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 打开知识与素养之间的通道

2018-01-16孙钢

关键词:深度学习

孙钢

摘 要:所谓深度学习是指教师在准确挖掘教材知识内核、整体结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超越粗浅、零散、狭隘、空洞、死板的课堂学习,是一种提升学习能力与发展水平的教学形态。它更强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发展价值的内涵与品质。

关键词:深度学习;知识与素养;内涵与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020-1

笔者在一次“转变学习方式”专题研讨活动中,观摩了一堂《种群的特征》教学示范课,感受到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发展性。笔者还原部分课堂教学场景,谈谈通过深度学习,打开知识与素养之间通道的教学启示。

一、整合课内外教育资源作为学习活动框架

学习活动Ⅰ:通过视频介绍军山自然生态区丰富的野生资源,引出学习问题:

(1)你准备怎样描述该区域野芝麻(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群数量的多少?

(2)如何调查军山自然生态区野芝麻的种群密度?

学习活动Ⅱ:提供3种军山非常常见的药用草本植物(牵牛:我国普遍栽培,种子为常用中药;沿阶草:叶子终年常绿,全株入药;一年蓬:外来物种,叶子、根均可入药)

(1)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什么植物进行调查,选择好以后将该植物的照片贴到黑板上

(提供草地的一年蓬分布情况图片,印制于8K纸上,以2cm×2cm面积模拟实际单位面积)

(2)结果记录和处理:

样 方12……

样方中个体数(株)

样方的种群密度(株/m2)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株/m2)

(3)分析讨论:

①你在模拟调查过程中采用五点取样还是等距取样法?为什么?

②在模拟调查过程中,你(或你们小组)还有其他疑问吗?

③实地调查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调查的结果?

学习活动Ⅲ:如何调查军山自然生态区的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构建标志重捕法的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建构N与M、n、m之间的关系:

N——种群个体总数

M——初次标记数

n——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记数

学习活动Ⅳ:(资料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讨论: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总结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并用概念图的形式总结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特征最基本种群密度

二、教学观摩感悟——深度学习打开了知识与素养之间通道

现场观摩,笔者感触最多的是这堂课丰富的教育涵养。主要表现为学生体验深刻、提问主动、展示踊跃,思维互动有频度、有深度。

1.情境创设,巧妙渗透家国情怀。

本节课,教师以南通自然博物馆——军山东南麓为背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实地考察,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主动性,也让学生直接感受家乡丰富的生物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蓬勃发展的社会经济,促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爱乡爱国之情。

2.任务驱动,有效提升问题意识。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教师布置了用样方法模拟调查一定区域内某植物的种群密度这一任务,学生在完成此项任务过程时自然而然的会产生这样的一些问题来:是用五点取样还是等距取样?样方大小取多大合适?样方是圆形是方形?位于样方边线上的植株是否计入?等等,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研判,这样的活动开展,就能激活思维、深化互动、带动探究,我们可以看到在课堂到处闪烁着学生们智慧的火花。

3.自主探究,着力培育科学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堂课中教师设置了开放性情景,引发学生思考,逐步把学生带入了探究的境地。比如,在选择何种植物作为调查对象这一教学环节,教师给出了实地取样的三种植物的图片(沿街草、牽牛、一年蓬),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植物并阐述了理由。再比如我国生育政策,从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单独二孩再到现在的全面二孩,这种政策调整的背后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我们都知道,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探究是培育学生科学品质的重要抓手。在有意义问题引导下的自主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从而使学生逐步具备良好的科学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合作交流,营造和谐学习文化。

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被分为每组6人的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内和小组间进行互动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首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逐步完善,这样就使学生具有充分、自由的学习体验。再通过踊跃展示进行组间交流,学生大声而规范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小组间的分享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交锋、交融贯穿整堂课,从而打破了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文化中学生更可能承担起较高的挑战,创新潜能不断被激发。

总之,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性情境的学习方式。构建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学习系统是开展深度学习的要义。唯有如此,才能将生物学科素养中的社会责任、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在课堂教学中高度达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