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编辑怎样才能写好编后话

2018-01-09韩勇

记者摇篮 2017年12期
关键词:以小见大

韩勇

【摘 要】编后话是新闻评述中的一种文章样式。它是在发表重要新闻报道后,为了强调新闻价值,增强其传播力和影响力而采用的文体。在某种意义上说,编后话是编辑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编后话写作水平的方法和建议。其内容主要包括:把握大局高屋建瓴、以小见大生发开去、逻辑严谨顺理成章。

【关键词】编后话 把握大局 以小见大 逻辑严谨

众所周知,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一方面它具有政治论文的鲜明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具有强烈的新闻性,编后话是新闻评论中的一种常用的文体。它是对新近出现的重大新闻报道、典型事迹报道、突发事件报道,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鲜明地发表编辑的观点和态度,同时点出新闻的价值所在。它起到了影响舆论、引导舆论、指导社会生活的作用。在新闻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编辑在这方面是薄弱环节。他们的编后话写作能力还存在着与新闻报道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编后话呢?

把握全局高屋建瓴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新思潮、新矛盾不断出现,身为主流媒体的新闻编辑更应该从全局出发,高屋建瓴,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改进新闻工作,在迎接挑战中锐意创新,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新闻编辑必须把握好全局,不失时机地选择具有全局意义的重点新闻报道作为编后话的评论对象,并且做到分析透彻到位,立场和观点鲜明。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开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新局面。比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来专门召开会议和下发文件,要求各级政府简政放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在这种大局背景下,本台时政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鞍山市人民政府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推行“权力清单”,实施简政放权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此,记者撰写了消息《鞍山市政府推行“权力清单”,落实简政放权》。与此同时,编辑部专门配了编后话。其主要内容有:“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改革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鞍山市政府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权力清单制度建设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最大限度地取消对投资创业就业影响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明显的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地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充分发挥县(市)区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和便民服务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前置要件,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服务方式,提高审批效率,为推进“五个鞍山”建设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以小见大生发开去

既然是编后话,就离不开两个特性:新闻性和理论性。新闻之后配发短评和编后话, 针对报道中的重点进行分析和评述, 旗帜鲜明地表明对某一事件和问题的态度, 进而以小见大, 由点及面, 提出对当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这种编排方式突出和深化了新闻的主题意義。编后话,不是对新闻报道的简单概括和总结,而是选择新闻报道中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或一个重点事例,就其一点生发开去,起到了点题、破题、强调重点的目的。这样做不仅能以理服人,增强了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也能寓情于理,情景交融,严肃和郑重中不缺乏亲切和信任感。

诚然,编后话字数少,篇幅小,形式灵活。言论虽小,要想写好却不容易,这里面有大文章。首先,要有感而发。“无病呻吟”式的言论不会有人喜欢。要做到有感而发,必须多看、多读、多思。在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前提下,用一双“慧眼”去看这个大千世界,让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触动自己的写作灵感。大家知道,每日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难以计数。大的事件固然可以反映大的问题,然小事就未必不能反映大的问题,这就需要采写者独具慧眼,在纷繁复杂的小事中去识别和捕捉。在叙述一件事或谈论一个问题时,牢牢抓住一个典型细节,从而“一滴水见太阳”,举一反三,揭示一个重要主题,可以很好地丰富新闻的内涵。例如,本台记者曾针对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餐桌奢侈浪费的陋习》录音报道,编写了一篇编后话,不失为以小见大的好文章。其主要内容是:《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古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体现出对粮食的节约,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这也是对一个人思想品德的检验。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顿饭都能够节约一把米一碗饭,那就能堆成山,汇成海。我们都应摒弃餐桌奢侈浪费的陋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修炼品格,量力点餐,光盘行动。每个人勤俭节约的点点滴滴,聚集起来就能够形成巨大的社会正能量。

逻辑严谨顺理成章

适逢伟大变革的时代,客观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由此引发的各种媒体评论也不断增多。编辑对一些人物和事件的评论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论的过程是否符合正确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方法来实现的。因此,编辑所撰写的编后话,必须做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否则,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话不对题的问题。

应该强调的是,评论的立论必须以准确为前提条件,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毋庸讳言,媒体中出现的一些编后话,往往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议论,是在同层面绕来绕去发议论,好像编后话就是先有一个论点,然后铺开一个例子,引用一个名言,最后得出结论,就可以证明论点了。其实,编后话就是要看编辑如何论证。论点是靠论证“辩”出来“逼”出来的。议论要深入,就要有议论的层次性,论证是一环扣一环的链条关系。要讲究编后话的思辨性,就是使论证分析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而不沦为文字游戏,堕为诡辩。因为议论文是“讲理”的,“讲理”要一步步,一层层,如抽丝剥茧。没有层次感的议论是很难以理服人。实践证明,只有学好逻辑,才能道理越辩越明,不然的话就容易走向谬误。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小见大
一部“以小见大”的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力作
“以小见大”的小学品德教学探索
如何使作文深刻
往事并不如烟
赤峰山金红岭有色矿业宣传思想工作“以小见大”浅析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论中国尚简的文化艺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