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做”攻破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难关

2018-01-08

名师在线 2017年12期
关键词:动手词汇文本

冯 燕

(江苏省南通市观河中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根基,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石。在教学中,这个根扎得深不深,扎得牢不牢,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小苗儿”能否长成“参天大树”。由此可见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了。在实践过程中,我找到了“导—学—做”这条教学良策。所谓“导—学—做”,就是导学,在导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教学,在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感知,教授学生理解、识记、应用词汇音、形、义的技巧;实践,在合作、动手的“做”中,提高学生词汇学习能力。在如下的教学探讨中,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创设语境、骨架文本、动手实践三个角度谈谈如何以“导—学—做”攻破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难关,有效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一、创设语境,“导”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词汇教学中,兴趣就像是学习的发动机,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极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好奇,让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们,主动地参与到词汇教学中,积极去发现,主动去识记,从而实现以学促教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呢?这个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了,既然兴趣没有办法一下子自然生成,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巧妙地以教学手段将其“引导”出来,在有效的导学活动中,“导”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愿望。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常借助语境的力量,将词汇教学放在一个具体的、完整的、真实的学习语境中,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表演情境等,以整体的情境感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去发现,鼓励学生去识记,让词汇在不经意间出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Outdoor fun Welcome to the unit这单元的词汇教学中,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对词汇进行了预习.为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营造出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导学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Play a guessing game”的互动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借助电子白板,以边说边画的形式,对各个小组提供一些小线索,以游戏接龙的形式,同各个小组玩起猜猜猜的小游戏。如:

It can make us slim and healthy. It is very popular in summer. It makes you feel comfortable in water.( swimming)

It can make us happy. It is an exciting activity in water. It’s like dancing on ice. (skating)

二、骨架文本,“学”得轻松

骨架文本,即基于原始教材的文本重构,它是建构主义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以重新解读、建构、创构文本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小支架”,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深刻。在以往的词汇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习惯于将其独立于文本之外,先教词汇,后教语篇,导致词汇教学单一、枯燥,词汇训练机械、无趣,学生学得满不乐意,记得相当吃力。其实,语不离境,词又何尝可以脱离文本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骨架文本的教学方式,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重构、改编,建立词汇学习的“小支架”,帮助学生顺着“支架”,轻松学词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一惯性与连续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掌握,以及他们对整个语篇内容的把握。

教学译林版Unit4 Finding your way Welcome to the unit这单元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方位(north, south, west,east, north-west, north-east, south-west, south-east)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方位意识,强化学生对on foot, by bus, by bike等出行方式的表达,我在文本Sunshine Town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重构,创设了一个以学校和My home为坐标的文本情境。如下:

A:Where is your home?

B: It is south-west of our School.

A: Is it far away from here?

B: No./Yes. It is about 1 kilometer away.

A: How do you get here? B: I get here on foot/by bus/by bike/by…

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对话练习,把原本的词汇操练,放在重构的小文本当中,既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思维模板,又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篇意识。如此一来,词不离篇,学生记得更牢固了,对方位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动手实践,“做”出能力

初中生主体鲜明,充满活力,动手能力强,与其整节课让他们端坐于课堂,倒不如适当地释放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有机会“动起来”,在“做”的过程中,与词汇有更多的接触,化学为用,以用促学,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思路也符合了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应用水平的发展。在词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创造一些综合性的探究活动,如画词汇地图、做词汇卡片、制作名称表等,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动手的形式,去学习词汇。

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5 Let's celebrate! welcome to the unit时,我考虑到,本单元的词汇主要围绕中西一些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展开,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儿,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意义训练中,为了深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掌握,我利用“节日”这一主线,设计了一个“celebrate card”的动手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上台收取一张任务信封,信封中有一幅情境绘图,学生需将绘图中所缺词汇一一补上,完成这幅情境图,并以口述形式,将这幅画呈现于课堂之上。这个实践活动,符合初中生好奇好动的性格特征,将词汇教学与句型操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在动手之中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词汇的音、形、义及用落实到了实践中。

结 语

总之,词汇教学看似不起眼,实则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根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正视词汇的重要性,在教学最基础的环节上,下足功夫,打好根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导—学—做”的教学模式,从兴趣的激发、教学的有效指导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亲身实践,循循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与发展水平,不但有利于词汇教学的徐徐展开,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词汇的扎实掌握,是开展教学、培养能力的一计良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妨放手一搏,以及攻破词汇这英语教学的第一关。

[1] 张烁琰.浅议“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J].成功:教育,2012(09).

[2] 郭俊义.打好英语学习的根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08).

猜你喜欢

动手词汇文本
我也来动手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动手画一画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