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地域本土油画的美学意蕴溯源

2018-01-25余方林张苏华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影视传媒学院

艺术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诗画文人画江南

□余方林 张苏华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影视传媒学院

江南地域是指长江下游以环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一片溯江、环湖、沿海的山水形胜,涵括了上海、浙北、苏南、皖南等地区。江南地域本土油画(为叙述上的方便,下文称之“江南油画”)是指长期生活在江南,或具有江南文化认同、相近的审美价值观念的画家群体所创作出来的油画作品[1]。它们具有共同的江南地域文化基因,占据了江南地域油画创作的大部分,是江南地域本土油画的代表。

一、“意象图式”的历史沿革

意象这一古典美学范畴可以追溯到老子“大象无形”观念中(《老子》二十一章)对“象”和庄子“得意而忘言”(《外物》)中对“意”的论述,它们共同构成了意象说发展的前提。《易传》云:“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系辞上》)“立象以尽意”也就是说,借助于形象可以充分表达事物深层含义。意象说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已具备了审美形态的雏形。王弼对在《周易略例·明象篇》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并提出了“尽意莫若象”和“得意而忘象”的美学观点,且涉及文艺领域,这对意象说的发展影响极大。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有“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的描述,在这里,意象体现的是作者在构思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心视像,是经过情感所染化了的“象”,是一种主客观的交融统一,揭示了“意象”形成的规律性[2]。明清时期,意象说继续发展,其中,围绕主客体辩证关系的论述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影响较大。

江南油画自传入之初就受到了江南古典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创作出了洋溢着浓郁江南文化情愫和中国传统美学意蕴的意象图式油画作品,并以学院师徒传承的方式将其延续了下来,形成了江南地域主流的油画风格特色。继任者们也扎根江南地域,创造出了新的富于东方情调而又有着浓郁西方印象派特点的意象性油画作品。苏天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油画表现与众不同,其作品追求一种传统文人画写意式的朦胧美感。例如,他的《富春江写生》系列作品,在创作中寥寥数笔,进行简单的勾勒,树木、花草、远山、村舍、堤岸、小船、水波、飞鸟等江南景致便跃然于纸上。在绘画中,一方面他运用泼墨式的写意笔法恣意挥洒,融入对自然的性灵的理解,另一方面他又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不似似之”的契合江南山水特色的温润迷蒙的江南意象风格。他的油画作品充分运用了中国的传统绘画笔法,汲取了草书的灵感。线条清奇秀丽,以水墨精神为魂,以江南景致和油画的材质为本体,笔意连绵之中透着高远,狂乱之中不失高雅,充分诠释了中国油画的江南意象图式[3]。

二、“诗画意境”的历史沿革

意境最早源于诗歌,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了“境界”,其与意境类似,境界与意境都强调虚构的想象空间。唐王昌龄从诗歌的角度在《诗格》中论述了诗的三境:“物境”“情境”“意境”,首次提出了“意境”一词,虽不完全等同于现在绘画中所讲的“意境”,但也是真正美学意义上意境说的开端。随后,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提出了“境生于象外”,认为意境是具体物象之外的精神空间,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主观情境。后世的文学家、理论家如苏轼、王世贞等又进一步丰富了“意象说”的内涵。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造境”与“写境”等区分,并认为艺术中的“意”与“境”是不可分的。

在意境的这一美学范畴中,绘画对意境的表现借鉴了诗歌意境。在绘画中主要是通过笔墨、形象和气韵等在画幅中营造一个诗意的想象空间,正如郭熙所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苏轼在《书郡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说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其提出了“诗画一律”的理论,对诗与画在品鉴上做出了共同的要求,强调了诗歌创作中的画境表达要求和绘画创作中的诗意表达要求。“诗画一律”的理论强调了画家的文学修养,奠定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影响了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宋及以后的文人画都以绘画作品是否有“诗画意境”作为最高的境界和品评标准。

以意构境也成为江南油画家们在想象世界中安顿现实的理想手段。画家在绘画创作中注重对有限物象的超越,以意造型、以意生色、以意抒写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其不满足于对外在物形和光色的描绘,而是追求具有中国诗性文化精神的意境,获得超乎作品本身的审美感受。以吴冠中的江南风景油画作品为例,他常常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去组织画面,并打破原有物象的局限重新组合画面,常常迁移景物或将虚构物象入画,将中国画的意境巧妙地融入油画,极大地丰富了油画艺术的语言和深度,赋予了油画以东方意境之美[4]。

结 语

综上所述,江南油画在近百年来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意象图式与诗画意境特征。其旨趣接近于中国传统的文人画,是显性的文人画精神传统和隐性的江南诗性文化以及柔、逸、文的地域文化性格和委曲精微的审美心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猜你喜欢

诗画文人画江南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诗画
绣江南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