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教育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探究

2018-01-24段吉杰董杰

考试周刊 2018年104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段吉杰 董杰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出现,以及应试教育理念的淡化,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以及文学素养就成为教师们新的教学目标。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國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风俗逐渐出现了被遗忘的情况,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其加以了解。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开展民族文化的传承进行分析。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育;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教师理应对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优化。同时,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适当地为学生传授一定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传承。所谓文化传承,是指“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是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对人的教育和再教育。”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而形成了多元文化繁荣共生的局面。民族文化不仅是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得以传承发展的基础和构建文化共生系统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包括家庭传承、社区传承和学校教育传承。但是在文化多元碰撞的今天,家庭传承和社区传承因社会发展所表现出的文化传承中的局限性,正在逐渐消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备受人们的重视。为了将其保留、延续下来,需选择与之相符合的传承方式,而职业教育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本文就对整体的教学素材进行优化,丰富素材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改善相关教学条件,提升教师的教学认知以及教学水平;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灌输传统民族文化的意识等方面对职业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路径上的粗浅探索。

一、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意义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曾在一评论文章中读到这样极富哲理又震撼人心的话语:“现在到了一个谈文化的时代,要以文化的执着,文化的担当,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尊重,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金钱物质充溢着人们精神领域的今天,可以说,这样的呼喊无疑是向平静的文坛投一巨石,在真正文化人的心中惊起的那份欣喜和感动是无法言表的。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好多学生忘记了自己的节日(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但是对一些西方的节日却追捧得不亦乐乎,例如,西方的圣诞节和狂欢节等,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中华的儿女,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传统的节日。

二、 对整体的教学素材进行优化,丰富素材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

在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相关的课程是保证活动稳定开展的关键性条件。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职业学校的相关领导就需要注重课程的优化以及建立。同时,学校的相关领导以及教材编写人员需要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挖掘以及分析,对其中所涉及的民俗风情以及生活等进行调查总结,然后将其纳入教材中,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总体来说,该项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切入。

首先,学校需要建立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课程,比如《民族的生活习俗》《民族的工艺欣赏》以及《民族的历史》等;其次,学校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真正地引入到传统文化中,给予学生直观的体验,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而能够形成文化的传承。

三、 改善相关教学条件,提升教师的教学认知以及教学水平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给予民族文化教学应有的重视,进而对其投资的力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就需要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以及优化,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状况。

首先,学校需要加强民族文化教学的投资力度,比如引进相关的民族用具以及音乐设备,比如手鼓、葫芦丝以及芦笙等,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其次,学校可以引进相关的教学人才,或是邀请相关的民间艺术家为学生开展讲座,丰富学生的民族文化认知;最后,学校需要对内部的教师进行管理以及培训,丰富教师的民族文化认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够保证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四、 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灌输传统民族文化的意识

在开展民族文化传承的活动中,创建相关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也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便可以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建立,来提升民族文化教学的质量。

首先,学校可以在校园装饰中加入民族文化的元素,比如将学生的校服设计成改良版的汉服、在校园的角落处设立相关的雕塑等;其次,学校需要为学生灌输一定的文化传承意识,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校园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在校园活动月中,组织学生开展“苗族歌舞大赛”,引导学生感受苗族的风土人情;在日常的板报活动中,学校也可以融入民族文化知识,要求学生以民族文化为主题,进行板报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无法避免地了解一些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基础记忆,甚至部分学生会由此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学习。在此情况下,学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同时也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目光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民族文化意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结合民族文化知识开展职业教育,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保护。

参考文献:

[1]钟志勇.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J].民族教育研究,2008(1).

[2]万作芳.教育异化:概念及表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3]谭月娥,李景.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

[4]肖绍清.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作者简介:

段吉杰,董杰,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
小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策略及实践意义
政治观视野里的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浅析民俗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美术课德育实效研究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浅谈民族传统文化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以伊犁师范学院大学语文教学为例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