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四个强化 构建全媒平台 推进深度融合

2018-01-09张田收

记者摇篮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四个强化深度融合

张田收

【摘 要】大连日报编委会提出要着力四个强化,构建全媒平台,促进深度融合,树立“新闻+服务”的理念,不断优化采编资源,深化融合创新,从“相加”迈向“相融”,着力打造新型全媒体平台,既传播内容,又提供服务,实现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市场融合。

【关键词】四个强化 全媒平台 深度融合

进入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面临严峻的挑战。迎接挑战,赢得先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交给党的新闻工作者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新闻战线面临的崭新时代课题,是主流媒体使命和责任所在。大连日报编委会提出要着力四个强化,构建全媒平台,促进深度融合,树立“新闻+服务”的理念,不断优化采编资源,深化融合创新,从“相加”迈向“相融”,着力打造新型全媒体平台,既传播内容,又提供服务,实现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市场融合。

一、着力四个强化

媒体融合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在媒体技术和传播渠道日益趋同的情况下,真正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为一体、合二为一”,需要精准发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需要思考媒体融合如何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因此,大连日报编委会提出,着力强化以下四个意识。

1.强化政治意识,以策划活动为抓手,提升媒体公信力。强化政治意识,意味着不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必须按照一个标准、一把尺子,确保导向正确。在舆论生态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尤其需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前预测,主动策划,增强政治定力,增强议题设置能力,切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方位、全天候地传播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和市政府沟通社会的桥梁,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策划为抓手意味着要强化内容为王,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三贴近”,增加原创内容,重点做好独家策划、独家报道、独家评论,向读者提供权威、专业、多元和有深度的内容;同时,在海量信息中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二次加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延伸用户独家体验,成为本地最权威的内容供应商。

2.强化精品意识,以品牌价值为抓手,提升媒体影响力。新闻精品是指融新闻价值、实践价值和欣赏价值于一体的高质量优秀新闻作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时间洗礼、经得起各界评说的新闻作品,是选题、谋篇、表述等都无可挑剔的新闻作品。好新闻是需要精心打磨的,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做到“精炼”“精采”“精当”。靠打造精品提升地方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应着重在打造名牌栏目、名牌版面上下功夫,在培养名记者、名编辑上下功夫。全媒体时代,品牌的意义更加重要,价值更加突显。可以说,媒体融合全部的价值结晶是品牌,媒体融合时代是一个需要把品牌价值做到极致的时代。品牌凝结着用户的认知和认同,品牌在各种终端的辨识度反映媒体的真正价值。传统媒体的文化积淀和品牌属性是与其他媒体竞争的突出优势,大连日报将传统主流媒体的品牌价值进一步向新媒体延伸,不断开发新闻产品,扩大媒体形态,打造党报品牌,彰显了党报影响力。如《大连日报》上的《今日观点》时评专版,为公众提供表达话语权的平台;《生活零距离》栏目,深度反映了百姓关注的问题及鲜活的生活信息;《丽霞健康工作室》和《海峰财富工作室》栏目,附下身子,为读者提供实在贴心的服务;《大报今日十条》栏目,成为当日最迅速最简洁的新闻“全家福”;《畅弹》栏目语言犀利,见解独到;《明·说》栏目融新闻、评论、诗、漫画于一体,在国内新闻界独树一帜,诸多好版面好栏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3.强化互联网意识,以开发项目为抓手,提升媒体创新力。有人总结:互联网意识是“网络为体,创新为用”,而不是“传统为体,网络为用”。我们推进报网融合的重要抓手是大力推行项目组制,把项目组作为大连日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载体。目前最大的项目是大报微商城。大连日报与报业集团实业总公司合作,推出APP“掌中大连”,发挥各自优势,党报做内容,每天推出“静静早读”;实业总公司借助这个平台做营销,最终实现双赢。

4.强化用户意识,以精准服务为抓手,提升媒体吸引力。媒体在传播上,要研究用户特点,精准推送;在服务上,要研究用户需求,积极提供用户需要、喜爱的功能和服务。平面媒体通常包含两次售卖:一次为发行收入;二次为广告收入。仅有两次售卖是不够的,我们提出党报实现三次售卖,卖的是什么?是服务。服务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打造全媒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既可精准推送各类新闻内容,又可为广大读者和商业客户提供贴身周到的服务。要树立活动即市场的理念,将服务融入到一项项具体活动中,通过服务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而各级政府是党报最优质的客户,要发挥党报优势,积极承接各级政府外包服务项目。

