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指标联合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18-01-15张诗悦李晶王洁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红系正常者链球菌

张诗悦 李晶 王洁

摘要:本研究使用多指标联合鉴别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以期得到更为稳定,效率较高的鉴别诊断方法。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近三年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所有病例为调查对象,回顾性收集所需数据资料,分析两者差异性指标,通过多指标联合应用进行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发现血小板与免疫球蛋白M联合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2.2%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7.8%为MDS;补体c4与粒-单集落培养联合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9.8%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0.2%为MDS;血小板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联合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4.4%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5.6%为MDS;红系祖细胞培养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联合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5.1%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4.9%为MDS;粒-单集落培养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联合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7.6%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2.4%为MDS。得出联合血小板与免疫球蛋白M,补体c4与粒-单集落培养,红系祖细胞培养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均可提高诊断效率的结论。

关键词: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指标联合鉴别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两类非常重要而又极为相似的血液系统疾病。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AA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功能障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根据文献[2]报道MDS和AA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症(PCP)的常见血液系统疾病。两者表型十分相近,它们的诊断标准不一定反映在骨髓的病理改变[3]。目前对于两种疾病的诊断鉴别没有一个很好区分标准,使得临床上常出现误诊的情况。国内外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血象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形态学与骨髓活检、细胞遗传学、细胞的免疫学和GPI-锚蛋白。

在国内外虽然已经有不少关于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的研究,但都是基于单个指标,且结果不尽一致,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差。本研究是基于各单个指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指标联合使用,比较两种疾病的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确诊为AA和MDS的患者共802例,包括383例AA患者和419例MDS患者,所有调查对象病例完整,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依据。

1.2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内容有:1.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遗传史及简要病史。2.血象和外周血细胞形态3.骨髓细胞形态学与骨髓活检切片4.免疫功能5.细胞遗传学检查6.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测定7.干细胞培养结果8.GPI-锚蛋白表达

1.3 研究方法

1.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所需数据资料。

2.单因素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两种疾病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多指標联合分析

对指标进行联合分析统计,统计两种疾病中两项指标均不正常及两项指标中有一项不正常的数量,两组疾病分别以500例病例进行标化,计算标化率,比较两种疾病中的各个率的大小。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2.1.1 性别比较

全部患者中有383例AA患者,其中男性212例女性171例;419例MDS患者中男性231例,女性188例。两种疾病患者中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P=0.950。

2.1.2 年龄分布

AA患者男性年龄范围5-83岁,平均年龄(30.96±17.019)岁。MDS患者年龄范围5-85岁,平均年龄(40.01±18.081)岁,t=6.708,P<0.001。

2.1.3 全部患者无家族血液病史传染病史和既往病史。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抽取AA与M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两组比较血小板异常率、免疫球蛋白M项异常率、补体c4项异常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异常率、CD3-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项异常率、红系爆式集落培养异常率、粒-单集落培养异常率AA组高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CD59++异常、红细胞CD55++异常、粒细胞CD59++异常、粒细胞CD55++异常AA组低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系祖细胞培养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多指标联合结果

选取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两两联合,统计两种疾病例数。所得结果如下:

2.3.1 血小板与免疫球蛋白M联合比较结果发现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2.2%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7.8%为MDS。(见表2)

2.3.2 补体c4与粒-单集落培养联合比较结果发现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9.8%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0.2%为MDS。(见表3)

2.3.3 血小板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联合比较结果发现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4.4%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5.6%为MDS。(见表4)

2.3.4 红系祖细胞培养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联合比较结果发现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5.1%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4.9%为MDS。(见表5)

2.3.5 粒-单集落培养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联合比较结果发现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7.6%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2.4%为MDS。(见表6)

2.3.6血小板与冷凝集素试验-效价项联合比较结果发现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3.2%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6.8%为MDS。(见表7)

2.3.7 免疫球蛋白M与冷凝集素试验-效价项联合比较结果发现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77.1%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22.9%为MDS。(见表8)

2.3.8 CD3-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与冷凝集素试验-效价项联合比较结果发

现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3.5%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6.5%为MDS。(见表9)

2.3.9 红系祖细胞培养与冷凝集素试验-效价项联合比较结果发现两项检查结果均不正常者有62.0%的患者最终诊断为AA,其余38.0%为MDS。(见表10)

3讨 论

MDS和AA是两类非常重要而又极为相似的血液系统疾病。AA是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干细胞缺陷或减少[4],导致骨髓增生减低,全血细胞减少。MDS为一种骨髓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临床上也表现为出血、感染、和贫血。两者表型相近均可以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本次研究经过单因素分析后发现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中血小板,免疫球蛋白M,补体c4,抗链球菌溶血素O,CD3-CD56+NK细胞占淋巴细胞,红细胞CD59++,红细胞CD55++,粒细胞CD59++,粒细胞CD55++,红系爆式集落培养,粒-单集落培养,冷凝集素试验-效价,冷凝集素试验-积分等各参数在AA与MDS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归结所有指标发现主要在血液分析和免疫系列流式细胞室检测,干细胞培养和溶血系列有不同。这些指标结果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有涉及,如血细胞分析结果AA和MD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常都出现异常,但MDS均较AA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种结果的出现可能与不同程度的MDS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不均衡受累有关[5]。但结果都是在这几项中的其中一项,和该研究的多指标多方面比较指标较为单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次研究所用调查对象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近三年确诊为MDS与AA患者的802个病例,做统计学研究样本足够,对整体有代表性,结果稳定。并且该研究不仅分析了某一方面的指标,而是将多方面多个指标联合用于分析,综合了这两种疾病各方面差异,结果较为全面且稳定。当怀疑为AA或MDS时若每次两两联合均是两项检查均不正常者为AA的可能较大,两项指标均正常者MDS的可能较大,可能由于其中存在某种联系。我们可以对此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原理機制。该研究是基于统计分析所做的,缺乏对于发病机制,及其原理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基于临床疾病原理,机制方面的进一步证明。

综上所述,以上各参数在AA与MDS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接诊中,如怀疑是AA或MDA的患者,可在血液分析和免疫系列流式细胞室检测,干细胞培养和溶血系列这几方面加以鉴别诊断。

4 结论

AA与MDS在血液分析和免疫系列流式细胞室检测,干细胞培养和溶血系均有差异,联合血小板与免疫球蛋白M,补体c4与粒-单集落培养,红系祖细胞培养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均可提高诊断效率。

参考文献:

[1]Youngil Koha, Hye Ryun Leeb, Eun Young Songb, Hyun Kyoung Kimb.HyPoPlastic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h-MDS) is a distinctive clinical entity with Poorer Prognosis and frequent karyotyPic and FISH abnormalities comPared to aPlastic anemia (AA)[J].Leukemia Research,2010,34:1344–1350.

[2]叶海燕,陈焯文.全血细胞减少186例病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85-1387.

[3]Hirohito Yamazaki, Shinji Nakao, Border between aPlastic anemia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 Int J Hematol,2013,97:558–563.

[4]李焱,张金巧,杨志霞,等.血液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31.

[5]王颖,林风茹,郭晓楠,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细胞参数的比较研究[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2009,29(3):258-2

猜你喜欢

红系正常者链球菌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4A3(PTP4A3)促进小鼠胎肝来源红系细胞脱核
核转录因子NFYB和NFYC促进红系终末分化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心脏彩超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microRNA- 144~451基因簇促进红系分化
microRNA与红系造血调控的研究进展
嗜热链球菌与不同乳杆菌组合在脱脂乳中的发酵特性
单纯肥胖不增加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