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

2018-01-21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期
关键词:儿科静脉发生率

魏 洁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1)

临床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对血管刺激小、用药方便等优势,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当前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儿科患儿存在自制力差、血管纤细、年纪小等特点,应用留置针能够最大限度减小对患儿血管损伤,有效保护静脉。为进一步明确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儿科收治患儿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100例儿科患儿,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50例,包括20例女、30例男;年龄2~11岁,平均年龄为(3.5±1.3)岁。观察组患儿50例,包括23例女、27例男;年龄1~11岁,平均年龄为(3.7±1.5)岁。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施静脉穿刺,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静脉留置针护理。静脉留置针护理包括:①血管和留置针选择:选择血流丰富、便于针头固定、无静脉瓣等血管。例如可以选择耳后静脉、正中静脉、较粗直额角分支血管。静脉留置针主要由小夹子、接口、延长管、肝素帽、针芯、针翼、外套管等构成,型号包括等同7号头皮针的18G、等同5好头皮针的24G。我院儿科常规使用24G,输血使用18G。②穿刺和固定:穿刺时使患儿保持平卧位,头部偏向对侧。找到合适血管后,利用茂康碘消毒穿刺部位。旋紧留置针肝素帽,利用食指、拇指握住留置针软座和鳍状针座,同时取下针尖保护套。为防止用力多度拔出针芯,不可仅持鳍状针座。使鳍状针座和静脉呈15°~30°角,直刺后观察软管流入血液情况,向静脉内送如软管,然后抽出针芯,并避免将针芯重新插入软管。打开输血开关了解滴注状态,然后用无菌贴膜覆盖针刺表面,在两周环绕透气纸胶布,最后依据医嘱进行滴速的调整。③封管技术:第一,封管方法。封管方法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留置针能够留置成功,正确封管方法不但能够延长置管时间,还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通常情况下正压封管,抽取封管液3~5 mL,先缓慢推注2~3 mL至输液针头,推注剩余液时波动输液头皮针,肝素帽内留有少许头皮针时,封管液充满整个官腔。当管液剩余0.1~0.2 mL时,将延长管用小夹子夹住,在拔除头皮针。肝素帽致密度高会影响退针速度,实际中不易掌握,进而出现负压风管、凝血堵管等问题。向留置针内斜面进行针头穿刺,保证均匀推注封管液,就能够防止负压封管情况的出现,并延长留置时间。第二,生理盐水封管。一般患者封管可使用生理盐水,通常维持时间为6~8 d。并从我儿科特点和具体情况出发,常规进行抗生素治疗,1天2次。该封管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可靠的优势,并通过减少加药程序减少感染的发生。

④留置时间:依据护理学相关规定,套管针留置时间通常是7 d以内。但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套管针留置时间为5 d以内能够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所以留置时间应当为5 d。

1.3 统计学护理:数据统计分析中使用SPSS21.0软件,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44例患儿中穿刺成功34例,具有77.3%穿刺成功率;观察组56例患儿中穿刺成功54例,具有96.4%穿刺成功率。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6例患儿中1例出现皮肤过敏、1例出现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44例患儿中4例出现静脉炎、2例出现堵管、2例出现皮肤过敏,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4.6±3.3)分,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77.6±5.4)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静脉滴注是儿科治疗中选用的核心方式,所以在儿科护理中保证患儿静脉畅通具有重要意义[2]。儿科患者通常好动且血管细,而留置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穿刺次数,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儿童自身因素影响静脉畅通,为儿科疾病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留置针能够有效提升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保证患儿治疗有序进行具有重要意义[4]。

[1] 史彩霞.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10):609-610.

[2] 蔡丽勤,王金莲.动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儿科抽血运用中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9):115-116.

[3] 梁雪萍.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273-274.

[4] 沈诺,陈莉.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72-73.

猜你喜欢

儿科静脉发生率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