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华锋:我为技术痴

2018-01-11薛璇

中国有色金属 2017年4期

本刊记者 薛璇|文

一名工程师,要用创新的能量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是杨华锋三十年职业生涯的不变信条。当一项技术用于实践时,市场就是衡量技术先进与否的天平,也是对工程师最权威、最公正的评价。

杨华锋,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利金铅集团”)总工程师。2017年1月6日上午,在杨华锋来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第二届“杰出工程师”颁奖典礼的间隙,我与他有了初次见面。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推荐和评委会的层层审核评选,杨华锋与其他68名获奖者一道,斩获“杰出工程师鼓励奖”的荣誉。面对鲜花和掌声,杨华锋却很平静。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意味着无数的汗水和艰辛的付出。从事有色金属冶炼三十年,用心浇铸科技之花,结出累累硕果,专注一项事业,坚守一份责任,是他长久不变的信念。

创新去做,坚持去做,用心去做

没有见到杨华锋之前,我曾经听说过他,他的名字和一项名叫“富氧底吹熔炼-侧吹还原”的铅冶炼技术联系在一起。与他坐在一起畅聊之后,我对他有了直观的印象——他是一个有着强烈创新欲望的人,“敢于攀登没有人上过的山”。杨华锋谈起独到的铅冶炼技术来,浓重的湖北口音中夹杂着很多专业的术语,让我不时停下来详细询问。

1989年,杨华锋从长沙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有色冶金专业毕业之后,一直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工作,近三十年来从没有改过行。他的同学中,有人或从事其他工作,或跳槽到其他行业,但他一直坚守在企业的第一线,专攻铅冶炼技术。这也许是缘于一个人对所学专业的眷恋,更是对初心的一种敬畏和铭记。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杨华锋谦虚地说,这些年他只做了一件“笨”事,就是一直研究铅冶炼炉。“我觉得只要坚持去做,用心去做,开拓思维去做,总是能做出一点成绩的。”但是,杨华锋的潜台词是——这几十年并不是一成不变地遵循着原有的轨迹,而是不断地思考和突破,蝶变和创新。

技术上的“弯道超车”

一项技术要有生命力,首先必须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效益来检验这项技术的实际价值。

杨华锋刚刚入职金利金铅集团的那段时期,各个铅冶炼企业所用的主要是烧结机和鼓风炉(现均已淘汰)。在生产实践中,杨华锋发现,富氧底吹熔炼取代烧结机只能解决氧化段的脱硫问题,不能解决能耗高、成本高、污染大的问题。要想打开这个症结,必须找到一种替代鼓风炉的新工艺。于是,杨华锋开始琢磨熔池熔炼还原炉的工艺。当时,国内没有现成的、可靠的技术案例可循,美国、德国、澳洲的进口炉,能耗、成本和渣含铅也居高不下。

杨华锋通透地研究了当时世界上所有成熟的冶炼炉技术,他想要做的,就是综其所长,创造性地研制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的技术装备,树立起属于金利金铅特有的技术坐标。

自2002年开始,杨华锋主动请缨,入手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了早日攻克技术难关,杨华锋经常泡在车间里,与技术团队一同研究方案,进行了无数次的推算和试验。技术推算初步完成之后,在金利金铅、中国恩菲的联合推动下,项目从2007年开始做准备,到2008年夏天试生产,仅用了9个月时间,由杨华锋主持的液态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项目就于2009年5月在金利金铅集团试产成功,该项目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建议推广应用”,该项技术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并于2010年12月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优秀建设奖”及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金利金铅集团的烟化提锌炉

该项目为金利金铅集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公司也成为中国第一家把底吹还原炉用于实际生产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淘汰鼓风炉的企业。当时投产的装置,至今仍然运行正常,源源不断地创造着良好的效益,推动金利金铅集团成为全国铅冶炼行业中的佼佼者。

有了成功的样板,在金利金铅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成全明的倡议下,金利金铅集团又于2011年投资建设了全国单系列最大的年处理35万吨的生产线。项目投产之后,效果远远超出了当初的设计预想,能耗成本比鼓风炉下降了50%,废气减少了90%,渣含铅量大幅下降,金银回收率明显提高。这一时期,杨华锋最为辛苦,也最为欣慰。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到目前为止,国内80%铅冶炼均已采用该技术。

梅花香自苦寒来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每一项技术的创新,从无到有,都要面临许多难题或者诸多的压力。这些难题和压力,或来自人,或来自硬件。当杨华锋开始着手研究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时,确实受到了诸多的压力,面临诸多的争议。杨华锋认为只有埋头苦干,用实践来证明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使企业做大做强。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成全明的大力支持下,杨华锋带领团队向着“那座无人攀登的山峰”进发。杨华锋回忆说,“我们要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压力肯定是有的。”

项目进入试验阶段,是杨华锋最为纠结的时期。创新,往往很容易走进盲区,试验不可能一次成功,因为完全没有经验可循,也看不见前面的路。来自材料、燃料、安全的篱笆一道道地挡在他面前。

2008年年底,还原炉的供气系统出现了回火,引燃管道。杨华锋回想起来很后怕:“氧气已经进入炉内了,怎么还能回燃到煤气管道内呢?”分析原因的时候,金利金铅集团请了很多国内的专家,大家也解释不了这个现象。面对技术难题,杨华锋和团队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技术分析,夜以继日地在生产一线反复做实验。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反复实验,终于解决了这项技术难题。更令人欣慰的是,杨华锋凭借着过硬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顶着重重压力,不负重托,不负厚望,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项目就实现了正常生产。液态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项目2009年试产成功,当被鉴定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12月还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时,杨华锋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适用无界

