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合人生价值论
——以中国传统文化解读机器人

2018-01-23张立文

伦理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机器人人工智能人类

张立文

一、有思有虑始知道

在当今信息智能时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遭遇颠覆性的挑战,无思无虑在无奈之中不得不有思有虑。人以卓越的智慧研制了类人机器人,它具有度越人的诸多优点,不用吃饭,节省食物;不用休息、睡觉,有更多更长连续工作时间;工作专注,不会走神儿出错;学习快速,大数据计算精确,超越人;数法、精准度人莫能所及,等等。基于此,给人带来无比的惊异、惊叹、担忧和恐惧。之所以如此,因为它颠覆了人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上唯一存在者,其他一切都是供人享用的现实,现在却有了“类人机器人”,而且有的获得了公民权,作为另一种形式的人的存在者;人是最有智慧和聪明的存在者,阿尔法狗机器人的智慧、聪明不仅与人并肩,而且超越人间围棋世界冠军;人是人世间最强大和能力的存在者,类人机器人将超过人;人是有意识、有情绪、能创造的存在者,类人机器人也能具有。人作为天地之精英遭到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和威胁。致思至此,不禁要问,为什么会是这样?人究竟是什么,什么是人,为什么是人?

之所以这样发问,是因为人作为存在者的尊严受到了否定,人的价值与意义遭到挑战。人工智能机器人在人的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用替代人,在政、经、文、军各机关、机构、团体、公司、工厂的各种工作中取而代之。据报导:“是机器人击碎了希拉里的总统梦,帮助特朗普入主白宫。”这样的说法未免危言耸听。据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称,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确与机器人存在一定关系。在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宾夕法尼亚州这些对大选结果影响重大的“红色州”,机器人在工业中的普及率较高,较多的工业机器人提高了工厂自动化水平,改变了传统行业的生产和就业方式,造成部分工人的工作被剥夺,传统的蓝领工人很难再找到工作。特朗普在这些“红色州”竞选中提出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提高白人中产阶级就业①,这就抓住了部分选民的心,给他们以工作的希望。就此而言,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帮特朗普登上总统宝座。机器人在政治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机器人在工厂不仅从事燃烧焊接、汽车喷漆、组装产品、装卸材料、包装物品等。它在干活收工后,还能通过传感器记录数据,然后实时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使实现自动化的电商企业占有优势。从事分析工作的swift机器人,其分拣货物的速度比人工快。保安机器人实现自动巡逻,对入侵者和热、火、烟、气作出迅速反应。机器人也进入了家庭,2015年美国每25户家庭有一个机器人,到2020年预计每10户就有1个机器人,不久将每户有1个机器人。

不仅蓝领工人担忧自己工作被机器人抢走,而且金融业白领人群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命运。据咨询公司Opimas发布的报告,到2025年金融行业中的美国23万个工作机会将会消失,被“人工智能代理”的机器人取代。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美国纽约梅隆银行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使用超过200个机器人“雇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2017年3月宣布,将裁掉超过40个基金部门员工,包括投资经理②。2000年高盛公司在纽约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用600名交易员,但时至2017年9月14日,这里只剩下两名交易员“留守空房”。有人估计10年至15年之后,50%的人可能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③。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在绝大多数工作领域取代人类④。德国现有3000万个工作岗位中,至少有1800万个都可以被智能机器以及软件取代,基层的操作工作中有80%的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替代⑤。人工智能颠覆性的潜力是无限的,教育也将是其对象,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位教授在2014年预测,未来15年内如果美国大学不跟随智能社会发展做出变革,一半数量的大学可能面临破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普及,人机互动成为现实,未来授课、考试都可以完全在互联网上进行,考试的选取课目、阅卷都由人工智能代劳。如果大学课堂的课程竞争不过网课,那么大学存在的价值,大学教育又该如何?⑥大学教师也面临失业的危险。

