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区低影响开发(LID)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2018-01-25刘颖

绿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景观

刘颖

摘要:指出了合理的系统规划与成熟的LID生态措施能够使居住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进行城市居住区低影响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应使LID系统规划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选择LID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合适的组合方式,是使设计付出值与生态综合回报达到一致。为此,提出了新建居住区进行低影响开发应从场地设计开始。设计前应对场地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条件图纸进行现场踏勘。从项目的整体条件结合低影响开发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减少地面的径流,对径流进行拦截和渗透,对整体的排水设计进行规划。

关键词:居住区;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031-02

1 场地设计

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居住区开发建设中平整场地往往是整个工程的先导部分,在经过土质改良作业后才是工程建设的开始,当然从工程施工的视角看来这样的安排没有问题。但这样一来那些打着生态理念旗号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城市居住区中极低的生态场地利用率就使得生态开发流于形式化成为商业营销的噱头之一。根据传统方式先对场地进行粗暴治理的建设手段往往是为了满足城市居住区及其居民对生活休闲、交通等基本功能的需求。但是这种将城市居住区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剥离出来的错误做法,不仅无视了自然规律,反而会加大实现基本功能的经济社会资源成本。由于大众对于生态意识的缺失和自然的尊重意识淡薄,导致人们忽视了遵循自然规律的开发方式对于城市居住区在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巨大意义。国内居住区开发大多还是局限在最大限度的实现基本功能方面,即使在环保压力下被迫做出的向环境妥协的设计,也都是局限在增加绿化率简单的一方面,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可以推测是在尊重自然规律下的城市居住区规划。

不对场地进行生态化的审视就进行开发往往会不但破坏了原生态的格局,又影响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项目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地制宜在适宜的场地进行相对应的开发,场地中分别选择建筑、道路、绿地等的建设选址。对场地的充分调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对场地内外自然环境和特征的充分理解,是进行城市居住区低影响开发的必要前提。如果能做到完全尊重自然规律的场地处理方式单单是在土方作业一方面能够节约的时间、金钱以及其他资源就不可估量。

生态化低影响的场地处理方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将不透水区域设置在场地标较高处(如建筑物和道路)。②将透水区设置在低洼处(如湿地绿地)。③控制和引导径流应尽量沿等高线布置(如道路水沟)。④低影响技术设施应与场地中的景观要素紧密结合。对于场地中的生态敏感度要分级处理,实施与其敏感度相适应的开发。

2 道路规划

在居住区中建筑的面积、建筑的位置都会对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收集产生影响,但是居住区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服务,所以要在保证建筑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雨洪管理,要节约用地,争取将绿地最大化的使用,通过科技手段创造更多的优美景观,在收集雨水的同时提高居住景观品质。

在居住区中除了对现有绿地的规划之外,对道路的规划也是居住区雨水管理中的一个重点,为了减少道路用地产生的雨水径流和水资源浪费问题,对道路进行规划,其原则如表1所示。

3 绿地规划

(1)增大绿地率:居住区一般规定绿地率大于30%,每增长10%的绿地率,则可以减少4.9%的地表径流。

(2)增加绿地分散度:绿地越是分散,不透水面积越是不连续,可以减少径流量。

(3)控制分散绿地之间的不透水铺装面积:不透水面积大则径流大。

(4)相对于规则的绿地形状而言,不规则的绿地周长比较长,和周边铺装的接触范围也就越大,那么它对雨洪的调节能力也就越强。

4 雨排水系统规划

我国城市主要的雨水排放模式是通过地表径流排放,即不透水地面的汇水流人到雨水口中进入市政雨水系统,再排放或者收集。污染的雨水在雨水排水系统模式下通过径流的形式进入到地下管道,通过城市总体的协调安排进行调控,但是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病,雨水的运输和收集都不能根据雨量的大小等因素进行协调适应,导致雨水的浪费,带来水涝问题。

经过融人LID雨洪管理技术的排水体系则可以很好的适应降雨量的波动问题,将收集的雨水与居住区内部的使用相结合,雨水得到高效的利用,有效的解决了远程协调的问题。国内的LID发展还不成熟,整体规划层面还要LID措施和市政雨水管网排水相结合。而通过雨水系统的规划通过LID措施进行蓄渗、缓排、贮存、回收、利用,减少地表径流,有效涵养水源。居住区LID雨水管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

5 地形竖向设计

居住区的景观竖向设计主要为景观道路、景观绿地的地形和竖向设计。常规景觀设计中,一般将绿地地形做成山丘状设计,道路低绿地高,形成了一种微型山谷的景观,增大了绿地表面积和绿量,同时可以通过地形的起伏遮挡人群的视线,使景观效果显得更加丰富有趣。绿地的排水则主要以自身下渗以及向道路排水为主,这种坡向的设计并不利于雨水的涵养。为使得雨水不会将绿地中的泥土冲向道路,一般设计中会将路缘石高出绿地5cm左右,作为泥土的沉淀区域。从低影响开发设计的角度出发。应与山丘状绿地的竖向设计相反,将硬质铺装设计位于高处,将绿地设计位于低处,形成局部下凹式的绿地,给雨水的下渗提供场地条件,从而减少地表的径流。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下凹不宜过深,下凹位置的植物选择应耐水湿。不应因此造成植物受涝而引起损失。

另外,大面积的集中绿地中心则可以设置为低洼的景观水体,收集雨水,通过多种方式对雨水进行净化,以便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1]李碧.基于雨水利用的城市绿地规划研究[D].广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2]任欣欣,胡爱兵.建筑小区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应用环节和控制要点浅析[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3.

[3]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城乡建设,2015(2):8~15,4.

[4]王瑞.低影响开发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7.

[5]余利平.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三亚海绵城市景观规划设计[J].艺术教育,2016(8):200~201.

[6]范海江.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 (25):103~104.

[7]张益章.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景观规划设计[D].北京:清华大学,2015.

[8]徐 芃.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9]王佳.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场地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佛山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探寻
临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研究
国外雨水花园污染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