量资料,对日本枯山水园林石景相关概念作了总结归纳,列举且分别阐述了六个枯山水园林中经典的石景现状及它们各自的设计手法,最终总结归纳了其对我国现代园林石景营造的启示,以期对中国现代古典园林石景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园林;枯山水;石景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010-02

1 引言

在日本枯山水园林中,石景是主要的塑景要素,在庭园中占主心骨的位置。日本园林中的石景有四种类型:①表现海景的石景;②展现自身石景石景矶(如镰仓时代逐渐在园林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石组);③枯山水石景(枯山水园林核心内容即为石景,精神层面上抽象地表现海景,让观赏者自己体会大海的意境);④出现在茶庭中的园路及石质园林小品(如飞石、延段、蹲踞、石灯笼等)[1]。

2 枯山水的概念

枯山水别名假山水,其中白沙是幻化了的溪流、大川、云雾或是海洋,而石块则是幻化了的大山、瀑布或是岛屿[2]。

3 枯山水石景的构成元素

第一,山石组。把景石分为九个山头来象征佛教的宇宙观须弥山,宣扬“天动说”。

第二,石灯笼。是一种石材制作的用来照明和观赏的灯笼,是庭院当中不可缺少的小品。石灯笼起源于供灯即中国供佛时点的灯,形式上如此。

第三,洗手钵。石材洗手钵是日本枯山水园林中重要元素之一,其中低矮的即蹲踞,高的即洗手钵。

第四,石塔。石塔属于佛教中的建筑。是古代印度时安置舍利子用的,也有供奉祖先和祈求祥瑞的用处。

4 枯山水置石设计手法

石组即用不加工状态下石头的组合,日本人崇尚自然,他们精心选用没有经过人工雕琢粉饰的天然石块组合起来,用耙子把砂石形成纹路围绕拥抱着石组成为庭园中视觉的中心。

日本枯山水喜欢在庭园的视觉中心置石或是组合软景置石,例如植物组团的根部、草地的边界、石质小品旁边等。首先要选择一个色彩、形状、质感跟周围环境和谐度较高的主景石,然后将组合中的其他石头作为副景,映衬主景石搭。

点置就是像零星点缀广阔的天空一样,它是日本景观的基础,一般是采用一些赋予了寓意的石质小品置于园中。

散置力求形散但要有整体的既视感,枯山水常用散置的石块与白色的细沙描绘美丽的图案。就像线与点的集合,细腻的沙纹与大小、质感、纹路不一的天然石块就是日本人脑海中充满着神秘色彩宽广无垠的大海。群置很容易理解即散置数量上的升级,多用来衬托真正的山水,展现其野趣。

5 石组平面组合类型

石组的平面组合形式千变万化,石组的名字也是照样根据主景石的形态外观来命名,一个景石独自成景即为须弥山(意为宝山、妙光山,是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后被佛教所采用)[3]。两个景石有两种组合形式:一高一低、一主一副。三个景石的三点式同样别具一格,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一中央佛像与旁边两陪衬尊佛静谧冥思的画面。以此类推;五个景石是道教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它们代表一生幸福、快乐、健康、平安、长寿;多个景石组合可以是七五三石组表达愿望与理想,八石组则借鉴了诸葛亮八卦阵的典故,多的可以达到16个石头。

6 置石的空间构成

在置石方向上枯山水多为横向平摊的石景,且石头个体低矮这也符合日本人对自然灾害的一种委屈臣服的心态。

石头可以横卧、竖立、斜躺,不同的摆放方式气场也不一样,竖立的景石如同尊像一样威严肃穆;斜躺的石块则具动态美感;横卧的石头给人一种永恒安定的感觉。

7 具体石景案例

西芳寺最开始是梦窗疏石静坐思悟佛经的场所,他把平时修禅爱好渗透到了其所处的周围的环境当中创作了西芳寺。西芳寺分为两个部分,下部分是两个相连的庭池,上部分则是净身修行的枯山水。这一眼望去貌似是一堆没有注解的石头,但它讲述的确是妇孺皆知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枯山水石景设计中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京都的龙安寺。京都龙安寺枯山水庭园建于15世纪,大约300多㎡,以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不设置软景植物[4]。僧人将15块石头分成了五组,分散或聚合在庭园的各个部分寓意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小小的庭园展现的却是宇宙万千物象实在令人钦佩不已。以游人的视角,这15块石头从各个角度看都不能一览无余,这其中也包含了人生总不能事事圆满的深刻哲理。

15块石头有五个组合,它们是5、2、3、2、3有节奏的数字阵列。首先的5块石头从排列上俯视的效果是一条圆滑的弧线,它的数量较多显示的气势最强大,位于太阳升起的东边,就如一幅山水画,这5颗石块是画面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接着视线转向南墙边的客山时,可以看到2个大小不一的石头相互呼应,个体小巧的石头朝向主山背离大石头,似乎有些舍不得又不得不诀别的意思,大石头悠闲地横躺着,就像沿途的指路人将游客的视线吸引到了西边[5]。

东福寺有多处枯山水石景,第一处即方丈院。方丈院是镰仓时代符合武家审美的禅宗园林。南面的庭园矗立着高达18尺的石组象征蓬莱、方丈、瀛洲、壶良四岛[6]。北面的静庭在铺满青苔的坪地上置石组成方阵图,令人浮想联翩。东面庭园模拟北斗七星,用七颗圆润光亮的石头点缀其中。敬爱庭孕育着东福寺又一个令世人称奇的枯山水石景,它模拟的是早起的飞雁翱翔在凶险的怒海之上的情景,用黑白兩种颜色,泾渭分明的沙子更能体现海浪的汹涌,两颗轻薄竖立的主石就像大雁张开翅膀伸展羽毛迎接怒海,画面生动让观赏者仿佛听到的海洋的咆哮。靠里的庭园九颗石头斜躺着,中间的石头被另外四颗石头围绕着,整个画面像一群嬉戏打闹追逃的小孩。

8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都属于东亚造园体系,然而发源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日本枯山水庭园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更突显其独特的魅力,它在石景上的营造给人遐想的空间,十分适合现代用地紧张的城市现代园林。小小的一方庭园却蕴藏着世间万物,它高超的塑景手法无不令人佩服。本文通过对于日本枯山水石景的布置手法及经典案例分析总结,希望能对中国现代景观中的石景布置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吕 慧,文素珍,曹毅.日本园林石景设计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1—84.

[2]李若男,张浪.浅谈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5~127.

[3]吕 慧.现代园林石景设计理论探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4]红素.龙安寺.心灵栖居枯山水[J].中国国家旅游,2014(4):102~105.

[5]刘庭风,许维磊.对自然美的膜拜——日本古典名园赏析(二十八)相国寺庭园[J].园林,2007(12):14—15.

[6]孙银宝.中日古典园林石景艺术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工业大学,2012.

[7]韩春艳,石希寿,周超.青岛园林石景设计的艺术手法及理论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9):127~128.

[8]蒋文彬.日本景观用石文化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9]蔡婷婷.园林中的山石造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10]杨柳.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石景设计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2(2):69.

[11]李文霞.现代园林置石设计的艺术手法及其理论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2011.

[12]高 峰.园林石景艺术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