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1-21姜黎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期
关键词:检验法受检者生化

姜黎黎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医院检验科,辽宁 鞍山 114300)

目前,临床上最基础的肾脏疾病诊断方法是肾脏生化检查,其检验结果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出详细的、可靠的、全面的病情数据化信息,为确诊肾脏疾病提供出一定的理论依据[1]。由于临床肾脏生化检验中的各个项目均为相互独立[2-3],因此,为提高临床对肾脏疾病的准确认知及病情掌握,一般常采用全项目的生化检验,这样不仅会增加受检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受检者的身心痛苦。分级检验法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检验项目的相互组合,进而获得更准、更强、更灵敏度的检验结果,从而利于疾病的诊断,是一种新颖高效的生化检验手段。本文回顾了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肾脏生化检验的146例受检者的记载资料,按其接受的检验方法分为分级组和常规组,每组刚好各73例。分级组受检者采用分级检验法检验采集的血液样本,而常规组受检者则采用常规检验法检验其血液样本。对比观察并鉴别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检验结果和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对比两组的误(漏)诊率情况,以期探讨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内容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肾脏生化检验的146例受检者的记载资料,按其接受的检验方法分为分级组和常规组,每组刚好各73例。其中,分级组中男性受检者37例,女性受检者36例;年龄在26~75岁,平均年龄(43.1±1.4)岁;常规组中男性受检者38例,女性受检者35例;年龄为27~76岁,平均年龄(42.9±

1.6 )岁。两组受检者在性别比、年龄比等基础性资料方面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两组进行临床对比性研究。

1.2 检验方法:进行肾脏生化检验前,叮嘱所有受检者均空腹12 h,次日清早采集两组受检者的空腹血液样本,同时进行检验研究。分级组受检者采用分级检验法检验采集的血液样本,而常规组受检者则采用常规检验法检验其血液样本。

1.2.1 分级检验法:使用RocheModularPPIsystem软件包对73例分级组受检者进行肾脏分级生化检验。分级检验中的第一级的项目内容为CysC检验,第二级项目内容为BUN和Cr检验。注意:第一级检验的CysC阈值需设定为0~1.40 mg/L[4],当受检者的CysC的检测结果>1.40 mg/L时,才能进行第二级检验;反之,当受检者的CysC的检测结果未超过1.40 mg/L时,无需接受第二级检验。在分级检验过程中,实验室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生化检验的标准操作执行。

1.2.2 常规检验法:73例常规组受检者接受常规检验法,本院选用了拉网式检验法,实验室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拉网式检验的操作流程进行肾脏生化检验。

1.3 检验指标:统计记录两组受检者血液样本的CysC、BUN和Cr的阳性检出率。在1个月内对受检者的所有项目再次进行复查,以进一步统计两种检验法的误(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检测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2.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处理,其中采用t检验法对两组计数资料(n、%)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法对两组计量资料(x-±s)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为两组检测数据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的阳性检出率:分级组血液样本中CysC、BUN和C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59%(7/73)、53.42%(39/73)和36.99%(27/73),常规组血液样本中CysC、BUN和C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59%(7/73)、19.18%(14/73)和24.66%(18/73)。对比两组数据结果:CysC阳性检出率并无任何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BUN阳性检出率的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r阳性检出率也存在显著性对比差异,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的误(漏)诊率:针对两组阳性检出者,在1个月内对受检者的所有项目再次进行复查,两种检测法的误(漏)诊率分别为4.11%(3/73)和17.81%(13/73),故分级法显著低于检测法,比较差异(P<0.05)。

3 讨 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作息节奏也日益加快,其中很多人渐渐养成了很多不良性的生活作息习惯,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及吸烟喝酒等,而使得很多人患有肾脏疾病,导致肾病发病率逐年持续增长且居高不下。据研究表明,主要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面积和其通透性,肾小球血浆流量情况,以及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等。当肾功能出现病理性衰退时,患者的双肾滤过率、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面积及其通透性均发生一定的降低改变,从而导致排泄物受阻,引发肌酐等毒素的逐渐聚集。对受检者给予临床诊断时,医师主要的基准依据为这三项阳性检验结果,同时还要联合观察及分析受检者潜在的可能性肾脏疾病以及肾脏功能衰退的具体状况,从而定制具有针对性的肾病治疗方案,尽早实施治疗措施,使受检者的肾病症状尽快得到缓解,早日恢复肾脏的正常功能[5-6]。

本文比较了常规检验法和分级检验法对受检者血液样本中CysC、BUN和Cr的阳性检出率的检测结果,对比发现两组CysC阳性检出率的数据结果并无任何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而两组的BUN和Cr阳性检出率的统计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数据对比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中还对比研究了分级检验法的误(漏)诊率,大大低于常规检验法。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分级检验法显著优于常规检验法,可提示分级检验结果可为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法较常规检验法的阳性检出率更加精准,误(漏)诊率更低,更利于临床开展肾脏生化检验的相关工作,其结果对临床确诊及应用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广泛应用。

[1] 邵桂英.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12):182-183.

[2] 杨军.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4):228.

[3] 金虹新.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6):31-32.

[4] 刘晓,王涛,谢娜.肾脏生化中对分级检验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8):144.

[5] 杨左钱.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34-35.

[6] 谢育昌.分析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6):145.

猜你喜欢

检验法受检者生化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梧州市高温事件气候特征分析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国际法中的“反事实推理”:作用与局限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