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1-14黄传惠

关键词:神经症方用安神

黄传惠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天津 300120)

心血管神经症又称心脏神经官能症,发病时以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疲乏无力等心血管疾病症状为主,其中心前区疼痛多发生在静息状态,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烦躁、焦虑、精神紧张、多汗、尿频、肢冷、头晕、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失眠多梦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属于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群体,尤其是更年期妇女发病率更高,虽然不像器质性病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会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76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西医西药治疗和中医辨证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135例;年龄21~62岁,平均(38.52±4.28)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3.65±1.23)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类比,并且所有入选患者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西药治疗,口服美托洛尔25 mg/次,2次/天,谷维素30 mg/次,3次/天,复合维生素B每次3片,3次/d,以20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5种类型。①心脾两虚型17例:治则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包括党参、茯苓、白术、黄芪、枣仁、陈皮、当归、香附、远志、郁金、合欢花、龙眼肉、炙甘草等;②肝气郁结型23例:治则疏肝健脾、理气安神,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包括柴胡、陈皮、枳壳、香附、芍药、郁金、川穹、丹参、甘草等;③气郁化火型21例:治则清肝泻火、解郁安神,方用丹桅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包括柴胡、白术、黄连、栀子、当归、芍药、牡丹皮、吴茱萸、龙胆草等;④阴虚火旺型15例:治则滋阴清热、镇心安神,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药物组成包括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黄柏、柴胡、栀子、牡丹皮、泽泻、杜仲、知母、牡蛎等;⑤痰浊内阻型12例:治则豁痰通阳、安神定悸,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药物组成包括瓜萎、半夏、薤白、陈皮、当归、茯苓、赤芍、桂枝、竹茹、石菖蒲、胆南星等。所有组方煎前均用清水浸泡30 min,而后煎煮,1剂/天,分早、晚饭后60 min服用,以20 d为一个治疗周期。

1.3 疗效判定

①显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心电图恢复正常,停药6月后随访未见复发;②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心电图基本正常,停药6月后随访部分症状偶有复发;③无效:症状及体征没有变化,甚至加重,心电图显示存在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显效3 8例(4 3.1 9%),有效2 1例(23.86%),无效29例(32.95%),总有效率67.05%;实验组患者显效65例(73.86%),有效17例(19.32%),无效6例(6.82%),总有效率93.18%。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11.54±1.12)d,平均治疗时间(34.26±3.42)d;实验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6.48±0.85)d,平均治疗时间(22.67±1.89)d。实验组患者平均治疗起效时间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血管神经症西医认为多是由于精神刺激、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或对循环系统生理反应过分在意所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功能失去平衡,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逐渐发展成为心血管神经症。此类患者无病理性器质病变,多数为脑力工作者,平时活动范围较为局限,缺乏体能锻炼,性格内向,稍有不良刺激就会引发心血管系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临床上主要采取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通常选用调节心率、调节内分泌和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的药物,但长期西药治疗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较差。中医根据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惊悸、郁证、胸痹、头痛、眩晕、不寐等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多数患者是由于素体虚弱或外邪入侵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而心神失养或情志刺激致腑脏虚损、气机不畅、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而心神失养,诱发本病发生。由此可见本病病位在心,但与肝、脾两脏紧密相联,气血不足是发病的基础,病性以虚为主,少数可见因虚致实的病理表现。中医辨证治疗理论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体现了个性化的治疗思想,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以调节阴阳平衡作为治疗的主要思路。

中医从辨证的角度,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痰浊内阻等5种症型。①心脾两虚型表现为头晕、头痛、目眩、气短、心悸、面白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等,方用归脾汤以补气健脾、生血养心,黄芪、当归补气生血,枣仁、远志、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陈皮、香附理气醒脾,郁金、合欢花开郁安神。②肝气郁结型表现为胸肋胀痛、精神抑郁、腹胀纳呆、苔薄腻、脉弦等,方用柴胡疏肝散以理气畅中、疏肝解郁,柴胡、枳壳、香附解郁行气疏肝,陈皮理气和中,芍药、丹参、甘草活血化瘀止痛。③气郁化火型表现为目赤、耳鸣、心悸、急躁易怒、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方用丹桅逍遥散以清肝泻火、解郁安神,黄连、栀子、牡丹皮清肝泻火、解郁和胃,柴胡、芍药、当归行气活血,白术补脾和中,吴茱萸、龙胆草补肝肾。④阴虚火旺型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失眠盗汗、情绪不宁、遗精、月经不调、舌质红、脉细数等,方用滋水清肝饮以滋阴清热、镇心安神,柴胡、栀子、牡丹皮清泻肝火,知母滋阴清热,山茱萸、杜仲、牡蛎益肾固精,熟地滋阴补血,山药、茯苓健脾、养心、安神。⑤痰浊内阻型表现为胆怯心悸、多梦易醒、心烦不寐、苔白腻、脉弦滑等,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以豁痰通阳、安神定志,半夏、茯苓降逆化痰,瓜萎、桂枝、竹茹化痰清热,陈皮、薤白利气散结。各不同证型组方中药物联合使用有利于药效提高,而且汤剂也有助于患者机体更好吸收,可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症状,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根据症型进行针对性的处方用药,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临床效果较好,可作为当前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症方用安神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安神补脑制剂说明书的公告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精神科医院门诊患者SCL—90测验结果的性别差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