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江蛏池塘高密度养殖试验

2018-01-17陈明泉

水产养殖 2018年8期
关键词:池水饵料池塘

陈明泉

目前,近江蛏养殖模式还是以滩涂养殖为主,主要养殖区域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入海口的长乐市梅花镇、文岭镇、潭头镇和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以及漳州市九龙江入海口的龙海市紫泥镇巽玉村等滩涂地。近年来,随着近江蛏滩涂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放养密度的不断增加,自然海区的饵料满足不了近江蛏快速生长的需求,养殖周期不断拉长,受自然因素(如台风、干旱等)和敌害影响加大,导致近江蛏养殖的成活率低,养殖风险性不断加大,造成大部分养殖户无利可图。为了避免因受自然因素、饵料不足、敌害的影响,缩短近江蛏养殖周期,提高近江蛏的成活率和产量,笔者于2016年12月在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的龙台村直堤头选择盐度适宜(盐度在 3~10)的 3 口池塘(约 22.3×667m2)进行近江蛏池塘高密度养殖,其中利用1#池(6.1×667m2)和 3#池(8.4×667m2)培养藻类,2#池(7.8×667m2)养殖近江蛏。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1 整理养蛏池

2016年12月1日开始对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的龙台村直堤头的3口池塘(约22.3×667m2)进行清塘、改造。首先,对要放养近江蛏的2#池塘底泥进行冲洗、翻耕、整平;其次,整建蛏埕,将池塘底泥堆成高25~30cm、宽5m的蛏埕,蛏埕中间稍高,埕与埕之间沟的宽度为30cm,整理后2#池实际可养殖面积约5.5×667m2。同时,在1#池和3#池靠近2#池的堤岸底部各埋设2根200cm的优质塑料管,以便两池水互通,在靠1#池和3#池一边的管口各安装一个90弯头,以便安装插管使用。

2 药物清塘

放苗前5d(2016年12月25日),把整建好蛏埕的2#池进水10cm,用三唑磷乳液(330mL)4瓶、氰戊菊酯(330mL)4瓶和阿维菌素(250mL)3瓶混合加池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彻底清除池里的有害生物,等药性消失后排掉,并及时播苗。同时,把1#池和3#池各进满80cm池水(盐度在5~6),也用三唑磷乳液(330mL)5瓶、氰戊菊酯(330mL)5瓶和阿维菌素(250mL)3瓶混合加池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以彻底清除池里的有害生物,有利于藻类培养。

3 播苗

于2016年12月30日从福清市渔溪镇购买经中间培育的、壳长达到1.5~2.0cm的优质近江蛏苗(约7000粒/kg)265kg播入整理好的蛏田进行养殖。

播苗前1d认真选择了蛏苗和试苗。购买时应注意挑选符合以下几点的蛏菊:应选购壳长1.5cm以上、壳色白、壳洁净、大小均匀,不含杂质,无臭味;蛏苗置箩筐内稍受振动时,两壳能立即收紧闭合,并发出“嗦嗦”声;在盐度适宜的海水中能立即伸出足部、动作活跃;播苗后十多分钟就开始钻泥。

蛏苗运到蛏池后,先将蛏苗盛在桶内,用适宜盐度的海水洗去泥土,再倒入箩筐内放置在阴凉处约1h左右,并将盛放蛏苗的箩筐晃动数次,使蛏苗的水管收缩。播苗时,左手提盛苗容器,右手轻抓蛏苗,用力向埕面上抛播。每667m2蛏埕播壳长1.5 cm大小的近江蛏蛏苗33万粒左右。播完蛏苗后马上添加池水,使池水淹过埕面20~30cm。

4 日常管理

播苗后的前3d,每天换自然海水一次。从第4天开始,每天早上先把2#池的水排干,让蛏埕干露3h后,再把1#池和3#池的藻水引入2#养蛏池10~20cm,引入的饵料以当天能摄食完(水的颜色由深变浅或变清)为好。若引进养蛏池的饵料没有吃完或水色变得更深,则要及时排掉养蛏池的水,应注意观察水体中饵料生物藻色的变化,充足的饵料能促进近江蛏快速生长。

