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臭氧氧化法降解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废水中3种有机物

2018-01-08杜思媛刘永泽张立秋

化工环保 2017年6期
关键词:辛醇聚乙烯醇母液

杜思媛,刘永泽,张立秋

(北京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两种:电石法和乙烯法,我国多采用电石法[1]。在电石法PVC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离心母液废水为PVC生产废水的主要来源[2-3]。该废水排放量大,COD一般为100~400 mg/L,属于低浓度的化工废水[3],且成分复杂,除了主要污染物聚乙烯醇[4]及氯乙烯单体之外,还含有添加剂及其他反应产物[5]。据文献报道,PVC离心母液废水中约有85%的COD来源于以脂肪醇、芳香醇为主的低沸点有机物,其中以α-甲基苯乙烯、异辛醇、2-乙基- 1-己醇、α,α-二甲基苯甲醇为主[6]。

在PVC离心母液废水所含有的污染物中,有些具有毒性[7-11],难以被微生物降解[11],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常采用臭氧氧化工艺,以提高去除效果。有学者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72%,同时废水中的氨氮也有74.0%的去除率[12]。也有学者采用混凝—臭氧氧化联用方法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获得了95.3%的COD去除率[13]。有学者采用厌氧—生物氧化—好氧—臭氧—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PVC离心母液废水,出水水质能达到地下水水质标准[14]。

本工作选择PVC离心母液废水中含量较高的3种典型有机物(聚乙烯醇、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作为目标物,分别考察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臭氧接触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和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1 实验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COD测定专用试剂:购于北京连华永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聚乙烯醇、异辛醇、α-甲基苯乙烯、碘化钾、碘、硼酸:均为分析纯;O2:高纯氧,纯度大于99.99%。

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见表1。

表1 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

1.2 模拟废水的配制

1.2.1 模拟聚乙烯醇废水

在烧杯中加入100 mg聚乙烯醇和蒸馏水,边搅拌边升温至固体完全溶解,定容至1000 mL,制得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聚乙烯醇溶液,即为模拟聚乙烯醇废水,pH为7.3,COD约为166 mg/L。

1.2.2 模拟异辛醇废水

向500 mL分液漏斗中加入400 mL蒸馏水和1 mL异辛醇,摇匀后静置至分层,取下清液稀释10倍即为模拟异辛醇废水,异辛醇质量浓度约为20 mg/L,pH为6.8,COD约为181 mg/L。

1.2.3 模拟α-甲基苯乙烯废水

向500 mL分液漏斗中加入400 mL蒸馏水和1 mL α-甲基苯乙烯,摇匀后静置至分层,取下清液即为模拟α-甲基苯乙烯废水,α-甲基苯乙烯质量浓度约为8 mg/L ,pH为6.5,COD约为85 mg/L。

1.3 实验装置

采用定制的带塞玻璃瓶作为反应瓶及尾气吸收瓶,分别加入体积为400 mL的模拟废水及碘化钾溶液。高纯氧经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通过微孔曝气头进入反应瓶,气体流量为300 mL/min。反应过程中经反应瓶下部的取样口取样。

1.4 分析方法

聚乙烯醇质量浓度的测定采用碘-碘化钾和硼酸显色方法[10]。

异辛醇、α-甲基苯乙烯及降解产物的测定采用GC-MS联用仪。模拟废水用C18固相萃取柱富集,再用甲醇洗脱。采用无分流进样方式,在80℃下恒温2 min,然后以10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 ℃[9]。采用谱库检索,并结合质谱图中基峰、荷质比以及相对丰度与标准图谱对比方法对氧化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然后根据峰面积计算去除率。

COD的测定采用快速消解法[15];TOC的测定采用燃烧氧化法[16];pH的测定使用pH计。

气相中臭氧质量浓度的测定采用碘化钾测定法[17]。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时间对3种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在臭氧投加量为32 mg/L、废水初始pH为中性的条件下,臭氧氧化过程中聚乙烯醇、异辛醇、α-甲基苯乙烯3种有机物及其对应的COD和TOC的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分别见图1a~c。

图13种有机物及其对应的COD和TOC的去除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由图1a~c可见: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聚乙烯醇、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的去除率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聚乙烯醇的氧化去除速率最快,在25 min左右时就已经获得了约90%左右的去除率,之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其去除率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异辛醇的去除率略低,反应进行到60 min时异辛醇去除率约为75%;当反应进行到60 min时,α-甲基苯乙烯去除率达到了95%。

同时,由图1a~c还可见:3种模拟废水的COD去除率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始终低于3种目标有机物的去除率,这说明臭氧虽然能够氧化目标有机物,但对其产物的完全降解能力有限。由图1c可见,模拟α-甲基苯乙烯废水的COD去除率在反应初期呈现负增长,分析认为其原因是:在COD的测定过程中芳香族有机物α-甲基苯乙烯本身不易被重铬酸钾氧化,但其产物更易被重铬酸钾氧化,因此在测定时表现为COD升高的现象[18]。同时,由图1a~c还可见:3种模拟废水的TOC去除率均较低(小于6%),说明单独臭氧法无法将这3种有机物彻底矿化。

