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原则与案例剖析

2018-01-16杨勇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杨勇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设科学的、可探究的、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让数学课堂教学达有效甚至高效。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原则;案例剖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090-1

一、探究性原则

所创设问题情境具有启发性,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广泛的类比、联想与猜想;还要有挑战性,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案例1 关于一道几何概型课例的教学片段。

例题:假如你家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可能在早上6:307:30分之間把报纸送到你家,你父亲离开家去工作的时间在早上7:008:00分之间,你父亲在离开家之前得到报纸(称为事件A)的概率是多大?

这是我校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1)这是什么型的概率呢?(学生几乎都不用想就回答:几何概型。因为学生知道这节课正在讲几何概型的内容)。

教师:很好,下面我们用几何概型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吧。首先可以设送报人到家时间为x,父亲离开家的时间为y。

(2)你知道事件A发生时x,y的大小关系吗?(学生很容易想到y≥x)

(3)你知道x,y的取值范围吗?它表示什么区域?(学生根据题意回答:6.5≤x≤7.5且7≤y≤8,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它表示是一个正方形区域,面积等于1)。

教师这时画出几何图形,然后讲解:根据题意,只要点落到阴影部分,就表示父亲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即事件A发生,所以用几何概型公式:

P(A)=SASΩ=781=78。当课例讲完后,学生做了一道模仿例题的练习,尽管学生模仿课例建模,解完了题,但几乎没有领会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本课例的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有这个结论,条件和结论有什么联系,怎样得到这个结论等等,就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教学应进行以下改进:

(1)以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父亲在什么条件下会得到报纸?(可以分小组讨论,用生活经验迁移课例教学,创设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学生会乐于接受)。(2)送报到家(事件A发生)的时间早于父亲离开家的时间,能用一个变量表示吗?(引导学生定性猜想,勾勒出数学模型,到此时学生就理解了为什么要建立二维坐标系)。(3)对送报人到家时间为x,父亲离开家的时间为y,如何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定量刻画,引导学生向思维深度发展,x,y之间的关系向点(区域)转化,即事件A={(x,y)︳x≤y,且6.5≤x≤7.5且7≤y≤8},它表示一个正方形区域)。(4)事件A发生在图形中如何刻画的?也就事件A发生在那里?(类比线性规划知识,引导学生正迁移,得出事件A发生在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上。至此,学生已清晰地知道为什么这道题是一个几何概型)。

如此创设具有强烈认知冲突问题情境,使得学生思维波澜起伏,激起思维的浪花,就连后进生也容易想进来,学进去,从中尝到乐趣,在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二、适宜性原则

所创设问题情境要适宜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趋向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现区”,促使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案例2 关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教学片段

我校一年轻教师首先从几个实际背景的例子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及它在地面影子的例子,来思考、分析,从中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引入情境问题:

(1)早晨阳光下,旗杆与它在地面的影子所成角度是多少?(学生都能回答:90°)

(2)随着太阳的移动,不同位置的影子与旗杆的角度是否会发生改变?(引导学生发现旗杆始终与地面的影子保持垂直关系)

(3)旗杆与地面内任意一条不经过旗杆位置的直线关系如何?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再发现:旗杆所在的直线与地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4)定义中“任意一条”能否用“无数条”来替换?(其目的用以辨析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内涵)

这个问题接连几个学生都不能回答。教师提示举反例,学生一开始也未能举出……直到教师画出图问题才得以解决。

然后探究定理:

请同学们准备一块三角形纸片来做一个实验: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如图)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BD、DC与桌面接触)

引入情境问题:

(5)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

(6)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在操作中辨析、思考折纸过程的数学本质,最后得出如图情形。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逐步爱上数学,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小山等编著.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07).

[2]田仕芹.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中学数学杂志(高中),2007(06).

[3]马罗.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教学,2004(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