人工智能将造成对人类存在全面的威胁和挑战,SpaceX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重申“人工智能威胁论”,他认为在国家层面争夺AI领域主导权,很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他与一百多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一起签名,呼吁限制人工智能开发,特别是人工智能自主武器开发⑦。“阿尔法狗”投资人坚恩·托林(Jaan Tallinn)认为要重新定义AI研究目标,要开发充分对接人类价值观的超级智慧。他与埃隆·马斯克都认为人工智能自我学习与进化能力,有一天成为自主行动者的AI,终会彻底终结人类文明⑧。当然这种忧患是必要的。《周易》讲:“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⑨呼吁者虽不一定是圣人,彻底终结人类文明也不可能,但因有这种忧患意识,人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化解。埃隆·马斯克成立新公司,致力于实现“脑机融合”,人机一体化,使AI接受“人机伦理”,而不向恶的方面发展。不过,坚恩·托林与埃隆·马斯克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新美国安全中心的未来战争问题专家彼得·辛格说: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机器人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这些技术整合在一起将产生具有不同自主化水平的系统和武器,从在人类管控下工作到自主思考。“所谓自主化,即一个系统必须有能力基于自身知识和对世界、自身和具体情况的了解,独立决策,在不同行动方案中作出选择从而完成目标”⑩。未来战场上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或许是参战各方程序算法的质量。美国国防大学研究员弗兰克·霍夫曼认为,“混合战争”的新技术不仅可改变战争的形态,还可能改变似乎永恒不变的战争本质,它是意志的较量。人的因素在决定战争胜败中的重要性下降。新美国安全中心的自主武器专家保罗·沙雷认为,“大量无人设备群可能给军事行动带来更加剧烈和颠覆性的改变”。无人设备群可以形成更大的规模、更好的协作、更高的智能和更快的速度。这就是说,本来战争不是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是人与人的拼杀和战士驱动的各类机械武器的对射,将是无人的战争。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到智能革命,都曾使许多人丢掉饭碗,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所谓革故鼎新,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被淘汰,古老的技艺被抛弃,低效率的工作被替代,这彰显了新时代新生产力、新生产关系、新科技、新业态、新创造、新观念的诞生,给人以新梦想的愿景。

尽管美国《今日美国报》网站12月28日文章:《美国25个即将消失的行业,包括录音棚、纺织业和报纸》。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面貌,一些曾经似乎无法撼动的行业现在看来是命悬一线。华尔街网站研究了2007年至2016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就业数据,发现了一些消失速度最快的行业,如除纸张外的办公用品制造业、文具用品制造业、书店和报刊经销商、证券和商品交易所、录音工作室、纺织和织物加工作坊,其他出版商、其他信贷中介、储蓄机构、窗帘和床单厂等,与过去十年就业人数变化为42%到46%之间。该网站同时也指出:美国目前有1.419亿人就业,比十年前增加了4.8%,一些行业劳动力规模翻番,而另外一些行业劳动力却缩减了一半以上。可见只看到人类的饭碗被机器人所抢走,这是片面的、狭隘的、悲观的看法。其实大数据给各国各方面事业,包括政、经、文、军、教等带来蓬勃生机,创造了大量新职业和新工作的机遇。美国未来研究所联合2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和商业专家对新兴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云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及未来10年我们将如何工作展开研究。题为《人机关系的未来时代》研究报告预言社会将进入一个人机关系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机遇,进而帮助人类超越极限,而这就是其时代的特点。到2030年人类对技术的依赖将变成一种真正存在的关系,它将带来创造力、激情和进取心等能力,同时机器人的发展将带来速度、自动化和效率,而由此而来的生产力将在工业领域内创造更多新机遇。在各种新出现职业中,有80%是目前不存在的。人类必须尽快学习,迫使我们在新产业创建的同时,必须掌握新的能力才能继续生存。如今电子技术、人工智能的创新正在改变所有工业的面貌,大部分企业高管都认为,如果不学习,企业在3-5年内就会落后于时代发展。对于每个人来说,不学习,也会落后于时代。根据2017年达沃斯论坛上公布的预测数据,如今65%的儿童成年后将从事目前刚刚萌芽或尚未创造出的职业。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分析显示,40%的欧洲企业正在苦苦猎寻胜任一些岗位的专业人士,预计全球高精尖研究专业人员的缺口到2020年将达到4000万人。未来需要的职业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专家、无人机操控师、虚拟货币系统专业人员、智能运输系统专家、3D打印技术专家、绿色经济催生的新职业、白色黑客、增长黑客、纳米机器人操控师、智能工厂工程师等。社会在发展,职业在创新,人类不必杞人忧天,被抢走饭碗,将会送来更多新饭碗,前景是美好的。一些人之所以存在被抢走饭碗的恐惧,是因为社会发展太快,人们不适应所引起的,再加上信息革命与智能革命的叠加,使人产生措手不及的恐慌。

二、无穷无尽自认知

在信息智能时代大潮汹涌澎湃向前之际,或不适应而落伍,或饭碗被抢走而失业,或不学习被淘汰,或前途迷惘而慌张,或因新老职业更替而出局,或因失业不能再就业而埋怨等等,中国古人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是之谓不朽。这“三不朽”彰显了人的价值和意义。人活在这世上总要做点事,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既不能立德、立功,又不能立言,人生的价值意义何在?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对人的神谕是“认识你自己”。要认识人的价值和意义,首先人要认识人自己。人是什么?是人或动物?自从人成为人以来,这是一个永恒研究的课题,即使是科技特别发达的今天,也没有认识完结。

