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诵读指导的有效策略初探

2018-01-24沈涛

考试周刊 2018年104期
关键词: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十期个人课题《小学语文中年段“经典古诗词诵读”微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Eb4348)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中国经典古诗词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理性之美,更沉积着一个民族不灭的精魂。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读中体味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让课堂由封闭沉闷变为开放鲜活。

关键词:经典古诗词;诵读指导;策略

一、 培养诵读经典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愉快自觉地进行经典古诗词的诵读,轻轻松松地学习语文知识。

(一) 营造诵读氛围

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物质条件,对于学生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可以在教室墙壁上贴上诵读标语、大诗人、大词人的名言等等,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思想的熏陶;在班级黑板报上抄写经典古诗词相关内容,如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等,供学生阅读;在班级文化墙开设经典古诗词欣赏栏目,如诗人介绍、创作背景等,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国学经典的文化气息,学生耳濡目染,有了更多地接触经典古诗词的机会,对于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 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在古诗词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精心设计诵读活动,力求诵读活动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多媒体资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心,顺势而导,巧妙设计有趣味的诵读活动。例如,诵读《枫桥夜泊》,以悲伤、舒缓背景音乐,配上江南深秋夜景,创设那种凄凉的氛围,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情境。

(三) 开展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

初学古诗词时,学生会觉得新鲜有趣,兴趣浓厚、积极性高,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增大,学生难免会有畏难退缩的念头,这时候我们要为学生搭建平台,通过活动展示他们的诵读成果,提高他们的兴趣。如“寻找最美诵读者”,将古诗词诵读与书法、绘画、表演、歌唱、乐器等融为一体,学生可以个人展示、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表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并融入自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将自己的诵读成果在班级里展示,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感受经典文化的熏陶。活动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经典诵读表演、举行古诗接龙比赛等,对优胜者给予“诗仙、诗神、诗圣”等称号,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二、 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要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发音清楚响亮,字正腔圆,表达清晰,不错读,不添字,不丢字,不拖音,不重复读。做到了正确、流利,还要做到有感情地读。其次,诵读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除此之外,还要大声诵读,大声诵读有利于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诵读是学生在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三、 指导学生的诵读方法

(一) 注意诵读的语调

所谓语调,即说话的腔调,说话时语音高低轻重配置而形成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要读好一首古诗,就要先了解这首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运用合适的语调。课堂上,我会先大概讲解一下整首诗的大意,让学生整体感知,再范读古诗,再让学生自己去读。语调的运用是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而选择的,升调或降调,分别用“↑”“↓”表示。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描绘的是凄凉萧瑟的秋景,可以这样运用“月落乌啼↑霜满天↓”,读升语调,音量逐渐增大,力度逐渐增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调,力度逐渐减弱,语速平缓。这样才能表达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

(二) 把握诵读的语速

诵读古诗要讲究诵读时的语速。教学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全诗,感受一下诗的节奏,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提醒学生注意本首诗的诵读语速。诵读语速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荡起伏、委婉悦耳的音韵美。一般地说,紧张、愉悦、激动、兴奋的内容诵读时语速要快一些;宁静、凄凉、悲伤的内容诵读时语速要缓慢一些;说明性的内容,不带有感情色彩、没有突出的内容用中速,不同的语速表达不同的情感。

(三) 处理好诵读的停顿

诵读古诗要做到抑扬顿挫,这样才能体现古诗的音律美,学生才能体会其古诗的真正意境。停顿有时是句法结构的要求,有时是为了突出诗中的事物,强调它的特殊含义,有时是为了渲染环境或表达情感。教学时,教师先范读,再让学生自读,掌握好诵读停顿的要领,既可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又可以给学生留有自己学习的空间,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 突出诵读时的重音

所谓重音,一般指词、词组、句子里重读的音。即根据诗歌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诗句重读可以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在诗歌中,凡是内容上要求需要突出的词语或在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一般都要重读。教学时,可以由教师范读,学生找到重音,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读体悟,感受作者的情感,找到重音,并用着重号“·”标示。诵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可以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当然,对韵脚重读不是一成不变的。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

(五) 展开想象,读出诗境

诵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诵读也是这样。在指導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读懂诗意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诗中的意境,让他们进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诗中的主人公或作者,感受他们的心境,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创作的背景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这才可能进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还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用联想和想象走进古诗。古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的色彩美、意境美等方面都是相通的。

总之,古诗词诵读教学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对经典古诗词诵读的兴趣,给予学生诵读方法的指导,在诵读中理解诗意,体味诗韵,感悟诗境,带领学生在经典古诗词的天空中放飞心灵。

参考文献:

[1]王贤露.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5):20-23.

[2]高小江.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刍议[J].学周刊,2018(1):57-58.

作者简介:

沈涛,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