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中医辩证治疗+针灸对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症状的效果

2018-01-14丁玉杰

关键词:神经痛脾虚带状疱疹

张 琴,丁玉杰

(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中医院针灸科,新疆 昌吉 831704)

中医认为肝胆火盛、脾虚湿蕴是带状疱疹神经痛主要病因[1],研究选取本院间收治的4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采用中药辨证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40例研究,各症状表现与检查结果与《皮肤病学》中有关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诊断标准符合,并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脾虚湿蕴证、肝经郁热证候诊断标准符合。随机分两组研究,各20例。实验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63岁,平均(35.5±2.5)岁,病程1~10天,平均(5.5±2.1)d;对照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6.5±2.5)岁,病程1~8天,平均(4.5±2.2)d。比较两组以上基本病历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肝经郁热证者采用清热止痛汤。药方:连翘与金银花各15 g、黄芩、栀子、黄连各10 g,龙胆草、甘草各5 g,大青叶、灵磁石各25 g;脾虚湿蕴证者采用除湿胃苓汤,药方有:仓术、陈皮、炒白术各10 g,车前子、泽泻、茯苓、金银花各15 g,龙胆草5 g,灵磁石25 g。用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皮肤与刺针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平补平泻进针手法,20~50 mm的进针深度,平刺3~6针,范围是病变周围0.5~1.0 cm处,逐渐向病变中心移动,进针后停留30 min,然后拔出,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7天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经治疗,患处皮疹消失、疼痛显著缓解或者消除,视为显效;经检查皮疹消除70%以上,疼痛有效缓解,视为有效;皮疹消除低于30%,疼痛未缓解甚至加重,视为无效[2]。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痛程度评分,评分工具为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疼痛程度由高到低分为:7~10分难以忍受的剧痛;4~6分疼痛剧烈但能忍受;1~3分轻微疼痛;0分无痛[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包统计处理此次研究数据资料,以n(%)形式表示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数值用卡方检验;用±标准差表示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值用t检验,检验水准0.05,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经治疗,显效15例(75.0%),有效4例(20.0%),1例无效(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0例(50.0%),有效6例(30.0%),无效4例(20.0%),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 A S评分分别为(7.25±1.25)分、(7.36±2.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依次为(2.04±0.10)分、(4.20±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带状疱疹神经痛中医学上分为两种证型,一种是肝经郁热型、一种是脾虚湿蕴型,此次研究两组依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清热止痛汤与除湿胃苓汤。其中,清热止痛汤治疗核心为清热解毒、凉血泻火,药方中金银花可凉散风热,连翘可清热解毒,两药合用可发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黄芩、栀子、黄连三药配伍可进一步增强清热燥湿之功用;大青叶可凉血消斑;灵磁石可镇静安神。胃苓汤中的炒白术、仓术、陈皮功效分别为健脾益气、燥湿健脾、理气化痰,功效上较为相近,诸药配伍可进一步增强功效;茯苓健脾宁心;泽泻清湿热;滑石清热渗湿。以上诸药合用,可以进一步增强利水渗湿之功效[4]。而针灸可以将局部经络疏通,将人体应激反应激发,对抑制疼痛有显著功效。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着一定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神经痛脾虚带状疱疹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谷雨
——滋阴养胃 少酸宜甜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