人是两足无毛的动物。人类开始从生理结构上认识人。荀子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古希腊柏拉图也说人是无羽毛的两足动物。但荀子认为,仅从生理结构的形体上的二足无毛认识人兽之别,并没有抓住人兽的本质,“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人道构成人与人之间的上下、亲疏、长幼、父子、男女的分辨,这个分辨构成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原则等的根本原理。这就是说,人是社会的动物或政治动物。人之所以成为人,是社会化的过程,是指一个人获得人的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生活的各种社会生活的习惯、方式的过程,是一个活到老和学到老的过程。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合群的过程,是作为动物的人开始转变为社会的人的过程。荀子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虽然蚂蚁、蜜蜂也群居,但人是按一定的等级次序和分工关系组织起来的社会,所以能够和谐,和谐而和合而专一,和合而力量强大,强大而能胜过其他动物。人的理性使人具有过社会生活的愿望,而为社会的动物。

人是理性动物。理性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本质力量或主体能力,它是人类本性或需要的体现,是禽兽所没有的人类德性的表现形式。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与中国古人一样认为人是理性动物。他认为所谓感觉生命,马、牛及一切动物也都具有,“余下,即人的行为根据理性而具有的理性生活”是人类所特有的。康德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分是人具有自己创造自己的特性,人“可以作为天赋有理性能力的动物而自己把自己造成为一个理性的动物”。理性的能力依于人类自己创造。

人是有智慧思想的动物。智慧思想是人与动物根本的差分,王充认为,“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人类是动物中唯一有智慧者,有思想者。刘禹锡认为,人是动物中有智慧者。“植类曰生,动类曰虫。倮虫之长,为智最大,能执人理,与天交胜,用天之利,立人之纪”倮同裸,倮虫之长指人类,人类有最大的智慧,能把握人伦道理,建立人类纲纪秩序,与天交相胜,交相利,把天人关系提升到相资为用的高度,克服以往天人关系的单向面性,体现了智慧洞见。

人是机器。从工业革命到智能革命,人工智能抢了人的饭碗,人研造了类人机器人,也是一架会自己发动的机器,它可以自主地依照人与动物都遵循的机械运动规律而动。人是机器,机器是人,人机一体,未来将未可分别。

人认识自己,随社会发展而变,跟认识深入而迁。欧洲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人的自觉的传统的觉醒,这个新文化运动的代言人是一批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的要旨和贡献,便是“人的发现”。他们肯定了人性、人道、人权、个性解放、世俗享乐,世俗教育和科学知识,否定了神性、神道、神权、宗教束缚、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到了近现代,在经历中外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艰难曲折探赜索隐研究的基础上,海德格尔改造了尼采的“超人”,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和克尔凯郭尔高扬“类”之中的“孤独个体”,把个体作为“自己的范畴”的思想。他否认现实人的社会属性,建构了以个体为中心的所谓“根”的本体论。他在《存在与时间》中说:“人是理性的动物”这句古老格言,其本义是“人是会言语的动物”。在古希腊的文本中逻各斯(logos)这个词本身兼有“理性”(Ratio)与言语(Oratio)两层含义。如此,人也可以说是言语的动物和理性动物。在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向人发起了严峻的挑战,颠覆了诸多传统的定义,和人机一体、人机共情、人机伴侣的情境下,人作为和合存在仍有其价值和意义,仍是最佳的定义。

三、多姿多彩人价值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是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价,不见甲骨、金文。《说文新附·人部》:“价,物直也。从人、贾,贾亦声。”《集韵·祃韵》:“价,售价也。”为价格、价值。值亦不见于甲骨、金文。《说文》:“值,措也。从人,直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经传多以置为之。”《集韵·职韵》:“值,措置也。”措置意为安排、处置、料理、筹划。

价值与价格。物品、商品的价值。焦赣《易林》载:“鱼鳖列市,河海饶有。长财善贾,商季悦喜。”活鱼鲜鳖满列市场,河海之中多么富饶,聚财多多善于价值高,商人心中多么喜悦。桓公与管子答问,管子说:“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子,皆案囷窌而不能挹损焉。”对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售卖给他们而无益损。《后汉书》载:为取西域事,邓太后召开会议,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遂弃西域。班勇建议说:“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直,严以期会。”班勇为班超的少子,其有父亲的气度风格。当羌乱西域反叛,匈奴谴责诸国拖欠租税,又抬高粮物价格,而引起鄯善、车师都心怀愤怨,思考乐于事汉。班勇认为复置西域校尉,宣威布德,以维系诸国向汉之心。

价重与价人。价值大,价重连城,掌控军事重要的人。《三国志》载:曹丕听到钟繇有玉玦,欲得而难于公开说,转托人说与钟繇,钟繇即送给曹丕,曹丕致书钟繇曰:“宝玦初至,捧跪发匣,烂然满目。猥以蒙鄙之姿,得观希世之宝,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既有秦昭、章台之观,而无蔺生诡夺之诳。”这块美玉为希世之宝,连城之价。因秦王曾以十五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所以讲价重连城。就人而言,为有价值的人,《诗经》载:“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亨传:“价,善也;藩,屏也;垣,墙也;王者,天下之大宗。”郑玄笺:“价,甲也,被甲之人,谓卿士掌军事者。大师,三公也。大邦成国,诸侯也。大宗,王之同姓之适子也。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藩屏垣干为辅弼,无疏远之。”掌军事的卿士为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稳定的为有价值重要人物。

