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老十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2018-01-20李娜娜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脘顽固性气机

李娜娜,刘 畅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俗称“打嗝”,西医称膈肌痉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频作、令人不能自制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可自行缓解,乃至痊愈。若病情严重发作时间超过48 h而未终止者,称为顽固性呃逆[1]。针刺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笔者采用新“老十针”治疗顽固性呃逆64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收治的64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男34例,女30例;年龄18~75岁;病程最短3 d,最长1个月。64例患者既往均无顽固性呃逆病史,且其他治疗效果不佳。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最新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实用技术手册》[2]。呃逆持续时间超过24 h,呃声或高或低,可自行停顿30~60 min后复起,严重者呃声频作,无间隙,昼夜不停。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治法术语》第7条。主症: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其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次症:胸脘膈间不舒;嘈杂灼热;腹胀嗳气;X线钡餐及胃镜等检查未发现胃及食管有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上脘、中脘、下脘、水沟、内关(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

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环球牌0.30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先取水沟,向鼻中隔方向平刺8~10 mm,行捻转泻法,至患者双眼湿润或流泪为度;次取内关(双侧),直刺12~15 mm,行提插泻法,以患者出现酸麻胀感或向手心方向有放电感为度;然后采用0.30 mm×45 mm针灸针,依次取上脘、中脘、下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直刺20~30 mm,行平补平泻法,以患者出现酸麻沉胀感为度。最后接G6805-2A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采用连续波,频率50~60 Hz,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5 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呃逆症状完全消失,且随访2周内未复发;有效:呃逆持续时间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随访2周偶有复发;无效:治疗后呃逆症状无改善或加重[3]。

3.2 结果 64例患者中,痊愈48例,占75.00%;有效13例,占20.31%;无效3例,占4.69%;总有效率为95.31%。在痊愈的48例患者中,其中治疗1 d痊愈5例,2 d痊愈9例,3 d痊愈7例,4 d痊愈12例,5 d痊愈11例,6 d痊愈2例,7 d痊愈2例。

4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或病后体虚、正气亏损导致胃失和降、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本病病位在膈,多责之于胃,与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正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胃为气逆,为哕为恐。”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另《景岳全书》记载:“致呃之由,总由气逆。”说明呃逆的基本病机是气逆动膈,凡上、中、下三焦诸脏腑气机上逆或冲气上逆,都可动膈,引起呃逆。临床中以胃气上逆动膈最为常见。

西医认为,呃逆的反射弧包含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入神经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感觉支以及胸6~12节段背侧交感神经的传入纤维;反射中枢包括C3~C5脊髓、延髓呼吸中枢附近、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传出神经为膈神经、声门神经、副神经及支配三角肌前部和肋间肌的躯体神经。临床上脑部、胃肠道、腹膜、胸膜、膈等病变是引起呃逆的主要原因。

新“老十针”是笔者基于王乐亭老先生的“老十针”发展变化而来的,主要作用为行气和胃、降逆止呃。三脘为治疗胃肠疾病要穴,其中上脘位于胃之上口,能开胃腑受纳之门;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会,可助胃消化水谷,温通腑气,升清降浊,调理中州气机;下脘当胃之下口,可温通胃肠,益气降逆。研究表明[4],针刺中脘可使胃肠蠕动增加,幽门痉挛得以缓解,气逆得降,有利于治疗顽固性呃逆。根据神经节段理论,呃逆反射弧传入神经(胸6~12节段交感神经束)与中脘的交感传入神经元(第7胸椎至第2腰椎)[5]有重叠,因此针刺中脘对呃逆反射有调节作用。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素有“合治内腑”之说,与中脘相配,有通调腑气、降逆止呃之功效。水沟有醒神开窍、和胃降逆之功效,为治疗气逆上冲之要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腹气之街,可消导化滞、调益气机。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四总穴歌》有“内关公孙胃心胸”的记载,突显了内关在治疗胃系疾病方面的作用。《灵枢·经脉》中又称内关为“两筋间”,与阴维脉相通,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主治本经病变和胃、心、心包络疾病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降逆要穴。

综上所述,针刺新“老十针”治疗顽固性呃逆安全、有效、便捷,为临床治疗顽固性呃逆提供一组新的有效穴位,值得临床推广。

[1]金晓仙,高旸.顽固性呃逆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5):987-989.

[2]陈洪宾.最新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北京科大电子出版社,2004:37-41.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373.

[4]王浩,申国明,汪克明.电针中脘、胃俞对大鼠胃运动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4):37-39.

[5]战文翔,刘春波,李红,等.中脘穴的古今应用与研究[J].针刺研究,2006,31(5):311-313.

猜你喜欢

中脘顽固性气机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便携电子打气机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的解析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
旋降汤治疗顽固性梅核气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