实现媒体融合,不可能依靠大量引进人才,必须立足于现有人员,大连日报编委会提出:“全员转型,就地转型。”加大全员培训力度,提升采编人员互联网思维,策划新媒体培训模式,努力将采编人员培养成为全媒体记者,对图片、音频、视频制作和编辑能力进行分期分批培训,逐步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技术。目前,在基本不增加资金和人员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流程再造及组织架构重组,初步实现媒体融合,实现全媒体全天候立体传播与服务,为读者提供权威的内容,为用户提供贴心的服务。

二、推进报网融合

整合优化流程和组织架构,建立以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管理运行机制,创新新闻信息的“一次采集、分层处理、滚动传播、多元互动”模式,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技术手段实现“新闻产生价值,价值服务产业,产业回馈新闻”的良性循环。

2009年《大连日报》注册了新浪官方微博,2013年《大连日报》注册了官方微信平台,《大连日报》每日在B01版推出新浪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二维码,设立了特色报网互动栏目。开设“报网互动high起来”栏目,包含微评论、微征集、微赠票、微倡议等,图文并茂,短小生动,灵活安排。2014年11月17日,《大连日报》V新闻版正式推出,并成立大连日报融媒体中心,努力走好纸媒与新媒体的“平衡木”,使二者互为支撑,互为补充,互相融合。融媒体·V新闻版,设置了“V话题”“V秀图”“V公益”“文化在线”等栏目,强调新闻性、实用性、趣味性、互动性。既接地气,又不媚俗,形成独特的品格。2015年1月,构建《大连日报》融媒体微信矩阵,包括“大连健康指南”“大报微商诚”“大连文化眼”等,《大连日报》新媒体矩阵共拥有粉丝队伍数百万人。开发网上直播功能,开拓音频、视频技术,《大连日报》微信重磅推出了系列写实视频、音频《此刻大连》。利用大报微商城微信号,对“静静早读”栏目进行改版,实现了音频读报,《大连日报》微信号中的“大报十条”专栏,设置了音频播报。如今,随着融媒体中心平台的搭建,报纸、微信、微博、网站等媒介,逐渐进入“可读、可听、可看、可传播、可评论、可互动”的新阶段。报网融合成效明显,承接政府服务外包项目势头看好,目前承擔市纪委微信、大连保税区微信、大连市总工会微信、西岗区微信、“掌中大连”APP等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三、促进深度融合

2017年3月下旬,在大连市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大连新闻传媒全媒体“中央厨房”开始试运行,这是一个集新闻采集、加工、推送、服务为一体的中枢平台,打通了大连报业集团和大连广播电视台所属媒体现有采编体系,纳入全媒体“中央厨房”实行一体化运行管理,实现“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梯次传播”的新闻生产传播方式。

全媒体“中央厨房”是一个创新平台。中央厨房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实行中心制,设立6个中心(指挥调度中心、新闻采集加工中心、新媒体产品研发中心、评价考核中心、服务营销中心、技术保障中心),涵盖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等全媒体产品形态。按照“统”“分”结合的思路,对媒体记者实行集中管理,实现新闻资源最大化。记者分两个部分:一部分从事公共新闻采集,在“中央厨房”公共平台发布,所有发布端口共享;另一部分从事订制新闻采集,为不同的发布端口提供个性化新闻产品。对编辑实行分散管理,仍沉淀在各发布端,强化编辑的策划功能,订制个性化产品,避免各发布端出现同质化倾向。

全媒体“中央厨房”是一个共享平台。对内可以实现所有发布端口共享新闻资源;对外既可以承接政府、企业服务外包项目,又可以强化与各类媒体在内容、服务、版权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全国各城市媒体的联动互动,共同发起“媒体融合城市联盟”,制定相关的章程,享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加强内容、版权、经营等全方位合作,求得双赢多赢共赢。

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媒体人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要实现“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相融目标,探索的路还很长。比如:如何“拆小灶建大灶”,再造流程,解决“各买各的菜,各烧各的灶,各做各的饭”问题?如何重新规划布局内容生产分工,分类聚合目标用户? 如何推动融媒体产品创新,形成新的传播链,延伸媒体新的价值? 等等,让我们共同探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个强化深度融合
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庆安县 依靠“四个强化”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