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关键技术及综合效益

2018-01-17魏文燕李良玉唐洪杨马张小丽

水产养殖 2018年8期
关键词:鱼种田埂种养

魏文燕,李良玉,唐洪,杨马,张小丽

“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的“稻-鸭”的基础上增加水产品的养殖,通过施用有机肥培肥稻田,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部分增投饵料满足鸭、鱼生长所需,鸭和鱼能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帮助去除田间杂草和稻脚秧叶,改善田间通风透气条件,捕食田间害虫,形成水稻与鸭子的互利互生,既能合理利用田地,增加鸭、鱼的产出,提高稻米的品质,又能有效改善耕地质量,是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在减药节肥、生态环保、农业增产增效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1 “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关键技术

1.1 稻田改造

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壤保水力强的连片稻田进行合理改造,主要包括开挖环沟、修建暂养池、田埂加高加固加宽、布设围栏等。

1.1.1 工程化改造 紧挨田埂在田内挖一条宽1.5~2m、深1.2~1.5m 的环沟,环沟截面为梯形,上宽下窄,斜坡比1:0.75,作为养殖区,边坡适度并夯实,所挖泥土用于加高加固四周田埂,预计加高50~60cm,田埂要保证不裂、不漏、不垮塌,进水口到出水口方向落差比为3‰,利于田水排出。在稻田进水口或出水口的一角开挖长4~6m、宽3~5m、深1.5~2m的暂养池,可用来暂养鱼苗苗种,也便于成鱼集中捕捞。面积较大田块还需在合适位置建一个农机通道,使得环沟水流通畅、鱼类正常活动,同时保证机械能顺利上下田操作。

1.1.2 配套设施 养鱼稻田的进排水口应对角设置,一般进排水口采用PPR管道呈“L”型设置,进排水设施均需做好防逃,需设置拦鱼栅,栅上端要超过田埂30cm,下端要埋入土中15cm,以防逃鱼或野鱼等敌害入田。为了观察鱼类吃食活动情况和避免饵料的浪费,每一田块需搭建1~2个饵料台,用直径5cm的PVC管做成适宜大小的正方形或长方形饵料台,固定于环沟中。根据鸭子品种围绕田埂设置一定高度的网状围栏,家鸭围栏高度60cm即可。为防止大量鸭集群对水稻产生危害,较大田块还可在稻田中央设置围网,以对鸭进行分区养殖,一般 5×667m2~10×667m2为一个养殖单元。

1.2 水稻栽培

选择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品质好、抗逆性强、品质达国家优质稻谷二级以上、有较好的综合性状等生产优势的水稻品种,同时做到品种的合理搭配与布局。水稻种子需使用消毒剂或强氯精浸种消毒,可与浸种结合进行,一般选用强氯精间歇性浸种。凡用药剂消毒的稻种,都要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再催芽、育秧,以免影响发芽。协调好水稻播种期与各地区气候、耕作连作制度、品种特性、病虫害发生期及劳动力的安排,做到趋利避害。

利用旋耕机平整稻田,旋耕后要求田块内落差不超过5cm,平整稻田时一次性施足基肥,每667m2宜施用有机配方肥40kg或1500kg农家肥作基肥。为方便鸭群在田间活动,水稻宜采用东西向、宽窄行、边际加密技术种植,栽插规格为16.7cm×(20.0cm+40.0cm),有利于增加通透性和稻与鱼的生长。同时还要适当增加鱼沟两边的栽插密度,充分发挥边际优势,保证每667m2插秧1.2万~1.5万穴,每穴4~6苗,实现单位面积内水稻种植穴数不减。

1.3 鸭的饲养

选用适应性广、生命力强,抗逆性好、产出率高的中小型优良鸭种作为“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养殖品种,成都地区一般选择当地麻鸭。雏鸭在室内饲养至少20d以上,接种疫苗后,待水稻根系扎稳、返青稳定后即可放鸭入田至水稻齐穗期,将鸭子离田待售,放养密度为每667m210~12只。“一稻两鸭”的还可在第一批鸭离田后再放养一批雏鸭入稻田,直至水稻成熟收获前7天赶出稻田。

为保证鸭的生长,除稻田天然饵料供给外,可在稻田田埂边设置投喂点定点投喂玉米、小麦、稻谷等农副产品供鸭,切不可过多投喂使鸭子吃饱,可适当少投,促进鸭群在田间的活动量,以增强鸭群对水稻的治病防害效果。

1.4 鱼的饲养

选择鲫鱼、鲤鱼、裸斑等经济价值较高、耐低氧能力较强的品种,套养一定量的鲢鳙鱼、草鱼以控制杂草,调节水质。放养前,对环沟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0g或漂白粉10g,对水均匀泼洒,7~10 d后试水放鱼。投放的鱼种都必须为大规格鱼种,每667m2稻田可投放100~150g/尾的鲫鱼或鲤鱼或裸斑200~300尾,搭配放养尾重为250~500g的草鱼10尾、鲢鳙鱼10尾。要求鱼种规格整齐、体壮活泼、鳞鳍完整,无伤、无病,秧苗返青后可将鱼种消毒浸泡后放入大田。

