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8-01-21高冬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位颅脑重症

高冬玲 于 微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感科,辽宁 沈阳 110041)

重症颅脑损伤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发病迅速、病情危重、变化无常,致残、致死率相对比较高,幸存的患者一般会遗留严重的并发症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1]。本研究主要对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为临床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提供参考价值,以进一步促进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收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一共有9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为47例。当中,研究组男35例,女12例。年龄在20~71岁,平均为(30.5±6.2)岁;对照组男37例,女10例。年龄在22~74岁,平均为(32.8±7.1)岁。94例患者全部符合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标准[2]。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血压、瞳孔以及意识等给予密切观察,观察72 h,稳定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医嘱进行观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入痰液的用具,随时准备好气管切开的配合以及护理;对出现躁动的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等[3]。研究组在上述的护理之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其中包含有以下几点;

1.2.1 听觉刺激: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受伤之前的兴趣爱好,采取适宜的音量让患者听病前节目;患者亲属耐心讲解患者所关心的事情,进而唤起患者的回忆,在每1次临床护理以及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大声对患者说明以强化,每日4~6次,每次15~20 min。

1.2.2 康复训练:患者健康一侧肢体的摆放包括有仰卧体位、健康一侧体位以及患病一侧卧位,以免患者肢体肌肉萎缩以及关节脱位变形。每隔1~2 h更换体位1次,从仰卧体位转变侧卧体位的时候切勿牵拉上肢,以免由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肩带松弛,由于过度牵拉出现新的肩带损伤,使肩关节半脱位进一步加重。应该让患者双下肢屈髋屈膝,对侧下肢放置在靠近一侧下肢的前面,护理人员双手扶住患者的髋部,使患者翻身面向护理人员。

1.2.3 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进入医院以后在24~48 h采取置入胃管,第1日和第2日对患者采取浓米汤以及菜汤,如果患者没有出现腹泻以及腹胀等相关异常情况,应该逐渐增加营养;对于鼻饲液一定要现配现用,温度保持在38~40 ℃,每次150~200 mL,每日4~6次,速度不快过快,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另外,在每一次进食之前将其胃液抽取出来,对其颜色和消化情况给予密切观察,同时pH值给予检测,例如,pH在5以下的时候,适当采取抑酸剂,出血的时候可以通过胃管注入止血药物。鼻饲之前和以后采取温开水冲洗导管,保持其清洁通畅,以免发生堵塞。

1.2.4 预防并发症:患者初期生活无法自理,直肠以及膀胱的反射相对比较差,极易引发消化道出血、继发性感染以及关节僵硬等相关并发症,进而对护理干预的顺利进行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临床护理人员一定增强康复护理,要定时更换体位,每隔1~2 h翻身以及叩背,进而有效避免出现误吸以及压疮,同时还要协助患者进行四肢和关节的被动运动,以免发生关节强直[4]。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之前和以后的GCS以及并发症给予记录和对比[5]。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搜集所得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相关计量资料均应用 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之前和以后的GCS评分情况对比:护理干预之前,研究组的患者的GCS评分为(4.25±0.68)分,对照组的患者的GCS评分为(4.27±0.77)分,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以后,研究组的患者的GCS评分为(11.33±2.02)分,对照组的患者的GCS评分为(8.27±1.95)分,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对比:护理干预以后,研究组消化道出血一共有2例,关节僵硬一共有1例,继发性感染一共有1例,发生率为8.51%,对照组消化道出血一共有3例,关节僵硬一共有4例,继发性感染一共有2例,发生率为19.14%,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现如今,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对患者以及其家庭带来承重的负担与痛苦。重症颅脑损伤以后恢复的快慢与否,与临床护理干预有关,经过相对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

根据研究表明[7],重症颅脑损伤由于头部受到暴力冲击的不同,会同一时间导致颅脑、头皮等相关结构的损伤。如果损伤部位为大脑皮质运动区域或传导通路会造成瘫痪。所以,对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以及功能训练,对患者大脑半球运动功能代偿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无法自主生活,同时由于长期卧床等相关因素非常容易造成感染。增强呼吸道管理以及呼吸治疗设备的管理,增强尿道管理以及预防压疮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胃肠内部营养对胃肠蠕动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8],同时能够有效预防应激性溃疡,并且能够有效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能力,进而使患者的机体抵抗力进一步提高。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以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以后,研究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相关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其功能恢复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并发症相对比较少,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1] 马丽娟,赵丽红,赵丽华.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25(23):5115.

[2] 王莉,冯晶,赵晓宇,等.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95-96.

[3] 何艳春,陈光新,朱明敏早期人性照护理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14(8):1184-1185.

[4] 岳秀玲.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效果影响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18(8):1041-1042.

[5] 杨锦霞,章灵芝,汪官富,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尧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1(32):118-120.

[6] 张林琼.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0(12):133-134.

[7] 吴薇.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1667-1668.

[8] 林萍盛.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与护理干预关系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5(10):1165.

猜你喜欢

体位颅脑重症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重症不惑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