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采人员怎样才能报道好时政新闻

2018-01-09甘露

记者摇篮 2017年12期

甘露

【摘 要】众所周知,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施展其新闻宣传职能的重头戏,而时政新闻编采人员是重头戏中重要角色之一。编采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正因如此,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时政新闻编采人员,一直是业内人士探讨的话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笔者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编采人员 政治敏感 会议报道 积累资料

在主流媒体单位,时政新闻部门担负着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信息性、时效性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宣传任务,其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他们不仅肩负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情下达的任务,而且还肩负着反映群众呼声与愿望的,下情上达的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帮助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答疑解惑的职能,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可以说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正因如此,时政部门的编采人员岗位更是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来担当。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造就时政新闻岗位上的合格的编采人员显得尤其重要。

围绕中心工作强化政治敏感

政治敏感是指见微知著,“风起于青萍之末”,就能迅速而敏捷地洞察问题的本质,判明利害,把握问题的发展趋势。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敏感,就是在不同时期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并结合宣传工作实际贯彻执行。新闻编采人员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敏感,才能做到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明辨大是大非不糊涂,分清主流和逆流、真理和谬误、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实践证明,编辑记者只有提高政治敏感和政治鉴别力,才会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编采人员处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线,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是编辑记者的应尽职责。其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职责所在。新闻编采人员要想履行好这一职责,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胸怀大局,提前谋划,制定方案,主动议题。同而做到,精心组织,找准工作切入點和着力点,为全市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宣传开道、舆论先行、解疑释惑、凝心聚力、保驾护航。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各个时期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开辟具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专栏、专题、专访等节目,借以推动各项中心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还要追踪宣传报道各条战线落实中心工作进展情况,营造引人向上的正能量环境,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尤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发声早、发声准、发声好,不捂不盖、不遮不掩,及时准确给予公开报道,不给谣言传播留时间,以主流声音引导社会舆论。

抓住会议重点善于平中见奇

近些年来,改进会议新闻报道的呼声很高,但就总体而言收效不尽如人意。一些媒体平时让大量的模式化、程式化的、一般性的会议新闻充斥了版面、画面,结果造成新闻性不强,可读性不够,严重制约了新闻报道的传播力、感召力、影响力的发挥。显而易见,不改进会议新闻报道,不仅会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传达和落实,乃至媒体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新闻编采人员必须锐意进取,推陈出新,多用“新闻眼”看会议,跳出会议就是新闻的怪圈,要在平中出奇上狠下功夫。

曾有业内人士批评过“会议就是新闻”的错误观念,提出“只有会议中那些读者应该知道的,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内容才是新闻”的观点 。在新闻实践中,编采人员业务水平往往取决于平中见奇上。一是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从会议的材料中,或领导即席讲话中发现和挖掘出其中一句话、一段话、一个事例中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然后就其一点生发开去。二是善于在雷同事件中找亮点。一件事偶然发生时,一般会吸引人们的注意,但当同类事屡有发生时,许多编辑记者会认为再没有可写的价值了。其实,在雷同的事件中,除了多关注它们的共性外,还应尽可能地找出它们的特殊性和细微区别。只要做个有心人,从相同事件中找到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侧面、不同的个性,照样可以沙里淘金。三是善于在会外找亮点。具有独特观察力的编辑记者,有时并不直接报道会议,而是跳出会议,抓住会议上获悉的某个典型人或事儿,会后进行追踪报道,采制出有价值的独家新闻。

积累背景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新闻背景资料是编采人员在制作新闻报道时,为突出报道主题,说明报道的目的与宗旨,所积累的相关材料。它是提高时政新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新闻报道中,背景资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它的恰当运用,新闻报道的主题深度会进一步提高,说服力和表现力会进一步加强,促使受众对新闻事件或是新闻人物的了解更深入、更全面。正因如此,身为编采人员平时注意积累背景资料,显得十分重要。

时政新闻报道涉及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行业,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凡是新闻报道所涉及的地方,都是时政报道背景资料收集所包括的范围。概括地说,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军事、教育、卫生等方面内容。当然,编辑记者积累资料,是为自己采访报道的实际需要服务的,是有目的、有重点的。它与一般单位资料室保存的资料不同,不需广进博纳、包罗万象,而应该围绕自己的行业分工、编辑分工、记者分工而有区别地储备背景资料。就一般而言,编辑记者应积累的背景资料可分为两类:一是已经公开的党政方针、政策、文件、决定。积累这类背景资料,是为了提高编辑记者的政策思想水平,以便把握好时政新闻的基准点,对新理论、新论点、新政策,做出令人信服的诠释。二是有可能需要的背景材料,主要包括自己分工的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事件、某一单位,以及有关部门的过去及现在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发展远景、典型事迹、人物情况等。总之,善于积累背景资料,功在有备无患,益在适时生辉。如,电视时政新闻背景资料的积累,尤其在“两会”新闻报道中可以大显身手。背景可以加大会议的信息容量,增强电视新闻的可视性。排列有序的会场,单调的画面,程式化的报道,是会议新闻报道不可缺少的内容,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然而,巧妙合理地运用相关背景,插入播出画面,可以跳出会场,打破时空界限,加大信息容量,增强会议内容的视觉形象,起到了为整个会议报道增辉添色的作用。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