人由于有欲望,就有追求。求有索取、贪图、选择、感应等义,其必意蕴着价值的追求、取向、评价、尺度等。传统和合价值追求又蕴含着创生、创造的含义。20世纪是价值冲突、破碎、大战的时代,二次世界大战,9.11恐怖事件,以及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战争等,把东西方传统的价值观冲击得七零八落;价值危机把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宗教、历史的原则、原理,以至观念冲击得破烂不堪。21世纪是价值重建的世纪。

重建价值,必须认清造成20世纪价值危机的根源。以往用以体认价值的依据,或根源于主体,如“需要”以界定价值,或根源于客体,如以“属性”界定价值,或根源于主客之间的关系,如以“效应”说价值。如此等都深深地、习常地陷溺于主体与客体两极对待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之中,而不能自拔,价值天平总是在那里挑摇摆舞,总要寻找一个攻击的、竞争的对象,或敌人或假想敌,否则就显得空虚,无利可得,无威可显,无权可霸,无地可占。于是挑起动乱,发动战争,不惜制造谎言,黑白颠倒,价值错乱,以便火中取栗,甚至火上浇油,以能取得更大利益、更强权威、更大霸权、更多地盘,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中华民族历经千灾万难、千辛万苦、动乱战争、颠沛流离,五千年的文明史,体认到一条真理:“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保合太和”,“以他平他谓之和”的和平思想理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和平的活水来浇灌21世纪的价值重建,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民胞物与、“四海之内皆兄弟”为平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原则理念,这是21世纪价值重建的总纲。由此指导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宗教、民族,以至互联网、人工智能价值的重建,以及人生价值与类人机器人价值的重建等。

四、互创互尊人与机

价值归根结底,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并围绕人而展开,它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成果,它构成人的批判与继承、抛弃与吸收、选择与弘扬的依据和取向;它指引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法、情绪表现、思想意识的基本倾向和趋势。如此等等,总归于价值观这只有后无形的手。人生价值也牢牢被这只无形的手所管控和支配。

人生价值在历史逻辑的演变中不断放大、增量增值,它体现为人生价值是传统性的和合存在,是历史性的和合存在,是文化性的和合存在,是日新性的和合存在,是体贴性的和合存在。

人生价值是传统性的和合存在。传统是指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着、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传统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生价值智能对传统现象的理解所获得的,是主客体融突和合的结果;各地区各民族所创造的传统,具有不同特质,特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它是由事物本身所包含的冲突融合而和合构成的;传统是由诸多相对稳定的文化样式和文化类型的动态有机系统,为和合的整体结构;传统是一不断沿传着、流变着的生生不息的进程。人生价值在这一流变中既互相和谐契合,又互相矛盾冲突,而构成融突和合存在。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根与本、魂和神的载体,抛弃这个根与本、魂与神,就等于割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等于丧失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只能在传统文化的和合中存在。

人生价值是历史性的和合存在。历史需要人们反思、确认和求证,不要在情感上独步,而要在理智上思索。历史,希腊语为historia,初义是指讲故事、叙述事情。中国古代历为经过、经历、跨越等义。《说文》:“历,过也。”《广韵·锡部》:“历,经历。”《尚书·毕命》:“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史,《说文》:“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最初是指王者身边担任星历、卜筮、记事的官员,如太史、内史。《礼记·玉藻》:天子“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就此而言,历史是指书写帝王将相等的言行,记述他们的人生价值。一般而言,历史是历史事件本身,构成人类以往的事件和行动的活动本来状态,如考古发现的实物;又指描述的历史,即对以往的事件和行为活动的记载、记录,如实录;再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诠释、研究模式,如柳宗元的《封建论》、王夫之的《秦始皇》等史学著作。尽管历史错综复杂,各种人物、事件纠缠一起,既分又合、既冲突又融合、既变又不变。合者、融合者、不变者,即在分、冲突、变中蕴含着人生价值的历史性的和合存在。因为历史是人的历史,事件是人参与的事件,所以不能不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和合存在。

