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儿童” “文化”浸染
——汉字教育的新探索

2018-01-08刘咏娟

名师在线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课汉字儿童

刘咏娟

(江苏省南京市陶行知小学,江苏南京 210014)

引 言

汉字不仅仅是人们语言沟通的载体,也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其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和文化形式。可惜的是,当下的语文教学却较少从文化的角度深入探究汉字,甚至出现一己之见曲解汉字的现象,忽略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它所彰显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魅力。为了填补这一空缺,我们针对小学低年段儿童专门开设了“汉字文化”课程。

一、汉字的文化属性与汉字文化课

1.汉字的文化属性

从远古时代的一些简单符号到甲骨文、篆书、隶书,再一直演变到今天,历经数千载的沧桑,汉字在承载、传承古老中华文明的同时,其自身也成为文明中独特、重要的一部分。

一方面,汉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构形上便蕴含着古人造字时的社会环境、思想意识和文化心理。因此,几乎对于每个汉字,我们都可以讲述出它的来历、演变故事、所蕴含的意义。如“染”字,甲骨文为“”,因为古时的染料多从草木中提取,故右下为“木”;染料需加入水配成染液,故左有“水”;而右上的“九”表示染色要进行多次才能均匀。可见,一个简单的“染”字,展现的却是古代中国的染坊文化。另一方面,智慧的汉民族经由汉字衍生出了书法、谜语、典故、对联等诸多文化表现形式。基于汉字本身的魅力而产生的这些艺术和文化形式,是专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汉字文化课

汉字共有600多个部首,每一个部首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当他们与另一个或几个汉字部件相组合,便是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会意字或形声字,而会意字和形声字占据了常用汉字的绝大多数。所以,我们从汉字部首出发,根据人体、动物、植物、天地、衣食住行、商业、武力等类别精选 64个部首字(我们称为字根字),针对小学阶段一、二年级学生开设,每学期开设16节汉字文化课,每节课专门学习一个字根字。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探索出了汉字文化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猜猜我是谁”“看看我多美”“我的朋友多”“听个小故事”“我会写汉字”通过字谜的呈现引入本节所学的字根,并出示它的字形演变呈现古今书法家关于该字根的书法作品字形中包含有该字根的三个汉字,多为指事字或会意字与该字根有关的故事或相关视频学生书写该字根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会根据所教字根字的特殊情况对该模式做相应的变更。

二、汉字文化课,站在儿童的立场

1.“就儿童”的汉字文化

(1)教学内容的儿童化。汉字文化课是着眼于“文化”开展的一门课程。什么是“文化”?汉字文化学论者认为: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也应从这四个方面对汉字进行整体、系统的文化把握。然而,要让低年级段儿童把握这一整套的文化显然是天方夜谭。所以,汉字文化课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应当是符合儿童认知,带有儿童味道的文化。

我们从两大方面来界定或诠释汉字文化课中的“文化”:一是汉字本身体现的文化内涵,诸如:汉字的起源与演变、造字时的社会环境及相关故事、汉字蕴含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二是由汉字衍生或与汉字相关的文化现象或文化形式,如:书法、谜语、民俗、典故、对联、儿歌等。内容择取的重要标准是: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为儿童所能够接受及乐于接受。比如教学“臼”字部时,在“我的朋友多”环节的设计阶段,我们可以找到的“朋友”有很多:舅、臾、舁、舂、插、舀等。这时,教师便面临着“该选哪一个字”的问题。经过查找资料,我们发现:舅、臾等字所体现的历史演变以及文化内涵较为复杂,很难为低年段学生所接受,所以,我们选择了舂、插、舀这三个相对简单又有着丰富内涵的汉字进行教学。虽然“臼”对孩子来说很陌生,但是通过教学,孩子不仅明白了“臼”的含义,对择取的三个“朋友”有了更加形象的理解,同时还了解了舂米的过程,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2.教学方式的儿童化

谜语是中华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它作为锻炼智力的一种游戏,深受儿童喜爱。所以几乎每节汉字文化课我们都会以相关字谜为导入,引导学生猜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部首字。学生也十分乐意接受字谜的挑战,猜出谜底后的那份喜悦与自豪常常溢于言表。此外,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也经常出现在汉字文化教学中。在教学“羽”字部时,我请学生观看不同动物的羽毛图片,最后,根据其中一幅羽毛图向学生介绍羽毛的构成:羽轴、羽根、羽片。形象的羽毛图片加深了学生对不同羽毛的了解,同时还学到了关于羽毛的小知识。在教学“臼”字部一课中的“舂”字时,我播放云南景颇族民歌《舂米歌》,优美的旋律配上少数民族妇女舂米的场景,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听我在一旁讲解,全然陶醉在了舂米的场景之中。

