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2018-01-24金静

考试周刊 2018年104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习方法小学数学

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探讨就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小学教学阶段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心理。为了达到数学的教学能更好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本文就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认知规律提供了一些教学上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学习;学习方法

一、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生将来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效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学习活动的高效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探究发现,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需要有创新,教学模式要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 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

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科知识获取的过程,它要考虑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小学数学学习具有以下这些主要特点:

(一) 数学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去思考,去发現,去探究,最终收获知识获取体验。因此,教师如何扮演好引导者这样一个角色就显得尤其重要。例如在教学除法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除法就是一个“分东西”的过程,理解到位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这既是刚开始学习除法的关键,也为往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好基础。这比起让学生死记口诀、计算步骤,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克服难点。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顺利进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才会深刻,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才会更为牢固,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是指在数学的教学在活动中进行。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的一种形式,并且通过活动来实现教学的目标。数学活动包括动手和动脑,让学生在画一画,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眼,耳,口,手,脑等器官密切合作,从而实现教,学,做合一,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的更好。

数学活动的实施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去发掘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数学教学的案例,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更容易的去接受新知。其次,情境的设定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爱听故事,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将问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再者,教师还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教材是一件工具,教师想要用好它,并能够充分的去利用它,就必须要去发掘教材。

三、 数学有效学习方法的建议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和接受者。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进行转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好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一) 激发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动力和前提。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巧妙的导入,一方面可以明确本节新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导入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幅动态的游乐场图。在图上可以看到升降的滑梯,移动的缆车,旋转的木马等。相信这样的一幅动态图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先有最直观的感受。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一些有趣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除此之外,小学生特别爱玩游戏,玩游戏时候的学生特别专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把“游戏”请进课堂,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灵活多变,做好数学问题的解答

小学数学的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也是起到学生思维培养的作用。例如解答加法1+2+3+4+…+10的时候,教师提示可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就会利用常规从左往右的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就会去琢磨怎么才能计算简便。教师这个时候提示学生1+10,2+9……有的小学生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然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去比较传统算法和这种算法,看看这种算法有什么好处。然后再出示计算1到100的和,这个时候问学生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经过了刚才的比较和提示,学生很快会选择新学的方法,并很快将题目计算出来。在数学学习中引入类比思想,让小学生利用该方法去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找到两个问题的相似性,从而将已知的数学对象特点及规律等转移到另一个数学对象上,解题也更加灵活,小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也更加积极主动。

(三) 养成习惯,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就是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就是自制力差,学习缺少主动性,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是学习的中心,教师要抓住这个中心,才能使学生学习有所收获。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决定了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情境的设计,课题的设计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自问自答,要积极和学生互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思考。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之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将它们思考过的成果用言语表达出来。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这样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多的是打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并且积极乐意去解决问题,这些就是小学良好学习方法的具体体现。只有做好小学阶段学习方法的优化,才能奠定后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及自身成长来说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金静,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经济开发区中华园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学习方法小学数学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优策略探析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