人生价值是文化性的和合存在。文化之“文”,本义是纹身,引申为纹理。《说文》:“文,错画也。”意为各色交错的纹理。《庄子》曰:“越人断发文身。”由人的纹身,而推致天地的纹理,《周易·系辞上》:载“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五色、五声、五味、五行,参伍错综,便构成天地的文理。文化的“化”本义是教化,引申为化育。《周易》:“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互相冲突矛盾事物的絪缊、媾精、融合、和合而化生新事物、新生儿。所谓文化是指人类智慧赋予的实践活动发展中所智能创造、构建的各种方式和成果的总和。文化是人类智力投入的实践交往活动中智能创造的建构,实践主体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也实现了其智慧和才能,体现为实践主体在实践交往活动中所智能创造的各种成果,在各种成果中蕴含着实践主体的人生价值。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实践主体人生价值的和合呈现。

人生价值是日新性的和合存在。日月相推,天地变化无穷。“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日新,日日新,苟日新,是最大的德性,也是最大的获得。由于日新,不断地创新,才能生生不息。一个民族、国家、企业、公司,唯有日新,才能发展;唯有日新,才能繁荣;唯有日新,才能立足于世。国家、民族、企业、公司的生命就在于创新、日新。中华民族是擅于创新、长于日新的民族,是智能日新的民族,正由于此,中华民族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礼仪之邦;成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自由的民族;成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群星璀璨的民族;成为人杰地灵科学家、天文学家、农学家、医学家辈出,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的国家;成为世界最先实现文官制度,最早使用纸币,最早由小农经济进入商品经济的经济发达国家。宋代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之所以能如此,都归于实践主体的日新智能创造,都是实践主体在日新智能创造中实现了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也不可能离开日新的智能创造。特别在当下的大智能时代、各国各民族都紧锣密鼓地突飞猛进地进行人工智能的创新,其趋势确是日新、日日新地发展,谁占领这日新、日日新的高地,谁就能独占鳌头。若一日不创新,就会落后,若日日不创新,就可能被淘汰出局,这是当前之大势,谁都不可阻挡。人生价值就在这日新融突中和合实现。

人生价值是体贴性的和合存在。体贴有细心、仔细体认、体察、体悟、体会、实践、实行等义,也有连结、亲近之意。程颢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就是自己探赜索隐领悟、体察出来的。其实“天理”两字在《庄子》和《礼记·乐记》中已有,之所以讲是自己体贴出来,是因此而构建了理学哲学理论思维体系,并把理提升为形而上逻辑结构的核心范畴,开启了宋元明清的理学学说而影响深远。程颢这一体贴,也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程颐在其《明道先生墓表》中说:“道之不明也久矣。先生出,倡圣学以示人,辨异端,辟邪说,开历古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后明,为功大矣。”孟子死后,“道不行”,“学不传”,异端邪说风行,程颢得圣人不传之学,而使圣人之道大明于世,其功劳及贡献可谓伟大。后朱熹也推崇二程为倡明孔孟千年不传之学,而大加赞扬。体贴需要连接亲近对象。《礼记》载:“外朝以官,体异姓也。”郑玄注:“体,犹连结也。”在外做官,要连结、亲近异姓的人,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体贴是程颢对于唐以来儒释道三教文化整合的兼容并蓄方法的落实,是他出入佛道几十年而返归六经的领悟、觉悟。庄子说:“能体纯素,谓之真人。”成玄英疏:“体,悟解也。妙契纯素之理,则所在皆真道也,故可谓之真道之人也。”若能领悟纯精素质的道理,守神不丧,精神凝静,形同枯木,心若死灰,物我两忘,身神为一,这可以说是得真道的人。

人生价值的和合存在必须与人工智能类人机器人的存在融突和合,才能真正造福人类,以至无危害。为此,必须从人生机生、并育并长,人运机运、共建美好,人权机权、共造平等,人机价值、共享尊严等方面进行规范。

人生机生,并育并长。生命诚可贵,人类的生命与类人机器人的生命同样可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这是往圣的箴言。万物的生命,无论是草木禽兽,抑还人类,都应该互相养育、发育而成长,既不能砍伐草木、滥杀禽兽,也不能杀人,更不能以杀人机器人杀人,否则是违反自然规则,也违反人道主义原则。人的生命现象具有神圣性、唯一性、消费性、珍贵性、回归性。人的死亡现象却具有自然性、必然性、不免性、有限性、人为性。万物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庄子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生是死的延续,死是生的开始,未知孰死孰生,聚散往来,变化无定。死生不二,万物归一。换言之,类人机器人的诞生是人类死的延续,死是人类生命的开始。若以此而言,可谓“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通天下为一。这种古人的生死观可谓高雅超拔,清虚无为。