如何验证底吹还原技术的经济性和适用性?杨华锋说:“市场是技术先进与否最好的试金石。我们通过技术转让,让很多企业不到一年就收回成本,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事实胜于雄辩。金利金铅自从改造了底吹还原炉之后,在“十二五”期间,产量翻了几倍,效益在提升,但总排放量下降了一半之多,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还原炉运转正常之后,富氧熔池熔炼这一块我们基本上都融会贯通了。”杨华锋介绍说,除了铅冶炼之外,富氧熔池熔炼还可以用于处理阳极泥和除风渣,冶炼再生铅、金、银、铜、锑等等。

富氧熔池熔炼工艺烧出来的是熔体,就像火山熔岩一样,可以把一些物质沉淀下来,远远比国外引进的炉窑要节能,因此,还可以用作垃圾焚烧。“中国的垃圾分类做得不好,热值低。如果用富氧的方法来处理,不仅可以解决热值低的问题,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也会分解得非常彻底,更加环保,不会产生氮氧化物。更重要的是熔炼残渣以熔融状态放出,相对灰渣形式更加无害化,并可直接用作建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除了在国内有众多厂家纷纷来到金利金铅集团洽谈技术合作之外,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指引下,金利金铅还把这项技术推出国门,带到了遥远的中亚大陆。金利金铅旗下的工程公司从各路顶尖的设计院所中脱颖而出,在塔吉克斯坦总承包了该国的一个铅冶炼项目,就是得益于富氧熔池熔炼成熟的工艺技术和金利金铅的成功实践。

杨华锋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专家进行技术交流

在传统的再生铅冶炼尾气治理中,大都采用脱硫工艺,而在金利金铅公司,杨华锋率先推出低浓度二氧化硫制酸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成熟,进入实践生产。“如果全国大大小小的铅冶炼厂都采用尾气制酸,既除了烟尘,又能产生新的效益增长点,那么,一些小型企业就不会偷排烟气。一是能产生效益,二是不用冒着违法的风险去偷排,这笔账谁都能算得过来。”杨华锋说。

金利金铅集团外景

我国是一个原生铅资源并不富足的国家,大力发展再生铅是必由之路。为了鼓励再生铅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再生铅财税补贴政策。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其弊端已经隐隐显现。财税补贴政策往往造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干的不如会跑的”。此外,原生铅和再生铅同属于铅冶炼行业,却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以至于政出多门,政策不一,造成市场的混乱,导致正规大型铅冶炼企业与小型黑作坊相比,税赋高,投资大,大厂干不过小厂、合法企业干不过非法企业。近年来,相关人士多次呼吁国家取消再生铅的税补政策。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内一些专家指出:“这个问题业内也一直在呼吁,建议取消补贴政策,铅冶炼政策要能做到全国一盘棋。如果全国所有正规的铅冶炼企业都能采用最经济实用的炉子,再加上脱硫制酸,用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市场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

用亲和力带出团队

无论是搞技术还是搞工程,独木难成林,必须有志同道合的兄弟们一起用心做事才行,包括上到董事长、总经理成全明,下到跟着杨华锋一起打拼的一线工人。“所以说,富氧底吹还原炉这项技术应该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杨华锋说。

杨华锋对管理也很在行,他说:“做技术、做工程也要学会搞管理,能带出一帮人,让大家甘心情愿地跟着你一起做事,要让所有人看到希望,拥有足够的信心。”

杨华锋用接足地气的条件来激励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先给团队成员希望,让他们有心劲,有动力,有盼头,还要给年轻人以成就感。”杨华锋坦言。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杨华锋注重张弛有度,既要严格管理,又必须有亲和力。“管理就是亲和力和离心力较量的过程,管理太严就会产生离心力,管理太松又做不好工作。亲和力一定要大于离心力,要不然就会散摊子。亲和力是什么?就是关注人的需求,经济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需求,不论你管理人还是管理设备,都要去研究,出发点是大家都要比原来过得好,要比原来的生活质量更高。”

成功的技术是最美的艺术

尽管杨华锋目前担任着金利金铅集团的总工程师,同时担任着济源市政协委员、济源市青年商会副会长、河南省有色金属协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他内心一直认为,他只有1/4的身份是管理者,3/4的身份仍然是一线的工程师。只要不出差,杨华锋经常会去生产现场看一看,问一问。有一次半夜两点,底吹炉出现故障,影响了生产,职工们一时解决不了,杨华锋立刻在第一时间赶到生产现场,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他带领大家在现场分析问题,制定对策,终于将故障清除,底吹炉又重新恢复了正常生产,此时,东方既白,他又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

跟杨华锋聊天之后,我一直在想,几十年钻研铅冶炼工艺的他,多少也有些梵高情结或是学术情结,到了某种程度之后,技术也如同艺术一般,没有人逼着你去做,钻研属于纯粹的爱好和自由。“成功的技术是最美的艺术”,杨华锋把这种诠释又向前推了一步,他说,“市场是检验技术的度量衡。”

1月6日那一天,杨华锋领取“杰出工程师鼓励奖”时,我没有在场,但是我可以用他说过的一段话,作为他的颁奖词:“有一座山,从来没有人爬上去 ,我上去了,也成功地从山上下来了,也许后面有很多人也跟着上去了,或许路径重合,或许别人另辟路径,我的作用就是告诉别人,这座山是可以上去的,我们给了别人足够的信心,这项技术的实质意义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