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传工作与学生记者成长“共赢”

2018-01-09黄德民

记者摇篮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共赢宣传成长

黄德民

【摘 要】做好高校宣传工作,有利于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但高校宣传部门往往人数不多,因此,大多数高校建立了学生记者队伍。在学生记者队伍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记者提供广阔的成长平台,培养学生记者的责任担当,明确培养一专多能学生记者的宗旨,使学生记者成长和学校宣传工作之间形成“共赢”的良性局面。

【关键词】高校 宣传 学生记者 成长

目前,随着高校间竞争的加剧,学校越来越重视宣传工作。而且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高校宣传中的运用也已经非常普遍。高校宣传部门人员编制大多不足以满足工作的需要,所以大多数高校建立了学生记者队伍协助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但在学生记者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学生记者流动性大、能力不能满足宣传工作需要等问题。作为一名学生记者队伍的指导老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试图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时力求学生记者在参与宣传工作过程中,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成长。

一、给学生记者搭建广阔的锻炼平台

目前,高校的宣传平台主要有报纸、广播、网络、微博、微信等。以龙岩学院为例,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学校没有校报,校内新闻宣传以校园网、微博、微信为主。

考虑到学生记者成长的需要,创办了类似校报定位的奇迈新闻。为什么要创办奇迈新闻呢?

第一,有了这个奇迈新闻以后,可以提高大家选题策划的意识

报纸具有周期性、固定版面设置的特点,奇迈新闻也一样,每期设置一个不一样专题,要求学生记者定期召开选题会确定选题,然后围绕选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采访和写作。

第二,文章讲究的是简洁扼要,需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事情交代清楚

有过报纸排版经验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经常因为版面限制的原因,需要进行删减,这时就考验学生记者文字概括的能力。另外,报纸版面要放哪些文章、不放哪些文章,可以培养学生如何取舍,以及更加清楚报纸编辑需要什么样的文章。

第三,奇迈新闻也作为学生记者写外宣稿的一个“孵化基地”

在学生记者成长的初级阶段,要想在社会主流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上发稿是比较困难的。但作为校报定位的校内出版物,则相对容易些。并且,在成长初期,手握一份刊登自己作品的报纸有助于培养学生记者的信心。

为了提升学生记者的写稿能力,除了常规的老带新、指导老师指导外,学校还非常重视推荐学生记者走出校园,到更高级别的平台去锻炼。比如积极选送学生参加东南网福建高校通讯社的培训活动,以及由中国青年报福建站指导的福建高校传媒联盟举办的相关活动。

在参加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记者可以接触到其他高校更优秀的学生记者以及社会媒体记者。通过这些活动,也开阔了学生记者的视野,这有助于学校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学校发生的活动。比如龙岩学院施远圻同学,曾先后参加了由中国青年报举办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精英汇等活动,由他撰写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稿件《体育俱乐部模式校园受欢迎》《别给大学新生贴“标签”》《鼓励大学生走上操场有新招——高校“慢跑送早餐”被追捧》等都是立足全国视野的报道。

另外,学生记者成长后,采写的关于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稿件在各级主流媒体发表,对提升学校的美誉度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近年来,龙岩学院学生记者采写的报道《龙岩学院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文化胜地》《龙岩学院:“心学智慧”力促“转型发展”》《龙岩学院:24年来与特校孩子结下深厚情谊》《龙岩学院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并轨”》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采写的报道《龙岩学院大学生辅导教职工子女》《一位90后女生和她的拳法传承梦》《闽西大学生暑期抢拍老革命故事》《闽西大学生为外籍师生搭起“中国桥”》等报道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

培养学生记者的责任担当

在学生记者当中,有很多同学的专业都不是跟传媒相关的专业。曾经笔者也有过疑惑,这些不是传媒类专业的同学加入学生记者队伍,为个人业务的锻炼和组织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对其未来的发展是否会有所耽误?

后来对这个问题笔者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从龙岩学院学生全媒体中心走出来的学生记者,好多不是传媒类专业的同学在毕业的时候,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而且也在本专业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比如学生全媒体中心的前身——龙岩学院记者团第三任团长吴家荣同学,为了业务能力提升和记者团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先后在网络部、摄影部、采编部任职,最后担任了团长,在每个部门表现都很好,成为了学校一专多能学生记者的典范。毕业的时候他顺利考上了福建农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研究生。另外记者团第五任团长林雨舒同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时也顺利考上了幼儿园教师。

这两位同学,到大三的时候都担任了学生记者团团长,大四的时候竞选担任了福建高校传媒联盟的副主席。大三正是学习专业知识最关键的一年,而大四则是毕业前最后冲刺的一年。这两位同学为什么会把这么关键的两年继续在学生队伍中担任负责人?最关键的因素是这两位同学身上具备了一种责任担当的精神。他们对学生记者团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希望通过自已的努力,把记者团带得更好,希望把记者团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而这种责任担当,使得两位同学会花更多额外的时间,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同时也练就了统筹兼顾的能力,即在同一阶段内同时处理好几件重要事情的能力。拥有这种责任担当,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不管是不是记者行业,对他们的生活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明确培养一专多能学生记者的宗旨

在龙岩学院学生全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优秀校园新闻记者。一专多能指的是学生在新闻写作、摄影、编辑的某一方面能力达到比较专的水平,在其他的方面能力上得到一些锻炼,甚至也比较熟练。

这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生记者毕业后,大多媒体单位需要这样一专多能的学生记者,而不是只具备新闻写作、摄影、编辑中其中某一项技能的人。

另外,明确培养一专多能学生记者的宗旨也有助于学生记者发现自身的潜质,更加正确认识自我。吴家荣同学进入记者团的时候是在网络部,后来加入摄影部,其摄影作品《毕业季》入选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美丽福建 美丽梦想”摄影比赛;后来他又担任了记者团团长,担任团长期间,他积极学习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通过努力,他采写的新闻报道两度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记者团第四任团长谢建强同学的成長轨迹与吴家荣同学有些类似,先是在摄影部,后来采写的报道刊登在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曾经在办公室的林雨舒同学后来在微信编辑方面得心应手,曾经在办公室的许婉鸿同学后来担任了采编部部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专多能的学生记者也是老师心目中的得力助手。在工作安排方面,这些学生记者给老师的任务安排带来了灵活性。各种突发性的任务以及综合性的任务,这些学生记者都可以胜任。

结语

实践表明,在高校学生记者培养过程中,注重给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推荐学生记者到更高级别的平台进行锻炼,以及注重培养学生记者的责任担当,明确培养一专多能学生记者的宗旨,学生记者得到了全方位的成长,而学生记者的付出,对学校宣传工作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宣传工作与学生成长的“共赢”。

(作者单位:龙岩学院宣传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赢宣传成长
浅析高职院校与中小微型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