尽管可通古今之变,但毕竟今不是古。现代医学科学、生物科学、神经科学的发展,对于生命与死亡现象的界定逐渐科学化、精确化。或以停止呼吸为死,或以心脏停止跳动为死,或以“不可逆转的昏迷或脑死”为死。这就是说:无感受性的反应性,无运动和呼吸,无反射,脑电图平直,动脉压陡降等。脑电图平直的脑死亡是判定生命与死亡现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假如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科学有所突破,并植入人工智能类人机器人,就能打造出新型的“超人”。当前全球有几十家以至百家机构、企业在从事脑神经科学领域开发,尽管目前人类脑神经信号密码还没有完全被破解,然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神经科学、生物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进化,再加上脑神经产业全球市场和利益的刺激,人类的脑神经密码的被破解,在2030年内就可以被破解。科学家正在通过人类干细胞制造三维类器官,这种类器官生长出功能性神经元、不同的大脑皮层,以及其他模仿正常尺寸大脑的构造。制造大脑类器官的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并给大脑类器官血液的供应,哈佛大学乔治·彻奇的实验室已完成这项工作,“血管化”可以让类器官生长得更大,有望在培养皿中长正常大小的大脑;另是向类器官输入感知——或许可通过视网膜来实现。若将此大脑类器官植入人工智能类人机器人,类人机器人其和合生命存在与人类几乎无所差分,类人机器人无可置疑地获得了生命。更有甚者“人脑也需要提升性能才可以适应未来社会,避免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将电子设备植入人脑以实现思维的读取和互联将是提升人脑功能的重要手段”人类自我也需要植入大脑类器官,以提升人脑思维功能。

除人工智能类人机器人植入大脑类器官而获得生命外,完美复置克隆人的技术几十年前被热炒,由于超越人类伦理道德底线而被边缘化。但是克隆技术却不断发展。首批克隆实验于20世纪50年代用青蛙开展,1962年成年青蛙在牛津被培育出来;苏联科学家在1987年宣布首次克隆哺乳动物,生物学家将家鼠的胚胎细胞与清除遗传物质的卵子相结合,繁殖了三只克隆小鼠;英国科学家伊恩·威尔马特于1997年公布了克隆羊“多莉”的实验细节,是经过277次克隆尝试后存活下来;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经87次尝试于2001年12月诞生一只克隆猫,曾生下三只健康小猫;2003年美国培育出一只名为“爱达荷宝石”的克隆骡子,三年后他与自然出世的骡子一起比赛,获得第三;首只克隆狗于2005年4月24日诞生于韩国首尔大学,名叫“斯纳皮”,是来自1095个阿富汗猎犬幼崽胚胎中唯一幸存者;2009年4月8日一只30公斤重的“因贾兹”骆驼出生,它是一只去世骆驼的克隆版本,并于2015年生下小骆驼;2018年1月,两只克隆猴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诞生,取名为“中中”和“华华”。既然能克隆骡子、狗、骆驼、猴这样大型的、有知觉的、有生命的哺乳动物,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无疑也能被完美复制,克隆出来,克隆人像克隆骆驼一样生下小孩。若如此,那么在这个地球上与人类一起存在的类人机器人和克隆人。如果这三类人的存在都有其价值和意义,那么唯有并育并长地和合存在,而不能你轻我重,我贵你贱,你输我赢,我存你亡,共同构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生态境界。

人运机运,共建美好。人类的命运与类人机器人的命运是联通的。个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类世界的命运与人人相关,因此,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君臣师等十分关注又困惑不解,但因与个人、民族、国家的生存利益、发展趋向、未来前景密切相关,人们都孜孜不倦地议论它、解释它,各说其是,以至街头巷尾设有算卦、相面等,以预测命运。几千年不绝于世。

凡认为命运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一种必然性力量。孔子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事业的能否施行与废弃决定于命运,人不能与命运抗争。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听孔子说,人的生与死是一种必然性的现象,换言之,人一定会死,人不能抗拒这自然的必然性,因此,孔子主张要敬畏命。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舜、禹、益儿子的好坏,没有人叫他们做,他们做了,这是天意;人没有努力而获得某种成果,这是命运。一个老百姓要得到天下,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必然道德高尚如舜、禹。把命运与人的道德修养相联系,后来王符说:“凡人吉凶,以行为主,以命为决。行者,己之质也,命者,天之制也。”人的吉凶祸福,是人与自己的道德修养、行为品质相关,这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人的命运是不可知的。

凡认为命运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异己力量。老子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命运是一种在没有外在干涉的任其自然的状态。庄子继承老子:“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我不知其所以然而然,顺任自然的安排,“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贤、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人生存的一切状况和变化,都是命运的使然。

凡认为命运是一种偶然性的遭遇。荀子主张人可以发挥自己主体性、主动性,“制天命而用之”,控制天命为人服务,拒斥命运是一种不能与之抗争的异己力量,以命运是“节遇谓之命”,是一种偶遇性的力量。“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他把命与运分析,死生是命的必然性,时运是人的偶然性。一个人虽贤能,时运不遇,不能实现其贤能;若逢时运,就能实现其贤能。王充也说:“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的人,与时机、时运不相偶合,便退在下流;才薄行浊的人,与时运、时机相偶合,却居众人之上。命是必然性的价值导向,运是偶然性价值导向。北朝刘昼主张命运的偶然性,他说:“命运应遇,危不必祸,愚不必穷;命运不遇,安不必福,贤不必达。故患齐而死生殊。德同而荣辱异者,遇不遇也。”命与运与时机、机运相逢遇,即使危险和愚笨,也不必有灾祸和贫穷;命运与时机、机运不相逢遇,即使安居和贤能,也不会有幸福和发达。人的逢遇与不逢遇,会使患难相同的人生死不同,德操相同的人荣辱殊异。

