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书夜会

2018-01-23◎子

哲思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伦勃朗非洲舞蹈

◎子 沫

很喜欢夜晚,总是在夜晚体会到生命的成长和绵长。

木心先生写自己在上海读书时的夜,那种丰盈感真令人羡慕。“美专图书馆的夜晚,壁上挂着伦勃朗的大幅油画,柯罗、塞尚、凡·高,一壶咖啡,一袋刚出炉的奶司饼干,灯光静谧,画册平平摊开,外面是菜市场,老式的有轨电车当当响,嘶嘶地驶过,立满书柜的屋,常由我一人独占,只亮一盏灯,伦勃朗凭窗相望,柯罗的树梢如小提琴的运弓……”图书馆的夜,书里的夜,有咖啡香的夜,这种感觉真好啊!

还有:“电灯坏了的琴室燃烛而弹奏的夜晚,杜美路蓝顶教堂边电影院连看七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夜晚,万国公墓月光照着大理石天使翅膀的夜晚,风雪交加窜进西餐馆罗宋汤加牛排及沙拉的夜晚,假期回西湖的孤山背坡的夜晚……”烛光的夜,有电影的夜,风雪交加的夜,有小世界的人,才理解这种至上的快乐,自我成长的快乐,静悄悄地发酵储备。

我偏爱不插电的夜晚。一册书,一杯茶,在书中激荡。生命需要激荡,谁说不是呢?当主食的深读、当甜点的闲书、当信息查用的资料书,有人说,一个人好的状态是“身体健康,生活安定,思想不安定”。这个不安定,我的理解是尽量开阔和丰富,而不是一潭死水。

思想融入离我遥远的生活方式中,浸润其中,在安全的距离阅尽人生百态。闲眼闲笔种种,丰富而单纯。想起一个懂音乐的女人说“巴赫让我饿”,好书也是如此吧。

起身续茶,吃点小食,想想闲事。想想《红楼梦》里中秋月夜吃茶的情景,心向往之。亭台空地,赏月,烹茶,饮酒,作诗……这样的夜,思绪可以走出很远,世事喧嚣,人需要的却有限,世上有那么多不需要的东西,常常一本书就可以抵达无限。在我的人生体验中,真正能让人持久安宁和满足并且唾手可得的,好像只能是阅读。当然,能享受阅读,也是一种天赐。

上完舞蹈课的夜,微汗,浑身舒畅,充满活力。翻阅一本有关台湾舞蹈的书,每一个毛孔好像都在打开。慢慢读,细细体会,这个夜晚,有由内而外的舞蹈。读到一半,也许可以轻舞一段,这种曼妙也只有懂的人才能会心一笑吧。

阅历的一个好处是,很多东西能理解至深,并能融会贯通,产生种种交汇通透的快乐。一如余秋雨所说的,有些事情,懂了就通了,通了才会找到愉悦。

那个读《走出非洲》的夜晚,布里克森说到生命中珍贵的男人戴尼斯,那个喜欢飞翔、享受生命的男人,喜欢听别人讲故事,常年用耳朵生活。“多少个夜晚或是黄昏,我们在火炉前铺上垫子,席地而坐,盘上腿,打开唱机,美妙的乐曲弥漫在清凉空气中,如一股溪流向我涌来。”这样的场景真美,非洲的夜色和壁炉,还有唱片,还有非洲高原的空气也沁入头脑,如葡萄酒那般整天使人醉意微微。

还有,那个读《大江大海》的夏日深夜,好像真的置身一艘船中,在海上漂来荡去;读纪德的《窄门》和《田园交响曲》,那种古典、简洁和深意,让我闻得见青草气……

过于单一、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容易令人心思浮躁,与己无关的东西看太多,会浪费时间与精力。

寂静的夜晚,泡一杯茶,捧起一本书,享受丰富的宁静。很多东西多不如少、新不如故,人生少些选择,也许更好。

猜你喜欢

伦勃朗非洲舞蹈
An Uncommon Trip
伦勃朗的“败笔”
伦勃朗的“败笔”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伦勃朗光”到底是什么样的光?
非洲鼓,打起来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伦勃朗的生年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