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1-21杨德重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期
关键词:融合术椎间椎弓

杨德重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骨外一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而椎间融合术为常见方法。患者经治疗后其症状有所缓解,然而因手术时间较长,同时会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从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了影响[1]。而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且效果显著。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2例患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此研究中的6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差异划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8∶13,年龄为40~68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53.6±8.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0∶11,年龄为38~66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52.1±7.5)岁,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后可知,P>0.05,统计学意义未产生,两组数据之间的临床可比性加强。

1.2 方法:将椎间融合术应用于对照组中,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椎弓根螺钉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如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均进行X线片、MRI以及CT等相关检查,从而对患者椎间盘病变程度进行确定。随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全麻,对椎间后路实行减压。患者选择仰卧位,将椎旁肌和椎板进行剥离。观察组患者将USS椎弓根螺钉进行植入,使其椎板位置处能够进行咬除,将患者的关节突进行切除,随后对其实行减压。并将患者突出的腰椎间盘进行摘除,将神经根粘连和受压状况予以解除。检查其侧隐窝位置,对其上方以及下方位置处的软骨终板进行刮除,对已经切下的椎板骨质进行咬切,直至为米粒状,选择其中的少数部分,将其放置在患者椎间隙中,选择单枚椎间融合器对余下的位置予以填充,直到患者的椎间隙有所恢复,且恢复至正常高度中,将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以及拧紧[2]。整个手术过程中均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实行操作,通过双电极对其进行止血。

1.3 观察指标[3]:观察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时出血量、住院用时以及骨性融合率。并采用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JOA(腰腿疼评分)以及ODI(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数据计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的相关数据均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整理和计算,数据最终研究结果则选择计数资料或者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检验数据时则选择卡方和t值,组间数据经对比分析后如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为(51.7±10.4)min,手术时出血量为(150.2±18.4)mL,住院用时为(6.11±1.1)d,对照组患者手术用时为(78.3±11.2)min,手术时出血量为(184.3±19.5)mL,住院用时为(11.5±1.4)d,数据之间经过对比后可知,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

2.2 分析两组患者之后的相关评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为(1.32±0.62)分,治疗后的ODI评分为(10.25±3.12)分,治疗后的JOA评分为(24.62±3.48)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为(1.35±0.74)分,治疗后的ODI评分为(17.47±4.62)分,治疗后的JOA评分为(17.41±4.11)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产生,P值在0.05以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以及ODI评分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产生,P值在0.05以下。

2.3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性融合率:观察组31例患者经治疗后,31例患者骨性融合率良好,其比例经计算后为100%,对照组31例患者经治疗后,24例患者骨性融合率良好,其比例经计算后为77.42%,数据之间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腰腿疼和麻木,此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少数患者因症状较轻通过保守治疗后可缓解其病情,但是少数患者依旧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4]。临床中主要治疗方法为椎间融合术,此方法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对患者而言具有一定的损伤,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近年来临床中逐渐采用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此方法能够减少手术用时、降低其手术时的出血量,同时对其相邻的椎体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5-6]。与此同时,通过椎弓根螺钉对患者予以固定,能够将控制椎体骨量流失,有效将软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进行保留,从而对患者的恢复时间进行减少[7]。与此同时此治疗方法将手术过程予以简化,对患者不会造成严重的创伤。此研究结果表明,对我院收治62例患者分别选择不同术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经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后,其骨质融合率为100%,同时有助于腰椎的恢复,此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1] 聂国利.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间盘突出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4,20(18):70-70.

[2] 卢旭,李晔,孙仁义,等.椎弓根螺钉与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对比[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7):1137-1138.

[3] 高益,王斌,彭立波,等.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27-230.

[4] 刘凤松,王凯,景成伟,等.后路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稳定性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553-558.

[5] 俞武良,陆建猛,韦勇力,等.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13,26(1):29-32.

[6] 李贤坤,谭志宏,洪海滨,等.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41-43.

[7] 谭健,李平元,欧军,等.经椎间孔行腰椎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7):10-13.

猜你喜欢

融合术椎间椎弓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胸椎骨折患者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