综上所述,臭氧处理3种有机物的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聚乙烯醇25 min,异辛醇60 min,α-甲基苯乙烯60 min。

2.2 臭氧投加量对3种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在反应时间分别为聚乙烯醇25 min、异辛醇60 min、α-甲基苯乙烯60 min,废水pH为中性的条件下,臭氧投加量对聚乙烯醇、异辛醇、α-甲基苯乙烯及其对应的COD和TOC的去除率的影响见图2a~c。

图2 臭氧投加量对3种有机物及其对应的COD和TOC的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2a~c可见:随着臭氧投加量增加,聚乙烯醇、异辛醇去除率均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聚乙烯醇在臭氧投加浓度为136 mg/L时去除率为98%,与投加量32 mg/L时相比提高了9百分点;异辛醇在臭氧投加量为312 mg/L时去除率达85%,与投加量32 mg/L时相比提高了10百分点,之后继续增加臭氧投加量,去除率变化不明显;而α-甲基苯乙烯的去除率受臭氧投加量影响不明显,因为在低臭氧投加量时,α-甲基苯乙烯的去除率就已经达到了95%。

由图2a~c还可见:3种模拟废水的COD和TOC的去除率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仍始终低于目标有机物的去除率;其中,α-甲基苯乙烯反应液的COD和TOC去除率随臭氧投加浓度的升高明显升高,当投加量提高为572 mg/L时,两个指标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和16%,与投加量32 mg/L时相比提高了91百分点和15百分点;而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对模拟聚乙烯醇和异辛醇废水的COD、TOC、目标有机物的去除率的影响不明显,并且,TOC去除率最高不超过16%,说明改变臭氧投加量也不能使3种有机物完全矿化。

综上所述,臭氧处理3种有机物的最佳臭氧投加量分别为:聚乙烯醇136 mg/L,异辛醇312 mg/L,α-甲基苯乙烯32 mg/L。

2.3 初始pH对3种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在反应时间分别为聚乙烯醇25 min、异辛醇60 min、α-甲基苯乙烯60 min,臭氧投加量为32 mg/L的条件下,初始pH对聚乙烯醇、异辛醇、α-甲基苯乙烯及其对应的COD和TOC的去除率的影响分别见图3a~c。

由图3a~c可见:随着初始pH由酸性变为碱性,异辛醇去除率增加,当溶液初始pH为9.4时,异辛醇去除率达到89%,较初始pH为中性时提高了7百分点;但初始pH的改变几乎不影响聚乙烯醇和α-甲基苯乙烯的去除效果。由图3a~c还可见:3种模拟废水的COD去除率均随初始pH的升高有不同程度提高,当初始pH为9.6时,臭氧对模拟聚乙烯醇废水的COD去除率达55%,较中性时提高了4百分点;当初始pH为9.4时,臭氧对模拟异辛醇废水的COD去除率达45%,较中性时提高了15百分点;当初始pH为11.0时,臭氧对模拟α-甲基苯乙烯废水的COD去除率达10%,较初始pH为中性时提高了9百分点。COD去除率随初始pH的提高而增加原因是:在碱性条件下,臭氧会产生大量的HO·作为氧化剂,氧化速率快且选择性低[19],因此去除效果好。由图3a~c还可见,3种模拟废水的TOC去除率均不受初始pH影响,初始pH不影响臭氧对3种有机物的矿化程度。

综上所述,碱性条件有助于臭氧氧化对聚乙烯醇、异辛醇、α-甲基苯乙烯这3种有机物的去除。

图3 初始pH对3种有机物及其对应的COD和TOC的去除率的影响

2.4 臭氧氧化3种有机物的产物及反应机理分析

3种有机物臭氧氧化产物的GC-MS谱图见图4。

经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后发现:图4a上的峰1归属于草酸单乙酯,其余为杂质峰;图4b上的峰1归属于未反应完的异辛醇,峰2归属于其生成的产物异辛酸;图4c上的峰1归属于α-甲基苯乙烯的臭氧化产物苯乙酮。

根据图4及文献结论[20-21]推测3种有机物的臭氧氧化过程。

图43种有机物臭氧氧化产物的GC-MS谱图

聚乙烯醇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1,3-和1,2-乙二醇两种结构,根据其结构和产物草酸单乙酯分析臭氧氧化聚乙烯醇的过程为:臭氧首先使聚乙烯醇分子断链,形成了乙二醇和乙醇两种物质,乙二醇进一步被臭氧氧化生成乙二酸,乙二酸再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最后生成草酸单乙酯。聚乙烯醇的臭氧氧化反应机理见式(1)~(3)。

