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反应分析

2018-01-13

关键词:尿激酶心梗皮疹

兰 卓

(河池市中医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急性心梗是临床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现阶段临床对于急性心梗的治疗,主要是以再灌注作为治疗的常用手段与有效方法,而静脉溶栓治疗则为再灌注的基本方法之一[1-2]。尿肌酸酶作为静脉溶栓治疗的药物之一,由于其价格较低,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梗静脉溶栓治疗中[3-4]。本次研究则主要针对尿肌酸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旨在提醒医务人员在采用该种治疗方法时,应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注意,以便于及时处理,从而保证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在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的急性心梗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患者经心电图检查与心肌酶检查后均符合临床对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排除存在脑出血、外伤史,活动性出血、实施过心肺复苏以及血压>108/110 mmHg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39~71岁,平均(56.82±6.34)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梗死12例,下壁梗死7例,下后壁死4例,侧壁梗死2例。

1.2 方法

患者在实施尿肌酸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均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基础治疗,即: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和吸氧,同时对其进行持续心电图监测;根据患者实际需求,适当时给予其止痛治疗;对于不存在低血压症状患者,向其静脉泵入硝酸甘油以扩张冠状动脉,针对合并室性心率失常患者则给予其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治疗。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心肌酶、尿常规、肾功能检测与心电图检查确定无溶栓禁忌症后,对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前给予患者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和75 mg氯比格雷抗血小板聚集;而针对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则采用泮托拉唑或兰索拉唑制酸护胃。而后采用尿激酶(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11)150万U行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为30 min,同时向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2次/d,共治疗3~5 d。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胸痛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治疗期间一共有4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在4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例为脑出血,出现时间在实施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第20 min,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疼、昏迷与血压持升高,经CT检查后确诊,经临床抢救无效后死亡;1例为皮下出血,发生于溶栓治疗结束后第9 h,出现部位为患者右侧肘关节横纹;1例为消化道出血,发生于溶栓治疗结束后的第21 h,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黑便,在给予其奥美拉唑治疗后,腹痛与黑便症状慢慢消失;而还有1例则为过敏性皮疹,出现时间为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第25 min,给予患者肌肉注射异丙嗪治疗后,皮疹与瘙痒慢慢缓解并消失。

而在本组研究的患者中,治疗过程中出现脑出血后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为男性,年龄为68岁,入院时主诉心前区存在持续性、压榨性疼痛,症状持续有5 h。在入我院治疗时,患者神志清晰、存在高血压病史,血压检测显示为161/101 mmHg,经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前壁心梗。在给予患者硝酸甘油静脉泵入和300 mg阿司匹林治疗后,经检查显示无溶栓禁忌症;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实施15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治疗。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烦躁、持续头疼等症状,血液检测显示为186/109 mmHg,在立即停止溶栓治疗后经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而后立即开展降颅压等治疗后,患者病情无好转,抢救无效死亡。

3 讨 论

急性心梗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基于冠状动脉病变下,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或是血小板出现聚集,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使得血液供应被中断亦或是急剧减少,最终导致心肌在持久且严重急性缺血的状态下发生坏死[5]。该病在发病初期,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部疼痛、心绞痛、体弱乏力等,其诱发因素主要与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同时该病还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6]。

而尿激酶溶栓治疗则是现阶段临床用于治疗急性心梗的常用方法。这主要是因为尿肌酸是静脉溶栓治疗性价比较高的一种药物,其价格大部分患者均能够负担得起,而治疗效果经临床证实:在患者发病后的2 h、2~4 h以及4~6 h时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1.90%、70.92%和63.64%[7]。因此,该药物在治疗急性心梗患者上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同时,在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时,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患者可出现瘙痒、皮疹等非出血性的过敏性皮疹,而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可出现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以及脑出血等出血性不良反应,尤其是脑出血最为严重,患者在发生脑出血后极易导致死亡[8]。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有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中以出血性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多发生于溶栓治疗过程中与治疗结束后的24 h内。而危害性最为严重的则为脑出血,主要发生于用药后15 min~2 h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头疼、血压升高与情绪烦躁,并且病情发展迅速,一旦患者发生脑出血,将会大大提高死亡风险。因此,在对急性心梗患者实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时的2 h内,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情绪以及有无头疼情况,以及时发现脑出血并尽早实施救治。除此之外,在治疗后的24~48 h内,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出血、过敏性皮疹等情况,在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在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患者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皮疹、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以及脑出血,其中脑出血为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2 h内,可诱发患者死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

[1] 李 颖.急性心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反应临床观察40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6):163-164.

[2] 钱晓涛,赵腊梅,谭树宣,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01):15-18.

[3] 刘云江.用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2):174-175.

[4] 邱凌骐,邱浩强,陈松深.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与静脉溶栓治疗大血管病变引起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0):148-150+193.

[5] 邢春玲.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反应临床观察50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5):150-151.

[6] 邬树岐.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144-145.

[7] 王友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6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3):111-112.

[8] 彭晓非.尿激酶和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4):106+104.

猜你喜欢

尿激酶心梗皮疹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心梗发作前有哪些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