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8-01-22高有发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高有发

(福建省光泽县医院影像科,福建 光泽 35410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大多具有病程长的疾病特征,主要是以侵犯中轴关节作为侵入部位,常常会累及机体的外周关节,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导致纤维性、骨性强直等情况的发生[1];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大多发病的患者为青年男性,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误诊率,会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据相关的临床流行学调查显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其发生中重度疼痛的概率达到了45.0%,且主要伴随有非对称性下肢肿痛的临床特点,极度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目前的临床诊断学中,主要以影像学诊断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检查手段,比如:CT检查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等,而不同的检查手段之间也有着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在对患者选择何种的诊断方式中,医学界还存在较大的争议[2];而本文主要为了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效果,特选择了部分的疑似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意在为临床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提供可靠的指导方向,现具体的数据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共65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以此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65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在19~39岁,平均年龄为(29.99±6.77)岁,患者的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为(3.51±2.11)年;患者均有疑似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临床症状,且入选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明白、了解、清楚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方式,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之中,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符合伦理学要求。将合并传染性疾病或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在外。经过病理学检查后发现,疑似的65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中,确诊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的有60例。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先行多层螺旋CT检查,之后予以磁共振成像检查,最后再实施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的方式进行诊断检查。

多层螺旋CT检查:使用的CT机是16排的,MR是I.5T的,是国产联影公司提供的检查仪器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检查,先予以头部检查,检查的范围在髂嵴上缘直至耻骨下缘之内,可以适当依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对仪器的参数进行调整,如:512×512的矩阵、0.6 mm的准直和1.0的螺距,并将所获得的数据放入到西门子工作站Sygo 3D中实施数据处理,之后,对机体的软组织窗和骨窗等部位予以多平面观察;

磁共振成像检查:使用美国的GE-HDxt型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检查,具体的检查方式和多层螺旋CT检查方式大致相仿,并将参数值调整为:256×256的矩阵,且若为常规SE脂肪抑制序列则使用T1WI序列(15 ms的TE、500 ms的TR),而冠状面、横断面均予以T2WI序列,参数设置为:0.5~1.0 mm的层间距、4 mm的层厚、5000 ms的TR和95 ms的TE,并将所获得的数据经过数据传输实施数据处理[3]。

1.3 观察指标:研究3种检查方式(单一的多层螺旋CT检查、单一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检查)所得结果,并分别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此研究并比较3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单一的多层螺旋CT检查、单一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检查后的诊断方式所得结果,并分别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以此研究并比较3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若单一的多层螺旋CT检查、单一的磁共振成像检查和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数据指标越高则代表该种诊断措施的价值越高。

2 结 果

在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的诊断结果中,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比单一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和单一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检查结果数据更高,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单一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数据与单一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单一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结果如下:其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共54例,其中,误诊3例,漏诊6例,因此,该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5%、90.00%、40.00%;其中,单一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如下:其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共55例,其中,误诊3例,漏诊5例,因此,该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69%、91.67%、40.00%;其中,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如下:其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共58例,其中,误诊2例,漏诊2例,因此,该种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5%、96.67%、60.00%。

3 讨 论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属于慢性疾病,也是近年来频发的一种病症,该种病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大大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且疾病的病程十分漫长,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临床诊断中,大多医院会以X线作为主要的诊断方式,但是,该种检查方式经过临床医学研究显示,虽然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确诊疾病,但是其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都相对较高;因此在近年来,都是主要以CT和MRI的诊断方式作为常用的检查手段,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均十分理想;在本次的研究中也有显示,MRI和CT在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中的诊断结果数据差异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说明两种检查方式的确诊率大致相似,可以在临床诊断中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诊断手段。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使用CT进行临床诊断,具有影像学图像分辨力高的检查优势性,且患者不会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感染的情况,能够比较清晰地将细微病灶得以显示,大大提高了临床的确诊率,但是,若只使用单一的CT检查,又容易造成关节部位的重叠和遮盖,并不能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据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MRI检查可以显示出骨髓水肿等机型炎,其在早期的诊断中,有较大的诊断优势性,特别是在检查关节间隙变化、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和关节面增生硬化中,其诊断确诊率十分高,因此,在临床检查中,研究者提倡将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检查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提高患者的诊断有效率[4-5]。

根据本次的数据显示,单一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5%、90.00%、40.00%;单一使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69%、91.67%、40.00%;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5%、96.67%、60.00%;这也由此说明了,实施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性十分显著,具有诊断空间分辨率相对高、且检出率相对较高的临床检查优势性,且其实施的可行性明显。

综上所述,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有效和准确的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该重视运用多层螺旋CT结合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方式,以此加大诊断价值性力度。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错缝症推拿手法复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加长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