异辛醇被臭氧氧化生成了异辛酸。这是因为在醇分子中,由于受到羟基吸电子诱导效应的影响,α-H的活性增大,容易被氧化。异辛醇的臭氧氧化反应机理见式(4)。

臭氧与α-甲基苯乙烯的反应属于典型的臭氧与烯烃的反应类型,为臭氧的直接氧化,且臭氧与不饱和化合物以及含有—OH的芳香烃反应较快,属于传质控制的化学反应。α-甲基苯乙烯的臭氧氧化反应机理见式(5)。

3 结论

a)臭氧氧化处理含有聚乙烯醇、异辛醇、α-甲基苯乙烯3种有机物的废水时,3种有机物均可得到有效去除,但单独依靠臭氧氧化作用很难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完全矿化。

b)臭氧氧化处理3种有机物模拟废水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臭氧投加量分别为:聚乙烯醇,25 min和136 mg/L;异辛醇,60 min和312 mg/L;α-甲基苯乙烯,60 min和32 mg/L。在此最佳条件下,聚乙烯醇、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的去除率分别为98%,85%,95%。此外,碱性条件下有助于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有机物的降解。

c)经臭氧氧化后聚乙烯醇、异辛醇、α-甲基苯乙烯分别生成了新的产物:聚乙烯醇断链后的产物经氧化和酯化反应生成了草酸单乙酯;异辛醇生成了异辛酸;α-甲基苯乙烯生成了苯乙酮。

[1] 李永磊,邱瑞玲. 中国聚氯乙烯生产技术与市场分析[J]. 聚氯乙烯,2011,39(6):1 - 4.

[2] Qiao Ruiping,Ma Yongmin. Degradation of microcystin-RR by combination of UV/H2O2technique[J]. Chin Chem Lett,2005,16(9):1271 -1274.

[3] 崔小明. 聚氯乙烯生产中节能降耗处理技术进展[J].化工文摘,2009,(4):59 - 62.

[4] Scruggs C E,Randall C W. Evaluation of iilatnentous microorganism growth factors in anindustrial wastewater activated sludge system[J]. Water Sci Technol,1998,37(4):263 - 270.

[5] Suenaga Y,Akimoto A. Particle size control of PVC[J]. Colloids Surf A,1999,153(1):321 - 323.

[6] 王立,侯斌,赵沁. PVC离心母液组成分析[J]. 聚氯乙烯,2011,39(6):30 - 35.

[7] 张斌,周永元. 浆纱污染与环境保护[J]. 棉纺织技术,2003,31(7):17 - 20.

[8] 谢冰,徐亚同. 含PVA退浆废水的处理实践[J]. 环境工程,2002,20(5):7 - 9.

[9] 楚晓俊. 高级氧化与微生物降解联合处理PVA废水研究[D]. 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0.

[10] 雷乐成. 光助Fenton氧化处理PVA退浆废水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00,20(2):139 - 144.

[11] 邢晓琼,黄程兰,刘敏,等. 含聚乙烯醇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印染助剂,2012,29(8):1 - 5.

[12] 葛睿,闫征楚. 聚氯乙烯离心母液的臭氧氧化法预处理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11):194 - 199.

[13] 王权. 臭氧氧化法在悬浮法聚氯乙烯母液处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氯碱,2001(5):42 - 43.

[14] 张迎新,殷继沛. PVC废水处理工艺[J]. 科技风,2012,(22):51 - 53.

[15] 环境保护部. HJ/T 399—2007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S].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16] 环境保护部. HJ 501—2009. 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S].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CJ/T 3028.2—1994 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的测量[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18] Baird R,Smith R K. Third century o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M]. England: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2002:250 - 412.

[19] Hoigné J,Bader H. Rate constants of reactions of ozone wi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in water—Ⅱ:Dissociating organic compounds[J]. Water Res,1983,17(2):185 - 194.

[20] 周长波,段宁,张振家. 聚氯乙烯离心母液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和清洁生产[J].天津大学学报,2006,39(11):1391 - 1394.

[21] 吴银彪,李汝琪,田岳林,等. 臭氧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保产业,2010(3):44 - 48.

猜你喜欢

辛醇聚乙烯醇母液
石菖蒲抗癫痫活性成分α-细辛醇鼻腔给药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改性复合聚乙烯醇食品包装膜研究进展
16种邻苯二甲酸酯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提取率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关系
分子筛绿色化合成技术的开发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仲辛醇在十二胺反浮选磁铁矿中的效果研究
聚合母液水优化处理及循环利用
安庆曙光25万吨/年丁辛醇装置投料开车一次成功
聚乙烯醇胶粘剂在育秧纸钵中的应用
聚乙烯醇/绿原酸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