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的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探究

2018-01-07沈秋杰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0期
关键词:乳化白内障内皮细胞

沈秋杰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宜兴 214221)

改良的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探究

沈秋杰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宜兴 214221)

目的:探究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 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共有70只患眼)作为研究对 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黄斑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1)在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679.20±405.80)个/mm2、(2426.34±416.70)个/mm2,对照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518.60±462.04)个/mm2、(2164.85±414.62)个/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角膜水肿、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黄斑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8.00%、3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康复。

改良;超声乳化术;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怕光、眼前有黑影等,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1-2]。本文主要探究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共有70只患眼)。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本人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其病情符合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应用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各有 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 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龄为54~76岁,平均年龄为(61.30±1.55)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55~78岁,平均年龄为(61.31±1.5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分析。本次研究经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研究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 采用常规的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1)于患眼的角膜或巩膜处做一个小切口,使用超声乳化探头击碎浑浊的晶状体及皮质,使其成为乳糜状。2)使用抽吸灌注系统吸出乳糜状物,注入粘弹剂,使前房保持充盈。3)植入人工晶体。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1)在患眼透明角膜的11点钟方向做一个约3 mm长的切口,在角膜缘的3点钟方向做一个辅助切口。2)对晶状体前囊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在超乳机的辅助下进行劈核,然后将碎核块吸出。3)将适量的粘弹剂注入前房内,适当扩大主切口,然后使用齿镊将剩余的核块取出。4)吸除皮质,将人工晶体植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黄斑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用(±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比较

在术前,观察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805.24±368.59)个/mm2,对照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805.62±368.65)个/mm2。在术前,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679.20±405.80)个/mm2、(2426.34±416.70)个/mm2,对照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518.60±462.04)个/mm2、(2164.85±414.62)个/mm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比较(个/mm2,±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比较(个/mm2,±s)

组别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1个月对照组(n=25) 2805.62±368.65 2518.60±462.04 2164.85±414.62观察组(n=25) 2805.24±368.59 2679.20±405.80 2426.34±416.70 χ²值 0.0036 1.3058 2.2242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在术后,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角膜水肿,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占20.00%)发生角膜水肿,有2例患者(占8.00%)发生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有2例患者(占8.00%)发生黄斑水肿。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6.00%(9/2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黄斑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3],使用常规的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容易损伤其角膜内皮细胞,且手术的时间较长,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张永存等[4]指出,使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较小,且手术的时间较短,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其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角膜水肿、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黄斑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改良的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康复。

[1] 钱静,毕俊新.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50.

[2] 史天禹.80例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6):33-34.

[3] 张威.63例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9):99-100.

[4] 张永存.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7,15(1):118-119.

[5] 尤妍.79例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351-352.

R776.1

B

2095-7629-(2017)20-0065-02

猜你喜欢

乳化白内障内皮细胞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HIV-1 Tat对人脑内皮细胞MMP-9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