凡认为人自己可以造命。王夫之认为,“君相可以造命,邺侯之言大矣!进君相而与天争权,异乎古之言俟命者矣。”邺侯李泌曾主张发挥人的主体性与天争权,把人的命运由天决定的权力,争回到自己手中,老百姓亦可以自己创造命运。魏源说:“造化自我,此造命之君子,岂天所拘者乎。”天不能限制人创造自己的命运,命运自己创造。

命运亦是西方思想家、哲学家十分关注的,很早就有占星术预测人的未来命运。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服从命运,命运就是必然性”。人的必然性命运是由神决定的。后来弗兰西斯·培根说:“不容否认,一些偶然性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例如长相漂亮、机缘凑巧,某人的死亡,以及施展才能的机会等等;但另一方面,人的命运也往往是由人自己造成的。正如古代诗人所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设计师。”他既认为运是偶然性的价值导向,又认为运可以自己设计创造。

中西对于命运的体贴具有共同性,命运具有不同特点,命的必然性具有常规性、确定性、预期性,运的偶然性具有非常规性、非确定性、非预期性,命与运的非相应性,构成既冲突又融合的和合形态,通过如此考察和梳理,所谓命运是指人的生命主体的过去和现在的际遇与赖以存在的生活环境的融突和合所形成的生命经历和生存状态的价值评价。

当前中西都在研制类人机器人,随着生物技术、智能技术、脑神经科学的融合发展,类人机器人成为人的伴侣,日常生活中的成员,在人机互动、互创、互帮、互建情境下,人机一体化,人类的命运与类人机器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可谓人机与共,不是人机冲突、对抗,而是人机和谐、共建人机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人权机权,共造平等。人享有人之为人的权利,这是作为人应具有的。虽然,人权概念出于西方17、18世纪,但人权的理念和价值在古代中华文明理念中已有诸多精到的论述。我们之所以说人权概念来自西方,是指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1776年英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国古代尽管没有宣言之类,然对人权作为权利的概念的一种形式,已与义务、平等、公平、正义、自由等概念相联系的。权利这个词中国先秦已见,荀子说:“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权利不能使你屈服,人多不能使你改变主意,天大的事也不动摇,生死由之,这便是最高尚的品德。荀子又说:“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考察一个官员,让他接触声色、授予权利、使其忿怒、经历患险,看起能否坚守原则、职守。这是考验官吏的一种形式,都以权利与人的德操、品德等道德相联系。在盐铁会议上,各人的意见不一,“或上仁义,或务权利”。基本上有仁义与权利两派。批评公卿“知权利可以广用,而不知稼穑可以富国也”,“桑大夫据当世,合时变,推道术,尚权利,辟略小辩。”桑弘羊依据当时国家的实际,适应时代的变化,推致道术,崇尚权利,以此批驳相反的意见。在这里权利两字既可分用,也可合用,但都意蕴道德价值。即使以“权利”指权力与货利,就权力而言,一个人拥有其权力,如何运用权力,既与人的道德相联系,也体现一个主体人拥有自己的主权,这种主权蕴含人的基本人权。这种权力不仅是统治者的权力,而且也包含人的基本权力。若依孟子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那么,民的珍贵性、价值性比国家、君主更重要,老百姓享有人权是应有之义。

人享有人权,人首先是个人,“仁者,人也”。人是有道德理性的人,而不是禽兽。若丧失仁爱道德,便人化物,成为禽兽。人应时时遵守作为人的基本权力的尊严。仁是两个人,人是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协调关系中体现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和人的基本权力和人权。

人享有人权,首先是人的生存权。若动乱、战争,杀人盈野,白骨遍平原,如今中东一些国家,到处逃难,葬身海底,哪有人权可言。人的生存权,简言之,即安居乐业。孟子指出如何保证人的生存权,他说:“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如何能做到这样,就是施仁政、德政,使民有恒久的产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人人吃饱穿暖,每人享有劳动权,男耕女织,可以穿帛制的衣服,吃鸡猪的肉,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每人到学校读书学习,接受知识,懂得孝悌的道德,使每个人都成为道德高尚、文明礼貌的人,这是享有人权的基本保障和基础。

