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者按

2018-01-24《土壤与作物》编辑部

土壤与作物 2018年2期
关键词:黑土中国科学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成立于1978 年) 整合组建而成。研究所重点开展农业生态、湿地生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与技术及区域发展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旨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以下称“农业技术中心”)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形成基于地表系统过程的农业生态学自主创新体系,引领我国黑土区农业生态学的发展方向。重点开展黑土农田地力提升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和大豆重要性状形成机理研究,并通过分子设计及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作物新品种,为保障我国食用油和植物性蛋白供给提供科技支撑。根据研究所的发展战略,把农业技术中心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东北区域农业研究中心,建成特色鲜明的农业生态学及作物分子遗传学的人才培养基地。

为庆祝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成立60周年暨农业技术中心成立40周年,《土壤与作物》编辑部通过特别约稿、网络征稿和作者自由投稿方式,经过同行专家严格评审,并经由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相关部门批准,编辑出版了本专刊。

专刊共刊登20篇论文,其中综述性论文8篇,评论性论文1篇,研究论文11篇。这20篇论文中,有16篇是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的研究人员或与合作单位人员共同撰写的,涵盖研究所涉农主要学科的重点研究范畴和目前承担的相关课题。

综述性文章不仅反映了相关领域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也突显了研究所科技工作者从作物分子育种、盐渍土生态与改良、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循环、农田有害生物控制、黑土退化与修复、农田分子生态和草地农牧业等学科研究领域和视角,面向学科的国际前沿,认知前瞻性关键科学问题,立足解决区域农业发展技术瓶颈的愿景。研究论文刊登了作物生理与栽培、作物分子育种、土壤物质循环和黑土有机碳与保护性耕作4个学科组的近期研究成果,并特别刊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教授团队有关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生态性状在铁岭地区的表现及育种潜势研究的文章。

我们坚信,此专刊的出版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国内同行对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涉农研究领域的认识,也将推动我国黑土区作物科学、土壤科学和农田生态学的研究。

猜你喜欢

黑土中国科学院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添加木本泥炭和膨润土对侵蚀退化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睡眠研究所·Arch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