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2018-01-21倪雪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期
关键词:列酮吡格空腹

倪雪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药学部,辽宁 鞍山 114000)

糖尿病史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常是由于血糖机制被破坏而导致体内血糖升高,糖尿病病程长,难治愈,患者苦不堪言。另外,常年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多数具有心脏类、血压类并发症,严重威胁其健康,一般糖尿病患者对其自身生活习惯尤其是对其饮食是具有很大讲究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逐年增加,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具有多尿、多食但体质量却不断下降的特点[1]。本次研究是对比我国产的吡格列酮片和二甲双弧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重点强调吡格列酮片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并将相关结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共20例,男患者12例,女患者8例。观察组共20例,男15例、女5例。所有患者都是经过专业的诊断判断为糖尿病,其中大部分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少部分患者伴有心脏疾病。所有患者年龄均在35~75岁。并且在确诊后经4周以上对自身的血糖控制和饮食习惯不满意的。其中,有过胰岛素治疗中毒者以及孕妇或者严重的肾衰竭患者。

1.2 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开治疗。其中,对照组选二甲双胍口服,3次/天,疗程为12周。观察组选用国产吡格列酮治疗,口服次数和治疗周期同上。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血糖情况,C肽、TC、TG、游离脂肪酸(FFA)及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数,观察时间分别为治疗后空腹以及用餐2 h,部分数据需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学数据,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当P<0.05来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两组治疗结束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并报告如下:(其中每组靠前的数据为治疗前,靠后的数据为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为kPa,FFA为μmol/L,空腹胰岛素、餐后胰岛素为mU/L,其余均为mmol/L。对照组TG[(1.6±0.8)、(1.1±0.5)]、TC[(6.1±0.3)、(5.4±0.8)]、HDL-C[(0.7±0.3)、(1.0±0.3)]、LDL-C[(3.6±0.7)、(3.0±0.7)]、FFA[(760±298)、(489±77)]、空腹血糖[(9.0±1.7)、(7.7±1.3)]、空腹胰岛素[(21±6)、(17±5)]、空腹C肽[(2.6±0.4)、(2.4±0.5)]、餐后2 h血糖[(18±3)、(12±4)]、餐后2 h胰岛素[(54±19)、(48±10)]、餐后2 h C肽[(5.6±0.4)、(5.7±0.8)]、收缩压[(18.9±2.5)、(18.0±2.0)]、舒张压[(11.8±1.4)、(10.8±0.9)];实验组分别为[(1.9±0.7)、(1.4±0.9)]、[(6.0±1.4)、(5.5±0.4)]、[(0.7±0.3)、(1.2±0.2)]、[(3.6±0.9)、(3.3±0.7)]、[(824±390)、(543±187)]、[(9.5±1.9)、(7.8±2.8)]、[(20±5)、(16±4)]、[(2.4±0.8)、(1.8±0.7)]、[(18±8)、(11±2)]、[(54±23)、(35±15)]、[(5.5±0.8)、(4.3±0.6)]、[(18.9±2.9)、(19.8±1.8)]、[(11.0±1.0)、(11.8±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胰岛素上升是糖尿病加重的主要表现,临床控制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阶段。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都能够给及时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上升,是糖尿病的常用药,但相比之下具有相似的降血糖、调脂作用,而吡格列酮具有相对的优势,并且该药能够使患者周边的组织的胰岛素得到改善,其活性更强[2]。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其主要机制为活化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使患者肝脏及周边组织的敏感性得到提高,从而降低了肝糖的生产和输出,也是就实现降糖的目的[3]。高TG和低HDL是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临床上将控制这两个指数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控制TG和HDL指数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有血糖,液可以降低患者合并心脏病的缝线。本研究表明,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都具有改善患者血糖指标的作用。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体内的HDL-C、TG指数都达到了要求,但对照组的效果较观察组稍弱。因此临床上常联合两种药物共同来治疗糖尿病。在本次对比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也少于对照组,吡格列酮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都可以起到降血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二者之间作用相似。吡格列酮作为新型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 段丽君,张扬,江霞,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Ⅱ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4):379-382.

[2] 严浩.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4):350-352.

[3] 傅军,徐宏彬,俞杰,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J].中南药学,2012,10(9):707-712.

猜你喜欢

列酮吡格空腹
PPAR-γ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吡格列酮保护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罗格列酮保护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通过减少HMGB1释放和上调DUSP8
葛根芩连汤对吡格列酮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
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空腹喝水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