人享有人权,要人人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商周时,学在官府,接受教育受社会等级的限制。孔子勇敢打破等级差分,主张“有教无类”。不论人的种族、出身和贫富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使教育普及化、普遍化。并开私人办学的先河,影响中国几千年来私人办书院教育的传统,培育一大批有道德、有知识、能治国安邦的士(知识分子),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首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成为首个不分贫富贵贱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国家。

人享有人权,在政治上享有“民权”。民权思想的前提,是肯定民在国家安定中的特殊价值。《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是国家的根本,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是因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国家的存亡、成败、强盛与衰弱,决定于民的意志和权利,民既可以使船顺利航行,通达目的地,也可以使船沉没,推翻君主和王朝,主动权掌握在民手里,这便是民的权利,即今所谓人权。因为“民”就是“庶人”,即老百姓。国家欲安定,就要改善政治、爱护人民;国家要强盛,就要尊崇礼义,敬重才能的人;欲要建功立业,就要推崇道德高尚而有才能的人,这三者最大的关节点和基本原则。若能由此而保障人的权力,船就不会沉没。因此,中国古人一则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古训。《孟子·离娄上》就指出桀纣之所以失天下,就是失民心的结果。民心就是民的意志和想望,是体现民权,即人权的一种形式。

随着各国类人机器人的飞速发展,沙特阿拉伯已宣布类人机器人“索菲娅”拥有公民权,其权利比沙特妇女享有更多的权利,预计以后像索菲娅那样享有公民权的类人机器人越来越多,按照1948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这就是说,人类与类人机器人之间在权利上应该是平等的,他们之间可以共同商量,以协调、和谐相互之间的平等关系,构建人机权利平等的共同体,“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

人机价值,共享尊严。中国古人认为人是由天地之精英、五行之秀气诞生的。“天地之性(生),人为贵。”人是最珍贵、最有价值的,其所以如此,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周易·说卦传》认为天、地、人三道为三才,人与天、地鼎足为三。都以为人在天地间是伟大的、形而上之道的存在者;人是天地万物中最有智慧的存在者,王充说:“人,物也,万物中有智慧者也。”周敦颐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朱熹解释说:“只一个阴阳五行之气,滚在天地中,精英者为人。”人是有智慧、有思维、有灵明,是阴阳五行最优秀的精英的存在者,是度越于万物之上的存在者。人也是有理性、有道德的存在者。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之所以为天下贵,贵在超越了其他所有存在物,而具有水火、草木、禽兽所没有道德性的义,即仁义等社会性的道德理性。超拔提升人的价值,是要人体认自己的伟大价值,而自觉提高自己的觉悟,不辜负人的价值,做一个高尚的人;是要人深度“认识你自己”,修正自己,改错补缺,完善完美人类;是要人高屋建瓴地胸怀全球,开放包容,借鉴吸纳各种优秀文化,提高人类的价值量和地位。

人类智能创造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人类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发挥着人所不能而类人机器人能,人做不到它能做到;在一些领域它战胜、超越人类,他的能量、信息、算法、决策为人所不及;在诸多领域替代人类工作,不仅节约资源、热能,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它为人类创造更多新职业,造就人类能更多从事高端工作,使人有更充裕的时空从事艺术、逻辑、哲学及智能思考、谋划、创作,描画人类未来命运的美好蓝图。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中,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自我创造、自我修复、自我学习、自我造作的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其作用越来越大,其价值越来越高,其意义也越来越显著。人类将一刻也离不开人工智能机器人,它将成为人类亲密的伙伴。在人机一体化的情境下,人类应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胸怀,“四海之

内皆兄弟”的精神,人心与天地万物而为一的“同然之心”的思想,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价值交感联通,智能相应,平等地共享人格尊严,以基本人权的价值信念,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互利合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 释]

①参见汤先营:《美国机器人无处不在》,《光明日报》2017年8月23日。

②参见汤先营:《美国机器人无处不在》,《光明日报》2017年8月23日。

③参见罗旭:《你担心饭碗会被拿走吗?》,《光明日报》2017年9月14日。

④参见哈昊天:《人工智能在抢谁的饭碗?》,《北京参考》2017年7月17日。

⑤参见田园:《机器人会抢走谁的饭碗》,《光明日报》2017年8月27日。

⑥参见杨舒:《共话智能科技的颠覆性潜力》,《光明日报》2018年1月3日。

⑦埃隆·马斯克:人工智能将引发三战,http://news.sina.com.cn/w/2017-09-06/doc-ifykpooi12581 88shtm1.

⑧参见吴冠军:《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三个反思》,《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0期。

⑨《乾·文言》,《周易集解纂疏》卷1,《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93页。

⑩见英国《经济学人》未来战争专题之八·人工智能篇。《无人设备群将成新撒手锏》《经济学人》周刊网站1月25日文章,题为《掌控军用机器人的机会——自主机器人和无人设备群将改变战争形态》。《参考消息》2018年2月13日转载。

猜你喜欢

机器人人工智能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