养殖期间要经常检查蛏埕,定期疏通水沟,及时做好补苗工作。播苗2~3d后,要下养蛏池检查蛏苗的成活率,根据蛏埕面上死壳的多少、蛏孔的密度确定是否需要补苗及补苗的数量。养殖管理人员每天排完池水后要下蛏埕检查,清除杂物,填补坑洼的埕面,清除敌害生物,检查蛏子生长是否正常。夏季高温季节,应选在早、晚排换水,换完水后,水要尽量加高,防止高温水烫伤苗的情况。定期(每半个月或1个月)从养蛏池中选择10个不同位置挖出100粒蛏子测量体长和体质量,观察其生长速度。

5 鸟、虫害防治

近江蛏养殖中常会遭受各类海洋生物和鸟类的危害,该次近江蛏高密度养殖试验过程中遇见的主要敌害和采取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5.1 沙蚕等多毛类

每667m2蛏埕用“复方鱼虫净”250g浸泡60℃温水半天后全池均匀泼洒,效果较好。

5.2 桡足类、枝角类等甲壳类

防治方法:一是培藻池每667m2水体(1m深)用氰戊菊酯(330mL)1瓶,用池水10kg稀释后全池泼洒,用药后过两天才可把藻水放入蛏池;二是先把蛏池水排干,再用氰戊菊酯(330mL)1瓶,用池水10kg稀释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于蛏埕面上,每瓶氰戊菊酯(330mL)可喷洒 4×667m2。

5.3 浒苔等丝状藻类

可用除藻药物“横扫千苔”消除,每667m2蛏埕用“横扫千苔”200g(1包)搅拌12.5kg泥沙,均匀撒在长浒苔的埕面,并干露6h以上,连续使用3d效果更好。

5.4 鸟类

主要用放鞭炮驱赶。

6 生长和收获

2016年12月30日从福清市渔溪镇购买经中间培育的、壳长达到1.5~2.0cm的优质近江蛏苗(约7000粒/kg)265kg播入整理好蛏田进行养殖,每667m2放养量约34万粒。养殖过程中每15d测量近江蛏的生长情况,早期生长较快,养殖至2017年6月30日测量平均达到7cm,规格102粒/kg。养殖至2017年10月6日开始出售至10月12日,后因近江蛏排卵,个体消瘦,继续养殖至2017年12月28日又开始出售,至2018年1月18日全部售完,共售出 16250kg,平均 84粒/kg,售价 16元/kg。

7 小结

该项目近江蛏养殖产量达2954.54kg/667m2,平均售价16元/kg,总产值26万元。扣去池租、蛏苗款、水电费、肥料及药物、人工工资等14万元(其中:池租2.2万元、购蛏苗1.48万元、水电费0.8万元、肥料及药物1.52万元、人工工资8万元),利润12万元,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8 经验与教训

该项目的顺利完成,使养殖户基本掌握了近江蛏新模式养殖技术要领,为该地区增加水产养殖新品种,增加新品种的养殖产量,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避免了原产地近江蛏因旱涝灾害自生自灭、产量不稳定的状况,保护了海洋自然种质资源。

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养殖早期遇到雨季,藻类没有培养起来,7、8月高温季节硅藻类无法培养,使得养殖周期偏长,养殖个体不够大。其次,在10月达到规格和性腺成熟前没有及时出售,造成近江蛏排卵后又要经过2个多月的恢复和成长期。同时,在近江蛏排卵时因没及时干露,造成部分近江蛏病死,产量减少。再次,因第一次养殖近江蛏,怕销售不出去,在近江蛏又要快速生长的时候售出,没有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该次项目顺利完成了实施,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教训,还为以后扩大推广养殖规模提供技术保障,对保护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生态效益巨大。

猜你喜欢

池水饵料池塘
香饵
香饵
热闹的池塘
藤——致树及其它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池塘
秘制饵料
夏天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