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下如何推进地理教学

2018-01-24陈朝晖

考试周刊 2018年104期
关键词:新教材情景教学方法

摘要: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从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设置中,呈现出多样化、生活化、灵活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因而教学方法也要多样化和灵活化,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以下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介绍几种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法。

一、 案例分析法

在新教材内容设置中,多配有一些案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案例分析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直接主动参与,经过动手和动脑才能获取有效信息,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能。如在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教材中设置了“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案例,教师可选定此案例进行教学。选定该案例;搜集相关材料,如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气候资料等;提出问题和假设“不同性质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到什么作用?假设没有这些洋流的影响,该地将会是怎样的现象?假设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发生变化,其自然景观和气候又有什么变化?”;进行资料分析;讨论再形成结论。迁移运用事例论证,可选择同类型的进行,如“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气候差异与洋流的关系”等。

实施过程中的要点为:①分析、讨论活动内容;②选择代表性的材料;③让学生自主研究探讨(教师可适当提示);④发挥创造性思维;⑤归纳结论;⑥重视迁移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教师指導下由学生课外完成。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方式。

二、 思维导图法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存在知识点比较凌乱、不成体系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而思维导图法就是依据知识管理理论进行的。例如:河流水文特征包含一般特征(水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和具体特征(河段—流速大小—地形、统计图表—汛期)

思维导图法没有固定模式,它既可以由“因”推到“果”,也可以由“果”推出“因”。这种教学方法既弥补了新教材编排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又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整合能力,另外还能促进学生在考试中规范答题,夺取高分。

实施过程中的要点为:①分析、讨论议题内容;②让学生自主探讨(教师可适当提示);③发挥创造性思维;④归纳结论方法。

三、 情景创设法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根据学生从具体生动的表象认识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教师尽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演示,让师生“身临其境”,在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认知事物、认知规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的步骤可以如下进行:设置目标要求;创设情景;具体展示;深入情景;启发调动学生的激情进行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归纳评价;总结规律。例如:在讲授高中地理必修1中地球运动这节内容时,可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演示课件,通过对自转的各个侧面的观察展示和太阳光照下的公转展示,模拟实际情景,学生在实地场景中感受自传和公转的方向、近日点和远日点、黄道面和赤道面、黄赤交角等概念及现象;体会其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差变化,并发现变化的规律等。通过学生亲身感受,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部分的难于理解的知识点。

在实施过程中的要点为:①充分演示事物情景的各个侧面;②注意情景与问题思考相结合;③提示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主动进行交流;④引导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进行发现、思考、判断、概括、通过现象看本质并且进行迁移转化。另外在情景教学中方式可多样化、时间可灵活化,并且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问题探究法

在新教材设置中问题探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每个章节。探究法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问题探究法的步骤可以如下进行:创设问题情景——确定问题——搜集材料并分析——引发思考——运用知识推理及判断——讨论——得出答案——形成方案——评价及总结。例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可创设以下问题:我国西北的塔里木盆地土地广阔,是我国优质长绒棉的生产基地,但由于缺水使得其生产规模受限,而在塔里木盆地周围的高山上却分布着大量的冰川和积雪,然后出示景观资料。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利用高山冰雪水来解决塔里木盆地的缺水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如何将高山的冰雪水引到塔里木盆地,如何使用,效果如何?进而进行讨论,论证并得出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最后反思如果大规模开发利用高山冰雪可能带来的影响;思考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利弊?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形成科学的资源观和环境观等。

在实施过程中的要点为:①提出的问题要学生思考;②资料要全面;③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④引导学生多方思考,得出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反复讨论;⑤不求结论的唯一性;⑥引导学生反思、评价。

五、 实践法

课外活动是新教材的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

实践法的步骤可以如下进行:确定实践主题;提出目标;师生共同制定方案;明确合作与分工;选择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加工整理信息;汇总结果。例如:布置一篇地理小论文。题目为:《如何让家乡更美》。具体内容由学生自行确定(内容可多样化);人员可以学生自由组合,也可由老师指定;每个小组由1人负责带领全组人员进行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搜集信息、共同讨论等),并由负责人负责整理信息,撰写论文。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育形式和高考改革形式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没有固定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有效即可。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人、因教材而灵活教学,敢于创新,才能真正有效的推进课改和教改,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简介:

陈朝晖,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宁化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新教材情景教学方法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情景交际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