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疗效观察

2018-01-20丁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持续性前庭头晕

丁剑

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在老年头晕患者中较为常见, 多由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诱发, 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单纯采用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不甚理想, 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效果更差。近年来,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转归,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特定训练方式以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对前庭功能障碍的代偿发挥治疗效果[1]。本院将前庭康复训练应用于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治疗中,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 3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9例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对象均无脑器质性疾病。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 每组33例。A组患者中, 男17例,女16例;年龄62~76岁, 平均年龄(68.74±3.14)岁;病程1~3 年 , 平 均病程 (2.15±0.42)年。B 组患者中 , 男 18 例 ,女15例;年龄63~75岁, 平均年龄(68.82±3.78)岁;病程10个月~3年, 平均病程(2.26±0.59)年。C组患者中, 男16例,女17例;年龄64~75岁, 平均年龄(63.78±3.65)岁;病程11个月~3年, 平均病程(2.31±0.45)年。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单纯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 舍曲林具体用药剂量和方法如下 :前3 d 25 mg/d 口服 ,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于1周内逐步增加用药剂量, 每日用药剂量控制在50~100 mg,连续治疗6周。B组给予盐酸舍曲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 舍曲林的用药剂量和方法与A组相同, 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时, 患者取坐卧位或平卧位, 嘱患者身心处于放松状态 ,将电极连接好, 播放训练指令, 确保患者在音乐指导下渐渐进入放松状态。患者首次治疗时对其指标进行测定, 后续治疗以此为参考值进行训练 , 治疗 2 次 /周 , 30 min/次。C 组在舍曲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 康复训练操需在家属陪同下进行练习。康复训练内容如下。①Cawthorne-Cooksey 方式训练:患者取卧位, 眼球向上下和两侧运动, 头部向左向右旋转, 同时呈前屈和后仰运动;患者取坐位, 进行转肩、耸肩和前弯腰拾物, 睁眼至闭眼状态下从坐位转变为站位;患者取站位, 双手来回做掷小球运动;患者来回走动时, 做睁闭眼屋内行走、上下台阶及上下坡运动。②前庭眼动系统训练。a.分离固视:两个左右或上下静止视靶, 头眼同时对准一侧视靶, 头不动眼睛转向另一侧视靶, 再把头快速转过来, 再以同样的方式重复。b.VOR取消:双手指交叉大拇指竖起作为视靶, 向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视靶, 头眼同时同步跟踪视靶。c.视觉强化:在持续运动性视觉背景中提供一个中心或多个视靶, 头眼协调固视。③前庭脊髓系统训练:弓步传球:双腿半蹲成弓步,先右手开始持球传给左手, 左手上举至头顶再放下给右手,右手把球送至右小腿部完成。然后再左手开始同理在左小腿结束。两侧训练, 当手上举或下送时弓步要随之上下移动。熟练后可在海绵垫上训练。训练要点:眼睛要始终看清视靶或球;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训练难度, 循序渐进[2,3]。训练进行 1~3 次 /d, 训练时间控制在 20 min/次 , 训练时间为6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采用DHI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主观症状的严重程度加以评定, 并作比较。②对比三组患者的头晕发作频次和头晕发作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A组、B组和C组治疗前的 DHI评分分别为(42.5±12.2)、(43.1±12.5)、(42.8±12.4)分 , 治疗后分别为 (13.4±3.5)、(10.8±2.4)、(4.5±3.1)分。三组治疗前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C组DHI评分显著低于A组和B组, B组DHI评分低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A组、B组和C组治疗前的头晕发作频次分别为(5.5±0.6)、(5.6±0.4)、(5.5±0.6)次 /d, 治疗 后 分别为 (3.6±0.2)、(3.1±0.3)、(2.1±0.5)次/d;A组、B组和C组治疗前的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分别 为 (42.4±10.2)、(43.5±10.4)、(42.9±10.3)min, 治 疗后分别为 (23.3±4.5)、(20.7±0.5)、(12.8±0.4)min。三组患者治疗前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C组患者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少于A组和B组, B组患者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少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由于长期头晕多伴有焦虑和抑郁, 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病实质上是前庭功能障碍和精神性疾病间的交互反应引起的一种病态性代偿。对于该病的治疗, 临床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心理教育治疗和前庭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多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治疗, 本研究中三组患者均采用盐酸舍曲林治疗, 这种药物可对突触间隙5-HT浓度加以调整, 同时可调节前庭通路对运动刺激的反应, 从而起到缓解患者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对于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心理教育方面的治疗, 本研究B组给予生物反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 其治疗机制为利用生物反馈信号将正面信息传递给患者,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对于不良刺激的敏感度降低。这种治疗方法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 使患者高度紧张的主观心理应激状态得以改善, 提高患者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但许多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对药物治疗和心理教育治疗不敏感或者效果较差。而前庭康复训练是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特点, 主要通过长期、反复、有针对性的头部、眼部和颈部等运动训练促进外周或中枢前庭缺失的代偿, 从而使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老年患者两侧前庭功能逐渐趋于平衡状态, 进而缓解患者的头晕症状,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4-7]。本研究中将99例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分为三组, 三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C组患者给予前庭康复训练, 治疗结果显示, 三组治疗前DHI评分、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C组DHI评分显著低于A组和B组, B组DHI评分低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C组患者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少于A组和B组, B组患者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少于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临床治疗老年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优选治疗方案之一, 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持续性前庭头晕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分析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疗效比较
被忽视的“前庭觉”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