2.“为儿童”的汉字文化

站在儿童的立场,并非仅将“汉字的文化”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通过汉字文化教学来滋养学生心根,培育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中,几乎每一个汉字的甲骨文、篆文、隶书、楷书都会相继呈现在课件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每一个部件的演变,从而发现隐匿于其中的演变规律,这是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根据字源图,合理地发挥想象,进而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字源图的意思,这有助于学生想象力、表达力的提升;当遇到较为困难的问题时,同伴之间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形成双方共同认可的答案,这是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听典故或其它故事中,引导学生观照自身,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真假、善恶、美丑……可以这么说,汉字文化课中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在为儿童的发展而努力。

三、汉字文化课,注重文化的浸染

1.注重文化浸染,避免单纯识字

汉字文化课是在当下识字教学重识字而轻文化的背景下设立的一门课程,二者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式上截然不同。其中,重汉字文化与重识字是它们的本质区别。

相对于汉字文化教学,识字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对于字形、字音、字义的把握与识记,以利于今后的阅读与写作,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然而,教育是一种价值行为而不仅仅是事实行为,我们应当站在生命的立场明确:儿童的世界是精神的世界,他们对从属于精神的东西有着高度的敏感。文化能够直抵儿童的精神彼岸,以其自身独有的魅力于潜移默化中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熏染儿童的精神底色,提升儿童的精神境界。汉字文化教学正是在这一理念观照下孕育而生的。

在汉字文化“子”字部课上,涉及“孝”字的教学。“孝”字的甲骨文为“”,上面的“”表老人,“ ”表后代,老人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小子搀扶老人,本义便是:儿孙侍奉父母长辈。形象的古文字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孝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巧妙地道出了儿孙与长辈的相处之道。学生在学习这个字后,更加懂得应该孝顺长辈了。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它将汉字一笔一画、一点一顿之间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看看我多美”这一环节,通常会出示包含字根字的名家书法。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颜真卿的字“端庄雄伟,庄重劲美”;欧阳询的字“严谨工整,平正峭劲”……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可见,欣赏书法之美,进而练就一手好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练就一个人的品质,以及他对人、对事的态度。

2.尊重汉字规律,避免任意肢解

在汉字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自编口诀帮助学生识记字形,比如将“碧”字按照字面构造编成如下口诀:王姑娘,白姑娘,一起坐在石头上。汉字作为音形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它本身就具有严密的体系,利用类似口诀却将汉字肢解成碎片化毫无内在关联的信息,这样做能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却无法使学生由字形联系字音与字义,有时甚至会导致他们对字义产生误解。

汉字教学需挖掘汉字本身蕴含的文化意义,还原汉字的本真面貌。我们可以发现:“碧”由左上角的“王”(即玉)、右上角的“白”以及下方的“石”组成,本义是“青白色的透明玉石”,古时也将玉石称为“碧”,正如《说文解字》所写:“碧,石之青美者。”在《淮南子·地形》“昆仑碧树瑶树在其北”一句中则采取了它的引申义:“青绿色、青白色。”根据引申义可以组词“碧绿、碧玉、碧水”等。如此一来,碧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全然呈现在学生眼前,“碧”字的音、形、义以及它所彰显的文化内蕴尽收眼底。

3.课外反哺课内,营造汉字文化场

课堂只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课堂之外,有着广阔的教育实践场。要想培育有文化味道的儿童,光靠汉字文化课堂教学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当牵手课内和课外,以课内延伸课外,以课外反哺课内,为学生营造汉字学习的文化场。

笔者在班级的黑板报中专门开设一个版块,每期精选五个汉字,将它们的历史演变以图片形式张贴在板报中,供学生课余时间在观察中欣赏、比较、思考。同时,还会请部分有书法特长的学生将自己的得意作品张贴到教室的指定位置,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与意境美。当笔者在课外书籍中看到有关汉字的故事时,会及时打印展示。学生在一个个汉字的故事中了解汉字的发展与演变,了解这种演变背后的历史意义。班级处处可见与汉字有关的展示,这样的班级硬环境带有浓郁的文化味道,学生的精神世界自然会受到陶冶与滋养。

阅读可以为儿童打开一扇窗。在笔者的班级,《文字的奥秘》《汉字的故事》等书已经成为学生反复读、精细读的必备书目。读完书后,会举行相应的班级读书会、汉字竞赛等延伸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知识,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更有助于他们在与书籍、与汉字的对话中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内在涵养。

结 语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对汉字文化的教学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需要。我们应当坚信文化场的力量,从课堂教学出发,将汉字文化延伸至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儿童在教师的引领下共同行走在汉字为我们构建的文化场里!

[1] 黄映恺.论汉字在书法艺术中的审美效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2] 周芳.不可忽视的汉字文化教育[J].华夏教师,2016(01).

猜你喜欢

文化课汉字儿童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汉字这样记
艺考生如何“逆袭”
汉字这样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