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8-01-20唐立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9期
关键词:信号线股骨头髋关节

唐立军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 是医学临床中常见的髋关节疾病,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①因为股骨颈骨的不良愈合, 其负重骨小梁承载应力减低, 出现应力损伤,阻断血供;②是骨组织自身发生病变, 导致再生修复能力减弱, 其因是长期酗酒、大剂量使用激素等[1]。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多为25~45岁年龄层的人群, 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是髋关节以及其他受牵扯组织的疼痛, 其发作程度不一, 但均给患者带来较大压力。现阶段股骨头坏死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因此, 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及确诊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 能够诊断股骨头坏死病症的科学技术手段也就越来越多, 如CT和核磁共振, 为广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提供便利。本文选取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对CT和核磁共振对其诊断价值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新疆喀什市第三师医院影像科进行治疗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48例, 女32例;平均年龄(35.2±5.6)岁,平均病程(1.6±0.6)年。坏死原因:髋关节外伤30例、运用激素22例、酗酒18例、其他原因10例。

1.2 方法 CT检查:CT分别采用平扫、增强扫描和造影扫描进行检查。股骨头CT诊断主要采用平扫方式, 患者在检查前4 h内禁食, 取仰卧位 , 不允许随意移动身体。检查层厚为18.5 mm, 层间距为10 mm。核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法相似, 核磁共振扫描同样采用仰卧进行检查, 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及相关仪器的共同作用, 最后经处理转换的图像显现在屏幕上。核磁共振扫描层厚为8 mm, 层距为3 mm。扫描时必须注意股骨头患者病灶部位的扫描。在两种诊断方法中, 首次检查并未被CT和核磁共振检查出来, 但在复查时由核磁共振确诊。

1.3 分期判定标准[2]以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标准作为CT和核磁共振的诊断标准。Ⅰ期:在X线和CT详细检查后,患者的一切身体指标呈正常状态, 但在核磁共振检查中, 核磁共振的最终检查结果表示患者的检查结果存在异常状况;Ⅱ期:在X线的检查判定中, 患者身体状况正常, 但在CT和核磁共振检查中, 患者股骨头存在异常情况, 具体表现为有骨硬化和股骨头局部囊变现象出现;Ⅲ期:X线可明显显示患者股骨头出现异常, 具体表现为股骨头出现轻度的塌陷变形现象;Ⅳ期:已能确定患者的股骨头坏死病症, 具体表现为髋关节碎裂变形、关节炎、关节组织破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共累死150个髋关节。CT确诊130个髋关节, CT检出率为86.67%;其中Ⅰ期30个, 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图像的星芒结构增粗, 并有变形现象产生;Ⅱ期45个, 其图像的主要表现为星芒结构消失, 但有骨硬化现象和囊状透亮区域出现;Ⅲ期35个, 其具体表现为出现“新月征”, 可明显观察到轻度的骨碎裂和关节塌陷现象;Ⅳ期20个, 有明显的髋关节碎裂变形现象产生。 核磁共振确诊147个髋关节, 核磁共振检出率为 98.00%;其中Ⅰ期33个,具体表现为在T2加权像中在其低信号硬化反应线的内侧出现一条与低信号线一同组成双线条的高信号线;Ⅱ期有55个,高信号线在T1和T2加权像中成形;Ⅲ期27处, 低信号在T1加权像上, 但T2加权像可明显看到高信号线;Ⅳ期32个,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的图像均为低信号线, 髋关节之间的关节间隙明显变窄。CT对股骨头坏死检出率(86.67%)明显低于核磁共振检出率(9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老年人群出现股骨头坏死病症的几率远远大于其他年龄层的人群。其病因主要与自身因素相关, 长期疏于锻炼,导致身体代谢功能速度变慢, 身体素质也随着下降, 出现骨质疏松等病症[3]。加上长期酗酒、长期应用激素、人为或外物上对于骨骼的打击等, 导致血管对骨骼的供血受阻或中断, 不足以支撑股骨头的正常运转, 最终导致了股骨头坏死的产生[4]。当前, CT和核磁共振是临床上最广泛的股骨头坏死检测方法。CT检查具有3个优势[5]:①其螺旋具有高分辨率特点, 能够对股骨头进行多层面的连续检查;②CT的“星芒图”与股骨头内骨小梁增粗变形时的“星征”相似,能更加准确的了解股骨头内部的增生或破坏情况;③CT能清楚意识到股骨头内的死骨和关节情况。核磁共振的主要优势[6]:①对人体损害较小, 其对人体几乎无辐射 ;②可同时运用多种技术进行检查;③不被扫描所限制, 使病灶更清晰;④对了解病理及病症的生化方面也有所帮助。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共累死150个髋关节。CT确诊130个髋关节, CT检出率为86.67%;其中Ⅰ期30个, 其具体表现形式为图像的星芒结构增粗 , 并有变形现象产生;Ⅱ期45个, 其图像的主要表现为星芒结构消失,但有骨硬化现象和囊状透亮区域出现;Ⅲ期35个, 其具体表现为出现“新月征”, 可明显观察到轻度的骨碎裂和关节塌陷现象;Ⅳ期20个, 有明显的髋关节碎裂变形现象产生。核磁共振确诊147个髋关节, 核磁共振检出率为98.00%;其中Ⅰ期33个, 具体表现为在T2加权像中在其低信号硬化反应线的内侧出现一条与低信号线一同组成双线条的高信号线;Ⅱ期有55个, 高信号线在T1和T2加权像中成形;Ⅲ期27处, 低信号在T1加权像上, 但T2加权像可明显看到高信号线;Ⅳ期32个, 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的图像均为低信号线, 髋关节之间的关节间隙明显变窄。CT对股骨头坏死检出率(86.67%)明显低于核磁共振检出率(9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CT和核磁共振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核磁共振的成功诊断率高于CT, 更利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治疗,对于股骨头患者而言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信号线股骨头髋关节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迈腾B8L 轿车灯光系统应急模式控制策略及开关监测信号线作用研究
三类矩形微屏蔽线主模截止波长特性的矢量有限元计算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小小信号线也能让蓄电池亏电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