可采用精饲料与青饲料混合的方式投喂,投喂饵料时遵循“四定”原则,同时可根据天气、水质、鱼群摄食情况灵活变通,例如天气晴好时可适当多投,阴雨时可少投或不投;水质清淡时可多投,水质较肥时可少投或不投;鱼群摄食旺盛时可多投,反之则少投。

1.5 日常管理

1.5.1 早晚巡田 勤巡田,清晨观察鱼类是否浮头、活动是否正常;观察鸭子在田间活跃状态及摄食情况,灵活增加补食投喂量。若鸭子出现明显异常行为,要及时诊断,有病尽早治疗,无则预防。傍晚检查鸭和鱼的吃食情况;注重检查防逃网有无漏洞,田埂有无漏洞或坍塌,及时堵塞或修补;定期疏通鱼沟、鱼溜内的杂物,确保鱼沟、鱼溜沟沟相通;检查是否有鸟、鼠、蛇等敌害生物存在,及时做好敌害防御、清除工作。喂鸭的食盘和鱼的食场要每周定期清理消毒,预防疫情发生。在水稻齐穗期及时收鸭入舍饲养或售卖,避免鸭食稻谷而使水稻减产。

1.5.2 保持水质清新 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如有需要还可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剂制改善水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如水质过老,要及时更换新水。

1.5.3 适时调节水位 正确处理水稻浅灌与养鱼矛盾。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适时调节水位。插秧后到分蘖后期水深6~8cm,以利秧苗扎根、返青、发根和分蘖;中期正值水稻孕穗需要大量水分,田水逐渐加深到15~16cm,加深水位有利田鱼生长;晚期水稻抽穗灌浆成熟,要经常调整水位,一般应保持10cm左右。干旱时要注意蓄水保水,节约用水;雨季来临时要做好准备,防止田水满溢逃鱼,保持进排水渠道通畅。水稻收割前2周左右降低水位以控干水分,利于机械下田进行稻谷收割。

1.5.4 病害防治 雏鸭接种疫苗集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质量达100g/只以上后才能下田,饲养鸭子用的食盒、水盒要经常消毒,保持清洁。饲养的鱼种要经食盐或高锰酸钾消毒后下田放养,并注意调整稻田水温与鱼种运输水温差不能超过3℃,防止鱼种因温差过大而发生应激性病死,养殖过程中注意定期使用生石灰消毒调节水质,每天巡田,定期查看鸭和鱼的生长状态,如发现病鸭、死鸭、死鱼,必须立即处理,并根据疫情和病情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稻田养鱼、鸭后,水稻的病虫害明显减轻,再加上使用性信息素、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飞虱、螟虫等,提高防病虫效果,共育期间稻田水稻一般不施药。如遇特殊时节水稻病虫害确实很难以控制需要用药,为提高稻谷和稻田水产品的品质,施用农药时必须要对水稻、鸭和鱼类危害很小的生物低毒药剂,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和次数。较大的田块施药时还可采用分片搁田施药的方法,以解决除草治虫和鱼鸭觅食的矛盾。

2 “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综合效益

2.1 经济效益

“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较常规水稻生产模式,虽然增加了鸭苗和鱼苗、饲料、稻田改造及人工等投入,但增加了鸭和鱼的产出,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且生产的稻米、鸭和鱼生态无公害,价格比普通同类产品高出许多,经济效益倍增。同时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结合“稻-鸭-鱼”综合种养开展钓鱼捉鸭、品鱼品米等农旅活动,将现代渔业与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2 生态效益

“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中,稻田为鸭和鱼提供活动、栖息和生长的环境,鸭和鱼吃食田间杂草和水稻基部菌斑,去除水稻衰老病叶,控制无效分蘖,改善田间通风透气透光条件,改良土壤的透气性,减轻了病虫草害的发生,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鸭和鱼为水稻防病除害,极大地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其残饵和粪便被稻田中的微生物分解后养分进入土壤和水体,为稻田提供优质肥源培肥地力,转化利用了田间废弃物,做到了物质循环利用,稻田废弃物零排放,大大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3 社会效益

我国人均耕地少,水资源匮乏,而“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将种植与养殖同步,实行一地多用、一水多用,使农业由平面向立体发展,由稻单一结构发展到稻、鱼、鸭多元复合结构,实现了立体综合种养,提高了水土的利用率。作为一种高效生态农业,“稻-鸭-鱼”综合种养不仅能增加鱼、鸭产品产出,而且促进水稻增产,有利于农渔各业调整作物结构,为人们提供更多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促进人们增强体质。现代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一般是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应,就会造成大量农户失去土地闲置家中。“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较常规水稻生产增加了鸭和鱼的产出,其饲养和日常管理等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可为当地劳动力特别是农村留守或闲置中老年劳动力提供大量岗位,帮助农民增收。

3 总结

“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种稻的同时既养鸭又养鱼,稻田为鸭和鱼提供生长、生活的场所,鸭和鱼又能为水稻除草、除虫、施肥、中耕浑水等,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促进水稻生长发育。通过投放适宜规格苗种、围网隔离、分群饲养、多点饲喂等技术手段,人为控制鸭群的数量和稻鸭共育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鸭、鱼对秧苗的破坏,提高稻米和鸭、鱼的产量和质量,大大地节约了养鸭和种稻成本,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达到优质、稳产、高效的双赢局面,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鱼种田埂种养
田埂的底色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田埂上的稻草人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田埂上
冬放鱼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